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
财经通讯社
打开APP
陆家嘴金融沙龙第20期:聚集数智赋能普惠金融跨越式发展
7月19日,“陆家嘴金融沙龙”第20期在浦东陆家嘴圆满落幕,本期沙龙主题为“数智驱动:构建高质量发展的普惠金融新生态”。

财联社7月22日讯 7月19日,“陆家嘴金融沙龙”第20期在浦东陆家嘴圆满落幕。本期沙龙以“数智驱动:构建高质量发展的普惠金融新生态”为主题,邀请来自银行、保险、金融租赁公司和政策性融资担保机构的专家围绕多个普惠金融相关的热点议题进行了分享和研讨。

数智化转型是普惠金融跨越式发展的核心动力和关键要素

中国农业银行上海市分行行长韩国强在主旨演讲中提到,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全国普惠贷款余额约35万亿,占商业银行贷款余额15%以上;近2亿经营主体中,普惠小微授信户数约6200万户,有贷客户数超过4600万户,授信户数占到了全部经营主体的1/3,占活跃经营主体的一半。

回顾近年来国内普惠金融快速发展的历程,韩国强认为,要用数智化赋能为推动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插上科技的翅膀。传统大型商业银行开展普惠信贷业务面临“银企信息不对称,以及收益、风险、成本、效率、体验等要素难以有效平衡”的痛点。数字技术的应用催生普惠金融服务模式的革新,“长尾理论”在普惠金融领域成为现实。且随着智能化时代的到来,大数据、大模型、大算力进一步拓展了普惠金融扩面提质、降本增效的想象空间。

“随着普惠金融服务实践持续深化,如何推动其从‘量的扩张’向‘ 质的提升’转变,是当前银行业在发展中面临的一个核心课题”,韩国强认为,数智化转型正是商业银行实现普惠金融跨越式发展的核心动力和关键要素。

如何来做?韩国强表示,银行要充分发挥数据在金融创新中的要素作用,通过引入央行征信、工商税务、产业链、供应链等多维数据,接入政务法律、企业社保、公积金等外部信息,打磨形成行内可复用、高价值的数据资产。银行可通过运用大数据、数据沙箱技术,主动为客户测算授信额度,适配信贷产品,由被动地接受企业融资申请转变为事前“主动服务”,大幅提升融资效率。

此外,要强化问题导向的产品创新。从实践来看,农行针对线上业务规模在普惠贷款中占比超过八成的实际情况,运用大数据重构批量获客、自动审批、自主运行、集中风控的普惠线上信贷模式,打造和完善了线上普惠产品体系,对普惠金融业务快速发展起到了强大的助推作用。

数智赋能普惠金融,还体现在人机协同的风险防范上。韩国强在分享时表示,银行可通过金融科技手段,建立健全全流程智能化风险管理体系, 实行“现场+远程”业务调查新模式。比如线上普惠小微贷款,现场只需要一个客户经理,其他团队提供线上远程支持,做到双人调查、双人审核,有效减少了上门调查的工作量,为基层减负。

展望数智普惠金融的发展,韩国强认为,需要处理好三对关系:一是标准服务与个性化需求之间的关系,让人从事个性化、创新性、高复杂性和高附加值的业务,让大模型处理事务性、操作性和流程化、标准化的工作,实现人与人工智能的优势互补;二是数据驱动与隐私保护之间的关系,明确数据采集边界,同时加快推动隐私计算等前沿技术的应用落地,在“不见数据”的前提下实现“数据可用不可见”,推动碎片化信息向可验证、可交易、可增信的信用资产转化;三是金融创新与金融治理的关系,金融机构要切实履行金融服务的主体责任,探索建立科技伦理审查和评估机制,依法合规将大模型用于守正向善、公平普惠的金融创新。

依靠数智赋能,破解长尾客户经营难题

江苏银行上海分行副行长张春胜站在区域性银行的角度,介绍了在应用数智赋能推动普惠业务发展方面的经验。

“健全业务矩阵,深耕产业客群”,张春胜指出,银行要把发展普惠金融与服务实体经济紧密结合,依靠数智赋能,迭代优化风控模型,破解长尾客户经营难题;准确把握重点客群服务需求,结合首贷户、个体户、科创户等客群特点,充分运用征信、市场监督、税务等多维数据,高效迭代产品体系,持续完善服务矩阵;同时实施主动授信,精准额度评定,打造“数据融合-智能评估-精准触达”的主动授信模式,破解传统服务过程过度依赖客户经理的痛点难点。

张春胜表示,普惠金融在发展中遇到一些难题,比如,风险与收益不尽匹配、商业可持续性承压、“股贷债保”联动略显不足以及信息数据存在孤岛等,商业银行可以从“技术驱动、场景赋能、价值共生”等方面积极探索可行路径。围绕“产业链、股权链、供应链”上下游,持续深耕“商会、协会、园区”,加强资金“结算、清算、监管”等场景业务拓展,不断增强客户黏性,努力触达更多的长尾客户。

政策性融资担保发挥“放大器”作用

围绕如何进一步发挥政府性融资担保功能作用,促进中小微企业高质量发展,上海市中小微企业政策性融资担保基金管理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副主任朱晓峰进行了分享。

朱晓峰表示,为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的难题,政策性融资担保机构坚持政策导向,聚焦服务国家战略、服务科技创新、服务企业转型,较好地发挥了引导功能和放大器作用。

截至今年6月底,上海市中小微企业政策性融资担保基金累计服务本市中小微企业等各类客户16万户次,提供政策性融资担保贷款超过5000亿元。自2020年以来,担保费率一直维持在0.5%/年。企业的综合融资成本在不断降低,去年年底整体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降到3.64%,继续处于全国最低水平,合并计算各区推出的各项“返保贴息”政策后,企业实际承担的融资成本会更低。

“中心始终坚持在担保模式、担保产品和担保服务上创新求变,不断发挥政府性融资担保的撬动作用”,朱晓峰提到,在担保模式的创新方面,中心加大服务力度、提高单户企业的贷款额度上限,将重点支持类的企业和非重点支持类的企业最高的担保贷款上限分别由2000万元、1000万元提高到3000万元和2000万元;积极开展“直保+再担保”的分级担保业务,加强市区联动,与区级担保机构合作创新了“临创保”方案,同时建立国家、省市、区县三级担保体系,合理地运用分险机制,更好地加强了“银担合作”,积极为本市中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担保服务。

流程效率是服务小微企业的生命线

“流程效率是服务小微企业的生命线”,长江联合金融租赁有限公司副总裁丁涛在谈到融资租赁拓宽普惠金融服务时指出,中小金租公司的普惠业务需采取“一二三”高效服务理念,具体要求是 :一周内完成现场尽调,两周内完成授信审批,三周内完成合同签约和放款,以此满足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

金租公司和银行在践行普惠金融的过程中存在具体差异,丁涛认为,传统信贷思维更加看重企业的经营历史和当下报表,难以适应高成长的科创小微企业,以“投行思维+下游验证”来评估科创企业未来的现金流是目前正在实践和摸索的新的路径。金租公司开展普惠金融业务的关键在于平衡“普与惠”、“量与质”、“风险与效率”,如金租公司设备租赁的独特价值在于可以依托于实物资产,既能缓解小微企业主体信用弱、资质不同的痛点,又能够确保资金流向实体经济,防止挪用,契合普惠金融的内在要求。

对于中小金租分支机构较少,在服务普惠的过程中难以完全依托自身的力量去触达更多客群的困境,丁涛指出,一方面可以共建普惠设备的生态圈,让金租公司更多专注于设备资产的专业化管理、价值评估和设备翻新与维护;另一方面可以采用组团模式,破解同业困局,即以组团的方式去服务大型客户,分散单家机构的集中度风险,共享项目资源与专业能力。

突出保险功能性建设,撬动普惠制度创新

站在保险服务普惠金融的角度,人保财险黄子羿认为,普惠保险作为分散风险、消化损失的有效机制,具有互助共济、扶危济困的特点,长期发展空间广阔,以惠民、惠家、关爱新市民为核心的新市民新业态普惠保险业务将迎来较大的发展空间。

但机遇和挑战并存,比如大量新市民与农村群体仍然无法获得充分的保障,保险机构对于数字化赋能专属普惠保险产品服务的风险管理经验也较为欠缺,普惠目标客群的经济能力相对较弱以及风险逆选择问题等,都会对普惠保险业务的可持续经营带来较大压力。

从人保财险的实践出发,黄子羿谈到,保险机构的普惠保险服务取得了不错的成果。比如,探索发展普惠型家财型产品,形成“政府+保险+社区+第三方平台”多方联动的方案;通过科技赋能搭建承保信息平台,为更多家庭提供风险保障;连续5年积极推广沪惠保项目,服务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建设。

“保险机构将持续推进普惠保险高质量发展,突出保险功能性建设,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和实体经济普惠性的保险需求。”黄子羿表示,具体措施包括升级个人普惠保险产品、推进个人普惠保险项目线上化运营、加大中小微企业产品服务模式创新以及推进巨灾保险项目等。

在未来普惠保险的发展上,黄子羿建议,要动员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普惠保险理念的推广;统筹资源共享和信息交流平台,助力新型普惠保险项目的推进;提高专属普惠风险风控技术,基于特定人群建立风险评估模型,将更多潜在风险纳入普惠保险的责任范围;精准发挥政府引导作用,撬动普惠制度创新,加强培养普惠人群的保险意识,对从业者开展普惠金融知识的培训等。

本期“陆家嘴金融沙龙”由上海市委金融办、浦东新区人民政府指导,陆家嘴金融沙龙秘书处主办,第一财经、财联社提供媒体支持。此系列活动将构建与“陆家嘴论坛”相呼应的常态化交流平台,通过机制化、场景化、国际化运作,持续输出金融改革“浦东智慧”深度赋能浦东经济高质量发展,全力助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核心区建设迈向新高度。

大金融
财联社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合作
热门解锁
相关阅读
评论
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