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
用科创债“投自己” 中科创星新基金首轮募了26亿 计划重仓“AI+”
科创板日报记者 杨小小
2025-07-16 星期三
原创
①基金存续期8年,计划今年底将完成募集关闭。
②中科创星自身对先导创业基金的出资,正是来源于此前发行的科创债募集所得的资金。
创投日报
关注

《科创板日报》7月16日讯(记者 杨小小)今日,中科创星先导创业投资基金(以下简称“先导创业基金”)宣布完成首轮募集,规模26.17亿元,LP包括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上海国投先导人工智能基金、浦东创投、上海未来产业基金、上海科创基金、宁波开投、台州科创、西科控股等19家。

据悉,该基金是中科创星首次在长三角设立的硬科技创投基金。基金存续期8年,计划今年底将完成募集关闭。中科创星创始合伙人李浩在接受《科创板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接下来还将有保险机构、上市公司等作为LP对该基金进行出资。

在投资领域方面,先导创业基金将重点投向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物质、能量、信息、生命、空间产业领域的硬科技项目。其中70%的资金将投资于早期硬科技项目,30%则投资于成长期项目。在投资规划上,李浩表示,先导创业基金计划在存续期内前两年完成约80%的投资动作。

此前,中科创星在6月16日成功发行了4亿元规模的科创债,成为全国首个成功发行科创债券的民营股权投资机构。该债券期限为5+5年,票面利率为2.1%,全场认购倍数3.58倍。据李浩透露,中科创星自身对先导创业基金的出资,正是来源于这笔科创债募集所得的资金。

《科创板日报》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中科创星基金管理实缴总规模达138亿元,已投资超过530家“硬科技”企业,其中不乏智谱AI、智元机器人、驭势科技、中科闻歌等一级市场的明星项目,涵盖了半导体、商业航天、人工智能、量子计算以及可控核聚变等多个前沿领域。

对于先导创业基金所聚焦的“人工智能+”领域,中科创星创始合伙人米磊在该基金首关仪式现场的公开演讲中表示,“人工智能是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核心驱动力,将全面重塑信息、能源、材料、生命和空间这五大关键领域的发展格局。”

他表示,在信息领域,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需要算力、算法和数据作为支撑,均处于快速迭代中。尤其是算力层面,随着大模型的参数越来越多,对高端芯片提出了更高要求。而光子和量子等技术作为人工智能的基础设施,能够在计算、互联、通信等领域助力人工智能的发展。另一方面,人工智能的训练消耗大量的电力,因而也对能源提出了更大的需求。长远来看,可控核聚变等新型能源技术的发展,为人工智能算力中心巨大的能源需求提供了潜在的解决方案,这种跨领域的合作与创新,将有助于解决人工智能发展中的能源瓶颈问题。

在材料与生命科学领域,AI for Science正在改写科学研究范式,极大地缩短新型材料的发现和迭代周期,加速新材料、生命科学、合成生物学等方向的技术进步,同时与具身智能协同,推动高端制造快速变革。

可以看到,这只先导创业基金的多个LP为上海当地的产业引导基金。在上海的投资布局方面,《科创板日报》记者了解到,中科创星于2023年成立了上海孵化器公司。对项目展开“超前孵化+深度孵化”。

据中科创星方面介绍,“超前孵化”是指从原理和论文阶段介入,支持科学家开展原理设计与概念验证;“深度孵化”则是指参与到项目的团队组建、产品研发和商业运营中,实现从PI(学科带头人)到IPO的全过程孵化。目前,上海孵化器公司已有7个项目进入到“超前孵化”或“深度孵化”阶段,如原集微、华科冷芯等。

其中,原集微是中科创星的“深度孵化”项目。在与复旦大学包文中教授团队探讨过商业化可能性并完成概念验证后,中科创星在2025年协助了团队展开项目创业,并完成了对项目的两轮早期投资。

中科创星方面披露的信息显示,其旗下基金近年来已在上海地区投资了超过60家硬科技企业,投资总额达数十亿元。

特别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相关新闻
抄底成功
相关企业家
联系Ta
联系企业家
为保护双方个人信息请联系您的专属助理进行接洽
我再想想
点击复制
复制成功,请去微信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