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
歌尔微港股二次递表!果链有望再添IPO 青岛国资提前入局|IPO直通车
科创板日报 梁又匀
2025-07-23 星期三
原创
①歌尔微电子有限公司今年第二次递交港股招股书,其业务主要涵盖传感器、SiP和传感器交互模块,尤其专注于声学传感器。
②歌尔微前五大客户对公司的营收贡献长期保持在75%以上,与此同时,公司向前五大供应商采购占比也在70%以上。
苹果产业链
关注

编者按:在资本市场的浪潮中,首次公开募股(IPO)一直备受瞩目,它是企业发展的关键里程碑,也是投资者关注的焦点。

自2025年3月开始,由财联社与《科创板日报》联合出品的创投日报正式开启“IPO直通车”栏目,我们将对话企业创始人、天使创投人,为您全方位呈现IPO的台前幕后;我们将搭乘“直通车”,深入企业、奔赴路演现场,第一时间为您带来最鲜活的IPO进展、最专业的解读分析。

不管您是企业家、投资者,还是资本市场的关注者,“IPO直通车”将是您洞悉IPO市场的重要窗口,共同见证资本市场的风云变幻。

《科创板日报》7月23日(编辑 梁又匀)近日,歌尔股份拆分子公司歌尔微电子有限公司(下称“歌尔微”)今年第二次递交了港股招股书。

歌尔微主要承接微电子相关业务,是一家覆盖传感器、SiP和传感器交互模块的智能传感器交互解决方案提供商,尤其专注于声学传感器。以2024年收入计算,歌尔微电子声学传感器营收占比达74.1%,而第二大业务SiP占比为16.1%。

招股书数据显示,2022年度至2025年一季度,歌尔微电子实现营收31.21亿元、30.01亿元、45.36亿元、11.2亿元;同期公司净利润分别为3.26亿元、2.89亿元、3.09亿元、1.16亿元。不难看出,近几年歌尔微营收存在波动,净利润也一度下滑,备受市场关注。

据《2025全球独角兽榜》名单显示,歌尔微目前估值205亿人民币,较2024年有所下滑,但仍是山东地区价值最高的独角兽企业。

客户、供应商高度集中

根据灼识咨询的数据,以2024年销售额计,歌尔微是全球第四大传感器提供商(市场份额4.3%)和全球第一大声学传感器提供商(市场份额43%)。同时,歌尔微也是全球前五大智能传感交互解决方案商中,唯一一家中国公司,传感器累计出货量超50亿颗。

正如母公司歌尔股份以为苹果品牌代工而广为人知,歌尔微的主要收入也来源于苹果等头部大客户。

招股书显示,歌尔微前五大客户对公司的营收贡献长期保持在75%以上,并在近几年持续增加。2022年至2025年一季度,歌尔微前五大客户贡献营收分别达23.56亿元、22.3亿元、36.15亿元和9.02亿元,分别占同期总收入的75.5%、74.3%、79.7%和80.5%。

具体而言,歌尔微从2010年起就加入苹果供应链,为其提供声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及SiP产品。歌尔微对大客户的依赖也得益于苹果品牌对于公司采购需求的增加。在报告期内,仅苹果公司贡献的营收占公司总营收的56.1%、49.4%、62.3%和62%。

不过得益于长期与苹果的紧密合作、产品功能开发,歌尔微表示,得到消费电子行业智能终端制造商广泛采用,是市场领先地位的表现。在此行业格局下,公司客户构成与行业主流趋势相符,而非过度依赖单一客户。

除了苹果公司外,歌尔微主要客户还包括荣耀、小米、OPPO、哈曼等,同时也为Meta、蔚来、大疆等供应微电子元件。

另一方面,歌尔微也存在供应商的依赖情况。2022年至2025年一季度,公司向前五大供应商采购产品原材料的金额分别为16.35亿元、13.36亿元、25.39亿元和6.86亿元,分别占公司采购总额的71.1%、69.2%、70.9%和76.1%。

其中,歌尔微向最大供应商德国英飞凌的采购额占比达总采购额的71.1%、69.2%、70.9%及76.1%。

对于单一供应商占比过大的问题,歌尔微解释称,终端客户对技术、可靠性及微型化的要求相对严格,因此智能传感交互解决方案公司非常依赖特定供应商提供芯片等关键材料,这是一种行业惯例。这些要求意味着MEMS和ASIC芯片的性能门槛更高,全球仅少数供应商能够始终满足这些要求。

不过市场对于这一解释并不满意。有观点认为,歌尔微占比过高的芯片采购是导致公司毛利率难以提升的重要原因。此外,大客户订单的增加,使得产品结构中毛利率偏低的声学传感器销售增加,也会进一步影响公司利润。2022年至2024年,歌尔微毛利率分别为18.5%、17.2%及19%,增长幅度并不明显。

随着自研开发、自有产能的投入增加,歌尔微也在积极缓解单一供应商带来的供应链风险。2022年至2024年,歌尔微搭载自研芯片的传感器出货量分别达1.57亿颗、3.54亿颗、5.83亿颗,分别占期间总出货量的9.9%、21.6%、30.3%。

多次冲刺上市,IPO前国资入股加码

早在冲刺港股上市前,歌尔微还曾筹备A股创业板上市。

2019年末,上市公司歌尔股份发布公告,通过整合拆分、向子公司增资等形式将其微电子相关业务转移至全资子公司“歌尔微”。同时再设立“潍坊歌尔微电子有限公司”和“荣成歌尔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两家孙公司承接业务资产,实现一体化经营运作。

作为知名公司的拆分业务,歌尔微在A股前期的上市材料审核十分顺利。2020年11月,歌尔微正式启动上市流程,半年内提交上市辅导备案登记。至2021年12月,证监会就已受理歌尔微创业板上市申请。

受理上市不到一年,2022年10月歌尔微顺利在创业板过会,只需要提交注册即可开启A股上市融资流程。然而就在同一时期,母公司歌尔股份却发布了“某大客户暂停生产其一款智能声学整机产品”的公告。遭遇大客户砍单后,歌尔股份由盈转亏,营收增长一度停滞。

歌尔微业务同样受到冲击,2022年、2023年度营收、净利润增速双双下滑,至2024年才恢复增长。不仅如此,进入2024年证监会再度加强了创业板上市审核标准,同时针对拆分上市也做出了更严格的规定。

在冲刺创业板上市前,歌尔微曾完成一次增资。公司一口气引入了青岛崂山区国资、中金资本、招商资本、建银国际以及中信建投资本等15位投资者。同时,歌尔微还曾与上述多家机构签署对赌协议,约定将于2023年6月前完成上市,否则需要回购股份。不过该协定由于公司业绩波动、上市标准收紧等客观原因被终止执行。

最终2024年5月,歌尔微正式撤回创业板上市申请,结束了近5年的上市尝试。

微电子业务独立拆分后,歌尔创始人姜滨胞弟姜龙一度在2023年4月彻底退出歌尔系的管理岗位,并将手中所有歌尔微持股套现。这引发外界对于歌尔系内部管理和业务发展的讨论。

据悉,姜龙是歌尔股份海外业务、客户的重要拓展负责人,为公司拿下苹果等国际厂商的订单做出较大贡献。

在2025年1月歌尔微转赴港股递表后不久,“离职”近2年的姜龙再度回归,成立歌尔光电科技(青岛)有限公司,布局VR设备制造、光学仪器制造、显示器件制造、眼镜制造等重要新兴业务方向。

据招股书显示,歌尔微本次港股上市融资资金将用于传感器、SiP等产品组合开发和产能扩张,提升综合硬件开发和解决方案设计能力,加大算法研发并拓展传感器AI功能,同时投入推进全球产业链合作等。

对比2022年的创业板上市目标,歌尔微赴港上市新增了算法模型、AI等方向的投入计划,并提出了深入全球产业链合作、组建海外团队的布局目标。

特别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相关新闻
抄底成功
相关企业家
联系Ta
联系企业家
为保护双方个人信息请联系您的专属助理进行接洽
我再想想
点击复制
复制成功,请去微信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