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国际低空经济博览会首日,沃兰特拿下17.5亿美元大单,刷新纪录; ②沃飞长空、中国航空工业集团计算所等在展会上发布新产品。
财联社7月23日讯(记者 刘建 张晨静 王平安)今日上午,一则“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召集多家头部生猪企业参会”的消息在市场流传。
财联社记者随即从多个信源获悉,为加快推进生猪产业转型升级,提升全产业链协同发展水平,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将于今日在北京召开推动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会议邀请牧原(002714.SZ)、新希望(000876.SZ)、正大、德康、双汇头部企业参会。
据悉,本次会议将分析研判生猪生产形势,围绕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听取企业、主产省份、专家和行业协会意见,提出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措施建议。
财联社记者注意到,“反内卷”大背景下,相关部门最近几个月以来频频出手,引导生猪产业往提质、稳价方向发展。
在此前的5月份,多家头部猪企接相关部门要求暂停能繁母猪扩产,出栏体重也需要控制在120公斤左右;随即6月的“生猪生产调度会”上,有关部门更是提出了具体的生猪生产调控目标,将对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在现有基础上调减100万头左右,降至3950万头。
在近日举行的2025年上半年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上,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局长黄保续也表示,下一步,农业农村部将重点抓好两方面工作,促进生猪生产稳定发展。一是调产能。加密发布市场预警信息,引导有序出栏,加快淘汰低产母猪和弱仔猪,适应性调整产能,促进供需均衡。二是稳政策。落实地方生猪稳产稳价责任,优化生猪产能调控措施,抓好非洲猪瘟常态化防控,牢牢守住不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的底线。
这一系列的举措背后,是猪价下行,能繁母猪去化缓慢,尤其是部分企业仍在持续产能扩张。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二季度末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4043万头,为3900万头正常保有量的103.7%。从数据变化来看,此前5月末该数据为4042万头,4月末为4038万头。
有分析人士认为,“生猪行业正迈入全新发展阶段,即从过去的产能竞争转向质量发展。头部企业也需要转变思维,将更多精力投入成本控制、疫病防控等核心领域。这不仅有望增强企业在周期底部的抗风险能力,还能优化整个生猪产业的供给格局。”
从市场反应层面来看,截至发稿,生猪期货主力合约上涨1.67%,达14590元/吨,创下年内新高。
展望后市,广发证券研报指出,目前生猪行业持续盈利时间达14个月,反映本轮周期行业供给增长幅度有限,预计三季度猪价有望迎来季节性反弹。在“反内卷”政策背景下,行业产能或有望逐步平稳,中长期盈利中枢有望抬升。
农业农村部在此前也表示,据监测,6月份全国5月龄以上的中大猪存栏量比上个月降低了0.8%,预示着7、8月份的生猪出栏量将有所减少,有利于猪价稳定和养殖盈利。
更长远来看,有分析人士表示,“最近几个月有关部门这一系列举措的影响将是长远的,不仅为行业从业人员释放了积极信号,增强了信心,对于后续猪价的稳定也提供了一定保障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