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有消息称,商汤科技将成立独立的具身智能公司,核心班底包括商汤科技首席科学家王晓刚、前京东探索研究院院长等。 ②在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商汤将发布具身智能“大脑”,集成感知、视觉导航及多模态交互能力,为机器人、智能设备等多种智能终端提供支持。
《科创板日报》7月23日讯(记者 黄心怡)有消息称,商汤科技将成立独立的具身智能公司,核心班底包括商汤科技首席科学家王晓刚、前京东探索研究院院长等。商汤科技对此暂无回应。而《科创板日报》从知情人士处了解到,该消息属实,团队建设尚在初期。
值得一提的是,在即将举行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商汤将发布具身智能“大脑”,集成感知、视觉导航及多模态交互能力,为机器人、智能设备等多种智能终端提供支持。
宇树科技创始人王兴兴曾表示,全球都在等待机器人大脑的诞生,这是目前最大难题。相比在整机、零部件等硬件产业链的日趋成熟,机器人的具身智能大脑仍缺少泛化性。“你能让他(人形机器人)倒立、空翻,或者做一些避障,这些都是针对固定任务做了专门的AI训练,是单一功能的AI。”王兴兴称。
现有不少机器人企业正在进行具身智能通用大脑研发。今年3月,智源研究院发布首个跨本体具身大小脑协作框架RoboOS与开源具身大脑RoboBrain。7月22日,字节跳动Seed团队发布通用机器人模型GR-3。
商汤科技或也将其生态链定位于机器人的大脑层面。《科创板日报》注意到,商汤科技此前与多家具身智能企业面展开相关合作。
比如,傅利叶GRx通用人形机器人基于商汤日日新SenseNovaV6 Omni多模态大模型,通过融合图像、视频、语音和文本信息理解环境,进行思考与表达。
商汤还与归墟机器人合作,研发新一代具有情感陪伴和心理健康筛查干预功能的机器人“飞燕”, 该机器人搭载商汤日日新融合大模型交互版“SenseNova-5o”,目前已在江苏省第一人民医院投入应用。
“商汤做机器视觉起家,其多模态大模型已经被不少机器人企业所使用。而王晓刚老师团队负责商汤智能驾驶的研发,原创突破能力很强。”快思慢想研究院院长、原商汤智能产业研究院创始院长田丰认为。
“马斯克曾表示,车就是四个轮子的机器人。应用在汽车领域的智能导航算法、环境感知算法、仿真测试平台、算力集群等都可以迁移到具身智能的研发上。商汤可能会利用此前在智能驾驶、大模型领域的积累,以端到端模型的路线,开展机器人‘大脑’的研发,在硬件侧则与机器人企业开展合作。”田丰说。
随着具身智能赛道的火热,算力、存力等相关需求正在持续增长,这为商汤科技等AI基础设施厂商带来机会。商汤科技联合创始人、大装置事业群总裁杨帆曾透露,从去年开始到今年,具身智能包括机器人领域的增量客户明显增多,为机器人本体企业训练提供模型能力的生态合作成为商汤重要定位。
据《科创板日报》了解,一些机器人企业基于商汤的大装置算力平台来进行仿真测试、模型训练、数据生产等。比如,松应科技与商汤科技将围绕具身智能数据仿真、研发管线及客户服务展开合作,打造覆盖数据生产、工具支撑及模型研发的具身智能全流程解决方案。
此外,商汤还通过旗下私募基金国香资本投资了一批具身智能企业,包括宇树科技、银河通用机器人、众擎机器人、钛虎机器人、鹿明机器人、优地科技等十几家企业。这些企业覆盖了具身智能全产业链。
不止商汤,从投资到自研,具身智能已经成为眼下各大企业纷纷追逐的赛道。
7月21日,京东宣布领投三家具身智能企业的最新融资,包括千寻智能的Pre-A+轮、众擎机器人的A1轮,以及逐际动力的战略轮。《科创板日报》获悉,京东对内也成立了具身智能相关业务部门,有多个团队沿不同路线探索落地可能性。
蚂蚁集团对宇树、星海图、灵心巧手等具身智能企业展开股权投资,并成立了专门展开具身智能机器人研发的子公司蚂蚁灵波科技。
“如今的具身智能赛道已经进入第二个发展阶段,体现在各个巨头纷纷入场。如果按照马斯克的预期,未来人形机器人的数量可能达到100亿至200亿台。那么这将是不亚于手机的新终端市场空间。”田丰表示,“不管是商汤也好,还是京东、字节、蚂蚁也好,也都希望抓住这一波机器人浪潮的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