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瑞为技术是一家提供视觉智能技术和产品的人工智能公司,成立于2012年,产品应用于民航、商业空间及货运物流等场景。 ②2022年至2024年,公司营收分别为7836.3万元、2.42亿元、3.95亿元,2024年实现扭亏为盈。
《科创板日报》7月17日讯(编辑 梁又匀)厦门瑞为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瑞为技术”)在港交所递交招股书,华泰国际、建银国际、民银证券和农银国际担任联席保荐人。作为特专科技公司,瑞为技术将按第18C章规则冲刺港股上市。
瑞为技术成立于2012年,是一家面向企业客户提供视觉智能技术和产品的人工智能公司,产品已应用于民航、商业空间及货运物流等场景。
据悉,瑞为技术是中国企业视觉智能行业中首批建立算法、光学、硬件及数据专职专家团队的人工智能公司之一。公司拥有AI视觉、光学成像全栈视觉智能技术,例如视觉大模型技术、深度学习技术、多光谱成像技术以及软硬件协同服务能力等。
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数据,按2024年的收入计,瑞为技术在中国民航企业视觉智能产品市场排名第一,市场份额为8.9%;在中国商业空间企业视觉智能产品市场排名第四,市场份额为1.7%。
招股书显示,截至2022年D轮融资,瑞为技术估值已达到26.19亿元。
2024扭亏为盈,依赖大客户
瑞为技术业务主要分为三大方向:AI+民航、AI+商业、AI+货运。
在AI+民航领域,瑞为技术向机场、航司提供覆盖值机、安检、登机及客服等旅客服务。截至2024年末,瑞为技术产品已应用于国内约1/3的民用机场,其中包括国内多座年客运量超2千万人次的大型机场。
瑞为技术在货运领域主要提供智慧安全驾驶相关服务,核心产品为智能安全驾驶终端及Recadas货运安全风控管理平台。一方面利用AI视觉识别技术,通过车载监控视频识别驾驶员疲劳驾驶、使用手机等危险行为以及潜在的视觉盲区分析碰撞风险;另一方面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结合司机的驾驶行为、车速、天气等要素判断车辆是否处于高危驾驶状态。
借助AI、BI及大语言模型,瑞为技术还提供商业、工业数字化转型服务。例如,实现统一运营、数据分析及精准营销;加强通行管控、安全监控及提升运营效率等。
为实现技术平台开发与应用转化,研发成本是早期瑞为技术最大一项支出。2022年至2024年,公司研发相关开支分别为5750万元、4660万元和5310万元。截至2024年末,瑞为技术研发团队规模达107人,占总员工数量的约50%。
由于“AI+”的应用落地往往需要结合软硬件升级改造,当前只有头部大型企业才有实力承担相关支出,因此瑞为技术的客户也较为集中。2022年至2024年,瑞为技术前五大客户贡献收入占比分别为40.3%、59.1%和73.6%。
其中,来自最大客户的收入分别达到了14.7%、24%和31.7%。然而在风险提示中,瑞为技术透露,公司并未与主要客户签订长期合作条约,若公司的视觉产品无法持续吸引机场、商业地产等头部客户,则将使公司的营收陷入窘境。
招股书财务数据显示,瑞为技术2022年至2024年,实现营收7836.3万元、2.42亿元、3.95亿元;期间净利润分别为-1.28亿元、-3257.7万元、828.8万元。
瑞为技术表示,2024年公司扭亏为盈原因在于,公司内部不断推动视觉智能产品商业化转化、调整成本结构、提升运营效率。同时疫情后机场、商场等场景人群流动迅速恢复,带来了门禁安检以及商业地产数字化运营转型的旺盛需求。
据悉,瑞为技术下一步将继续发力机场安检等相关服务,计划于2025下半年推出行李转运协作机器人和机场周边安保的全彩夜视产品。
十年华为老员工,创业六年拿下英特尔投资
瑞为技术创始人詹东晖就读于南京大学电子与信息系统专业,应届毕业后其放弃保研留校机会,选择入职华为。在经历外派印度做研发管培、参与华为产品线搭建等多个不同工作方向后,詹东晖在华为就职的10年间,一路从一线研发升职到了部门经理、研发总监岗位。
2008年,詹东晖看到了视觉安防走向高端化的新市场发展趋势。为了打拼出一份自己的事业,詹东晖领着由2名架构师、2名项目经理以及1位高级工程师组成的华为离职员工团队,开启了首次创业。
詹东晖团队最初以接三方外包设计项目为起点,开始了视频监控设备、视频服务器领域的创业。在经历多个艰难项目、缺乏主动权的市场竞争后,詹东晖回到技术研发的起点,重新审视了未来视频监控领域的发展方向。
2012年詹东晖下定决心,卖掉了主营三方外包业务的创业公司,成立瑞为技术。从人工智能领域切入,让技术分析辅助安防检索与监控,由此推出自动化视觉安防产品与解决方案。
不过,詹东晖仍然保留着华为注重产业化落地的思路。彼时的图像识别技术并不足以满足安防客户的复杂需求,市场认知远未达到应用期。为了支撑初创公司的稳步发展,快速找到技术方向相同的新需求场景是关键。詹东晖逐渐发现了商业地产、商超等场景对于视频监控、分析应用的刚需。在转型智慧零售的前三年,詹东晖都在为服务线下需求不断迭代产品、算法与识别策略。
2015年至2019年间,瑞为技术每年都收获一轮融资,累计融资数亿元。期间参投机构包括盈峰投资、思科瑞新资本、尚势资本、赛天资本、英特尔、净水湖创投,以及应用了瑞为技术产品的绿地集团。
2018年瑞为技术在全国部署了2万多家门店,涵盖了70多个零售品牌,合作客户包括分众、阿里、京东等知名厂商。在深耕智慧零售需求的同时,瑞为也不断推进行车主动安全防御、机场安防技术的应用和开发,并同走向东南亚市场。
同年6月英特尔投资领投了瑞为技术,叠加绿地集团在英特尔之后的两次追投,詹东晖团队将拓展重点转向机场、物流等新应用场景。
报道显示,2020年起,瑞为技术就已成为国内民用机场智慧安防行业市场占有率第一的企业。同时瑞为技术在智慧园区封闭式管理、现场安防监控需求上也收获了不少客户。
截至2025年瑞为技术提交上市招股书前,公司已累计完成9轮融资,招商资本、上海机场、四川发展、中证投资等一批国资、证券投资机构也加入了投资队伍。
招股书公司股东架构显示,IPO前,瑞为技术股东清晰地分为公司内部控股集团和投资机构组成的外部控股阵营。其中,内部成员控股总计持股44.22%,詹东晖持股为28.13%,是公司最大股东。
在外部持股机构中,绿地集团总计持股7.89%,是公司第二大股东;净水湖创投持股6.17%是公司第三大股东;西藏思科瑞持股5.91%,是公司第四大股东;英特尔则持股4.64%,是公司第五大股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