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
财经通讯社
打开APP
联博基金:A股可投资性正被制度性力量强化,红利与新质动能并重
①美债利率中枢上移,美元资产重要性正缓步下行,但仍有支撑;
                ②A股估值修复空间仍在,红利与新质生产力受青睐;
                ③国内债市利率或延续下行,资产配置吸引力上升。

财联社7月16日讯(记者 吴雨其)7月15日,联博基金于上海举办“2025下半年全球及中国市场投资展望分享会,本次会议由联博基金副总经理兼投资总监朱良、市场策略负责人李长风主讲,围绕全球宏观趋势、中国市场格局演变以及资产配置策略进行了系统解读。

随着全球经济周期步入新的调整阶段,投资者正面临美债利率高位运行、美元地位变迁、地缘摩擦重塑贸易格局等多重变量。中国市场亦在政策托底与结构改革中寻求估值修复与新质动能的共振。在这一复杂多变的背景下,联博从长周期逻辑切入,提出对未来全球与中国资本市场的多维判断,为下半年资产配置提供了独立视角与结构性参考。

全球资产的结构重估:美元优势仍在,但已非唯一锚定

在李长风看来,理解全球资产价格的演变,必须回到更长周期的宏观线索。他引用了橡树资本创始人Howard Marks的一句话作为开篇:“我们必须知道我们如何走到这,而不是关注我们在哪。”正是从这个视角出发,他带领与会者回顾了自1960年以来美国十年期国债收益率的历史轨迹,并指出当前的4.5%左右并不处于极端高位。

事实上,类似于1960至1980年代的高通胀、高财政赤字以及美元信用下滑的局面,正在今天的美国重新出现。“当时美国因为越战和社福支出大幅增加,财政赤字高涨,凯恩斯主义陷入失效阶段,美元的信用大幅下滑。”李长风指出,这些因素最终导致美元在全球资本体系中的地位一度迅速下滑,美债利率飙升。

而今,美国签署的“大而美”法案将财政支出再度推向高点,加之人口结构变化、通胀粘性增强、全球去美元化趋势加快,使得当前美债利率维持高位成为大概率事件。“现在投资美债,就是收取票息部分,而不是寄望资产价格的再度大幅抬升。”李长风直言。

在他看来,美国的财政结构与宏观逻辑,正在逼近一个新的常态区间。“除非爆发严重的经济衰退,否则美债利率大概率将长期维持在4%上方区间运行。”他强调,即便如此,短期内美元资产的核心地位并未被撼动。美国依然拥有较高出生率,持续吸引高技术人才;其资本市场规模与流动性无可匹敌,同时企业文化中对创新和盈利效率的追求也未见衰退。

美国市场的重要性会随时间缓慢下滑,但这个过程不会在三五年间完成。”在全球资产配置层面,他认为这意味着投资者将逐步加大对非美元市场的配置权重。

李长风还特别指出,当前全球股市的上涨并非纯粹由估值驱动,而是具备扎实的基本面支撑。“观察S&P 500、MSCI EM和STOXX Europe 600的盈利变化,可以看到基本面在经历短暂波动后持续上修。”即便是在受到日元升值冲击的日本市场之外,大多数区域的企业对新关税环境下的盈利能力仍具信心。

而科技板块,特别是美国的大型科技公司,受益于AI资本支出浪潮和美元走弱的结构性环境,在下半年展望中仍被看好。“这些企业海外营收占比高,当美元贬值时反而是它们盈利能力提升的时点。”李长风指出,这种结构性利好正在强化投资者对科技巨头未来成长性的认知。

A股迎来结构性重估:红利与新质生产力共振驱动

中国市场的投资逻辑,在联博副总经理朱良的分享中呈现出与全球不同的结构动态。上半年市场波动的主因,更多来自于贸易摩擦带来的不确定性,尤其是中美双方关税政策的频繁变化。然而,在中国采取快速反制后,美国迅速调整谈判姿态,贸易谈判趋于温和,市场风险情绪得到修复。

“A股市场最怕的不是关税本身,而是政策的不确定性。”朱良指出,4月初美联储的不确定性指数达到高点后迅速回落,这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市场的反弹。而目前,A股估值仍处在相对低位,市场情绪温和,股票型基金发行量维持低位,显示出结构性修复的空间。

在宏观逻辑层面,中国经济已由过去20年的高速增长阶段转向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的新阶段。这一变化伴随而来的,是名义利率的逐步下行预期。“参考欧日等国家的历史经验,当杠杆率高企、经济放缓时,实际利率通常会处于高位,但随后随着货币政策宽松和政策刺激,会推动估值的修复。”朱良强调,从实际利率角度看,当前A股的1.7%左右代表一个相对稳健的水平。

在此基础上,联博认为更适合当前环境的资产,是具有长久期特性的两类公司:一是具备持续健康现金流与分红能力的企业;二是ROE能够维持长期增长的公司。而从行业板块角度,红利资产、新质生产力以及消费体验型公司成为核心配置方向。

其中,红利板块在低利率环境下获得资金青睐,而无形资产密集型企业,如民营企业中的AI、新消费等领域,则被视为中国未来增长动力的体现。“中国社会进入‘小确幸’阶段,消费黑马频出,这些轻资产公司往往能够打动年轻消费者,具备可持续性。”朱良认为,这种结构性消费升级将带来长期机会。

更重要的是,中国资本市场的可投资性正被制度性力量强化。在证监会推动下,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开始实施市值管理,通过回购与分红提升股东回报,这一趋势在朱良看来有望复制日本的经验。

“当年安倍晋三提出三支箭政策时,东京交易所推动公司改革治理结构,回购注销股票,从而提升长期可投资性。”朱良指出,中国目前正在走类似的路径,这一转变正在吸引包括外资在内的长期资金重新评估A股价值。

而在民营企业领域,政策信号已显著改善。2025年召开的第二次民营经济企业家座谈会,以及民营经济促进法的落地,显示出政府对民营经济发展的重新重视。朱良特别提到,“民营企业的资本开支已出现回升,ROE亦开始走出底部,预示着结构性机会的到来。”

全球对比中的中国债市:长期利率下行与配置吸引力

在债券市场部分,李长风指出,在全球债市可能维持相对高位的背景下,中国债市则展现出独立于全球的走势逻辑,“我们经常拿日本对标中国,在通缩、人口老化、现金回购低迷的阶段,日本通过YCC等手段控制利率曲线,中国可能也会通过适度压缩政策利率,来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他进一步指出,中国当前的GDP增速已从过去的超高速阶段过渡到温和增长阶段,从利率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来看,长期低利率将更具现实基础。而在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推动经济转型的宏观目标下,中国债券利率仍有进一步下行的空间。

“当前的利率不仅是政策工具,更是宏观调控和增长阶段的反映。”李长风强调,这将使得国内债市在全球债市偏高的背景下,具备相对吸引力,成为配置全球多元资产时的重要一环。

总体来看,联博的投资展望展示了一幅全球与中国在周期错位与结构转换中的清晰画面。在全球投资逻辑发生转向的当口,美元资产不再是唯一锚点,而中国市场则借助结构调整与政策托底,释放出估值修复与新兴动能共振的机会。在不确定性仍是主基调的2025年下半年,联博的判断显得冷静而深远。

公募基金动态
财联社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合作
热门解锁
相关阅读
评论
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