①“反内卷”浪潮中的特殊品种,这个金属国内供应接近“天花板”,目前市场货源偏紧,结构性缺口持续扩大,行业一体化龙头有望把握高利润机遇;②社会库存自3月下旬便提前进入去化通道,市场或将在极低的库存缓冲下进入“金九银十”需求旺季,这些公司产能位居行业第一梯队;③航空航天及高端工业领域为产业链技术顶端,这家公司已经进入C919、波音、空客等国际巨头的供应链体系。
①AI应用移动端月活跃突破7亿大关!多领域已率先实现业绩破冰,这些业内重点企业均有AI应用成果新突破;②AI驱动终端规模化爆发,将带来产业链多层渗透发展机遇,散热、封测等多周边产业同步受益,这些领域内企业已有优先布局;③随着具身智能发展,机器人搭载的仿生眼系统采用多颗AI摄像头,这些摄像头企业正从光学部件厂商蜕变为AI世界的视觉中枢构建者。
①英伟达Vera Rubin计算架构有望新采用相变冷板散热,液冷板价值量提升约15%,CoolerMaster和AVC为B300液冷板主要供应商,国内这三家企业分别为其提供代工服务;②液冷最大下游客户仍为英伟达,国内这两家企业已拿到英伟达液冷供货相关资质;③除AI服务器液冷需求外,储能电站是液冷增长潜力最高的应用场景,这家企业为国内储能液冷领域的代表性供应商。
①国内外储能需求“全面开花”,行业龙头预计2026年全球储能增速仍将高达40-50%,该类储能在“绝对增量+成长弹性”均处于行业领先地位;②英伟达将储能视为下一代“AI工厂”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Fluence表示已有40%的储备项目与数据中心间接相关,至2027年AIDC带来的新增需求或超350GW;③展望未来3-5年,全球锂电池需求的绝大部分增量将由储能市场贡献,需求非线性、爆发式增长有望导致锂电关键材料价格上涨。
①产业关键转折点!可回收火箭首飞与技术验证将陆续展开,其中新型发动机系统是价值量最高的关键研发方向,这家企业为国内航天发动机推力室、喷嘴提供关键耐高温材料,具有技术代表性;②测控系统是火箭发射过程中保障发射顺利的关键配套,这家企业在火箭控制系统和发射全流程监控方面市场占比领先;③随着卫星网络建设推进,这类能提供太空态势感知、轨道预测与运行管理等底层支撑业务的企业愈发重要。
①谷歌“量子回声”推动量子计算走向应用落地,这个技术当前发展快+资本投入集中+确定性高,这家公司为国内标杆项目提供核心硬件组件;②量子产业链“卖铲人”环节,上中游设备与零部件技术壁垒高且需求刚性,为量子芯片提供极端物理环境和精确操控信号;③超导量子计算运行中“不可缺少”的关键设备,目前市场长期由少数欧洲厂商垄断,国内企业积极切入这一黄金赛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