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
财经通讯社
打开APP
AI如何改善量化投资?上半年私募指增平均收益超17%,AI策略再受热议
①指增私募上半年平均收益达17.32%;
                ②中小盘风格主导,超额能力显著;
                ③AI驱动量化重构,FOF策略加速演进。

财联社7月20日讯(记者 吴雨其)2025年上半年,私募市场延续强者恒强的格局。在结构性行情主导下,量化策略再度崭露头角,尤其是指数增强产品表现突出。据私募排排网披露的数据,截至6月底,705只有业绩展示的指数增强产品平均收益高达17.32%,其中94.75%实现正超额,平均超额收益达到14.17%,远远跑赢同期市场主要指数。

由排排网集团与世纪证券联合主办,银河期货、国联期货、私募排排网、公募排排网协办的“第九届AI&FOF投资创新发展论坛”于7月18日在上海举办,会议以“智算未来・量化跃迁”为主题,多位业内人士围绕量化策略演进、AI重塑逻辑、FOF方法论等议题展开深入讨论,为理解量化领域的趋势变化和技术升级路径提供了清晰线索。

中小盘风格主导,指增产品结构性胜出

在过去半年,中小盘风格延续主导地位,为量化策略特别是指数增强类产品提供了丰富的超额来源。705只指增产品中,有668只录得正超额,占比接近95%。结构性行情加剧了产品间的表现分化,其中小盘指数对标产品显著胜出。

私募排排网数据显示,136只中证1000指增产品平均收益为20.26%,而中证500相关产品为15.31%;从超额收益看,两者差距并不大,但由于中证1000指数本身涨幅更强,最终使得相关产品整体表现更具优势。

反观沪深300相关产品,在大盘持续弱势背景下表现相对滞后。38只沪深300指增产品平均收益仅6.31%,虽然超额维持在6.28%,但受限于指数端表现疲弱,总体收益水平远低于小盘类产品。这也反映出,在当前市场环境中,即使管理人具备一定阿尔法获取能力,也难以完全抵消基准指数表现不佳带来的拖累。

收益分布也体现出明显的规模效应。大规模私募管理的267只指增产品平均收益达18.30%,其中265只实现正超额,占比高达99.25%。而中等规模(20-50亿)和小规模(0-10亿)私募分别为17.30%和16.41%,正超额产品占比也略有下降。头部机构在资源投入、策略执行、风控管理等方面优势愈发显著,令其产品在复杂行情中更具韧性与稳定性。

融智投资FOF基金经理李春瑜指出,指数增强产品优异表现背后的关键,一方面是中小盘个股波动加剧、成交活跃,为量化策略营造良好操作环境;另一方面是多因子和高频模型在数据驱动下高效捕捉交易机会,特别在震荡市中更易展现优势。他补充道,监管层放宽并购重组政策,市场流动性改善,也为策略运行提供了更大空间。

AI驱动策略革新,量化逻辑重构提速

在AI技术迅速渗透至各类策略体系的当下,量化行业正在经历新一轮范式转换。从流程自动化到结构重构,AI正成为策略设计、因子挖掘、交易执行的重要推动力。在此次论坛现场,多位量化领域的机构代表对这一趋势展开分享,并强调人工智能不再只是工具,而是模型逻辑的“深度合作者”。

倍漾量化创始人冯霁指出:“人工智能已经不是优化现有流程的工具,而是重新定义流程的核心。”他表示,倍漾量化正致力于重构整个交易流程,将AI深度嵌入策略体系,推动从算法到执行的全链条升级。类似思路也被蒙玺投资创始人李骧所认同。他表示,量化行业的本质是投入驱动型,只有持续的人才聚集与技术积累,才可能达成长期稳定的策略能力与业绩兑现。

除因子层面的重构外,AI对基本面研究的介入也逐渐深入。宏利基金策略投资部基金经理李婷婷表示,通过将AI应用于财报解析与文本分析,有助于强化对上市公司基本面趋势的判断。她指出:“我们可以用AI进行双重验证——财务数据与文本分析的结合,提升预测的确定性。”

技术能力差异的拉大,也让头部量化机构在竞争中持续占优。嘉宾们普遍认为,AI时代下的量化投资比拼的不仅是策略构建能力,更是对系统工程、执行框架、基础设施的统筹掌控能力。茂源量化总裁助理刘诚昊提出,量化投资本质上是“证券领域的垂类大模型”,AI在这一逻辑下,将成为驱动策略系统进化的底层动力。

但AI的价值也并非无所不能。非凸科技CTO李佐凡就AI“黑箱问题”提出系统解决路径:一方面通过提升算力覆盖更广因子空间,另一方面是构建可追溯、可复现的模型机制,从根本上增强模型的透明度和稳定性。这一观点也提醒市场,在技术红利之外,模型可信度和风险可控性仍是当前AI落地的关键考验。

投资方法论仍在成型,FOF逻辑迎接重构挑战

随着AI进一步嵌入到资产配置与基金遴选流程,FOF策略同样面临演进压力。圆桌对话中,多位来自FOF投资、券商资管等领域的嘉宾认为,在高净值客户风险偏好下降、资产同质化趋势加剧的背景下,FOF管理人需更具宏观理解力和策略组合能力,同时借助AI增强效率与决策逻辑。

世纪证券资产管理部总经理乔伟指出,AI可以提升FOF研究在中观与微观层面的映射效率,但“你让AI替代一个有十几年经验的FOF经理,这个事情短期内看不到。”他强调,AI适合成为配置工具和连接器,而非核心判断者。

在应用细节上,FOF团队的理解正在逐步深化。中邮基金FOF投资经理王亚迪提到,量化FOF投资标的通常具备高频交易属性,因此在研究过程中必须借助AI技术寻找中低频因子与高频因子的连接逻辑,以提升配置科学性与前瞻性。

与此同时,FOF投资所依赖的底层方法论仍在持续构建中。盈诚投资董事长甯辰认为,FOF当前所面临的核心问题是投资框架尚未完全成型,AI只能在已有逻辑之上加速执行,而非代替逻辑构建本身。汇升投资首席财富官朱一顺进一步指出,FOF的终局将是通过资产配置逻辑应对“千人千面”的财富管理需求,因此必须构建清晰的方法论,再辅以AI实现演绎。

论坛中亦有观点认为,未来的FOF与量化将不再是两条并行线,而是渐趋融合。AI技术的加入,让两者在策略层面与产品形态上的界限愈加模糊。在当前环境下,具备底层逻辑清晰、技术能力扎实、同时理解多策略共存结构的管理人,或将成为新阶段行业整合的受益者。

公募基金动态
财联社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合作
热门解锁
相关阅读
评论
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