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
财经通讯社
打开APP
科济药业首席执行官李宗海:一定要把通用型CAR-T搞定|健行者
①科济药业创始人、首席执行官李宗海接受财联社记者专访时表示,CAR-T疗法在治疗实体瘤领域具有根除更彻底、安全性可控等优势。
                ②李宗海认为,CT041自建商业团队有利于未来拓展更大的市场,“是一个好的起点”。
                ③在李宗海心中,公司一定要把通用型CAR-T“搞定”。

栏目介绍: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生命健康产业被誉为“永远的朝阳行业”,从业者们时刻前行在探索生命奥秘的最前沿。然而,当创新药转型阵痛与资本寒冬接踵而至,当国内外行业政策环境变化带来重大挑战,当内卷袭来陷入价格战……这些“健行者”唯一确定的是,不确定性才是这个行业的新常态。变局中寻求破局,风雪里何处逢春?对此,他们有着自己的智慧与思考。

行者无疆。为见证这些“生命工程师”的探索之道,财联社大健康团队特别推出《健行者》栏目,与业内具有代表性的企业家、高管、投资人等独家访谈,通过展现他们对自身经历、行业方向和痛点难点的深刻见解,以期引起业内更多反响和反思,推动行业大步前行。

财联社7月16日讯(记者 何凡)CAR-T疗法目前被广泛认为是癌症治疗领域最具革命性的突破之一,尤其在血液肿瘤治疗中已展现出“治愈级”潜力,但其在实体瘤、成本与可及性等方面仍使业界评价呈现“希望与争议并存”的态势。

科济药业-B(02171.HK)作为中国创新药企的代表,在CAR-T细胞治疗赛道深耕多年,尤其在实体瘤适应症和通用型CAR-T技术领域均有前瞻性布局。

近日公司创始人、首席执行官李宗海接受财联社记者专访。在采访过程中,对于肿瘤细胞,李宗海展现出了其“指挥官”的特质,提出“千里追踪,打歼灭战”、“尽快斩草除根,不能让(肿瘤细胞)走出去安营扎寨。”利用通用型CAR-T提高可及性是李宗海当下最大的愿望。

用战争思路对待肿瘤

上个月,科济药业宣布旗下舒瑞基奥仑赛注射液(产品编号:CT041)新药上市申请已正式提交至中国药品审评中心,用于治疗Claudin18.2表达阳性、至少二线治疗失败的晚期胃/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患者,成为全球首款且唯一一款提交NDA的用于治疗实体瘤的CAR-T细胞产品。

与同样靶点为Claudin18.2的ADC或者单抗等治疗方式相比,CAR-T疗法的优势在哪里?“传统药物需要与化疗联合使用,才能把化疗药带到肿瘤部位里面,更集中在肿瘤部位,核心还是靠化疗来起作用。”李宗海认为,“CAR-T疗法对肿瘤细胞的清除可能会更彻底更干净,带来更高的缓解率,有真正达到治愈的可能性,另外这个药物安全性是可控的。所以我们要追求极致,因为生命就一次,给病人带来获益的同时也给自己带来成就感。”

“没有一个药物是完美的,我们用战争的思路来看肿瘤,因为肿瘤不同的阶段,肿瘤病人战场是不一样的。”由于传统治疗方式存在肿瘤免疫逃逸的问题,李宗海提出,要尽快“斩草除根”,不能让肿瘤细胞走出去安营扎寨,不能等到他们拥兵百万的时候才进攻。

另一方面,CT041的商业化规划也是市场关注的重点。与此前获批的泽沃基奥仑赛注射液(商品名:赛恺泽)不同的是,此次科济药业选择自建CT041商业化团队。

对此,李宗海表示,“第一款产品(即:赛恺泽)上市时存在市场竞争,并且我们在商业化方面没有任何经验。而在实体瘤领域,全球范围来看目前还没有其他企业的CAR-T治疗产品进入NDA阶段。此外,我们对与华东医药(000963.SZ)的合作是满意的,他们的商业化能力很强,让科济从中学到了东西,对商业化有了一定了解。”

他进一步表示,“科济希望通过公司内部的协调和投入,能够真正服务于更多的患者,因为CT041还在持续开发中,希望将来可以拓展更大的市场。同时,公司很关注海外市场,比如新加坡、日本、韩国、沙特、欧美。从策略上来说,一方面我们希望用中国工厂生产,另一方面,也希望用这样的医疗资源吸引部分病人到中国来治疗,这也是国家软实力的一种体现。”

李宗海认为,对于科济药业来说,自建商业化团队“是一个好的起点”。“过去这段时间我有一个重要工作,就是面试商务团队各个模块和岗位的员工,例如销售总监、大区经理等。考虑到未来我们通用型CAR-T也可能在几年内实现上市,中国是我们的大本营,科济药业作为多管线的公司,把大本营的商业化做好,将来才有更好的能力或者说底气去开拓海外市场。”

“一定要把通用型搞定”

谈及通用型CAR-T,李宗海一直将其视为公司未来发展重点之一。

目前国内已获批上市的CAR-T疗法价格均在百万元左右,昂贵的价格使该药物连续四年折戟国家医保目录。如何提升CAR-T产品的市场可及性?李宗海给出的答案是:通用型CAR-T。

“免疫排异是一个大问题,所以我们要有自己独创的技术,为什么?如果别人已经搞出来了,我们再做还有什么价值?理念和思路上的创新决定了将来的视野和成功的概率,但技术创新过程也是很重要的。”对于公司目前的通用型CAR-T管线,李宗海表示,需不断优化、改善技术创新方案,让完全缓解率不断提高,“这种精神一定要延续下去。未来通用型CAR-T有望达到和自体型CAR-T同样的治疗效果。”

“通用型CAR-T,一方面健康的T细胞是一个很大的优势,另一方面,可以做一些基因编辑,自体型CAR-T成本本来就高,如果再加上基因编辑的成本,用得起的人就更少了。”在李宗海心中,打造大部分中国肿瘤患者能用得起的CAR-T疗法是自己和科济药业的使命,“比方说价格在30万元以内,加上后续如果进入医保的话,可及性是完全可以提高的。我希望通过科学技术的发展革新来真正解决这部分需求。”

另一方面,作为一家港股18A上市公司,从业绩来看,2024年公司净亏损扩大至7.98亿元,截至2024年底,公司持有现金及银行结余约14.79亿元,预计到2025年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和存款将保持在10.80亿元以上。

面对亏损,李宗海对于公司业绩保持乐观态度,他表示,公司能否盈利,取决于临床投入的多少,例如临床试验海外部分是交给别人还是自己做,如果自己做,投入就非常大,所以这是动态的。“重点要看公司的资金状况,所以保证良好的现金流我认为是最重要的,然后根据现金情况去做不一样的选择。”

李宗海认为,研发出通用型CAR-T是公司盈利的关键因素之一,“我肯定希望公司盈利,这是我们的目标之一。但我们更大的目标是一定要把通用型搞定,这可以解决老百姓能否用得起的问题,如果搞定了,市场的融资以及盈利应该都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李宗海回顾科济药业刚创立的时候表示,CAR-T细胞治疗市场很火热,但经过一段时间的冷静,比如发现在实体瘤领域困难重重,通用型发展也不易,“而现在Claudin18.2靶点CAR-T相当于证明了CAR-T在实体瘤的可行性,而且越来越多的其他CAR-T也逐步在实体瘤领域展现出早期有前景的临床数据。此外,下一代CAR技术也在不断迭代,如果通用型CAR也能打通,那整个CAR-T赛道应该是一个万亿级别的赛道。”

此外在BD方面,李宗海表示,“这也是水到渠成的,只要有好的临床数据出来,我觉得不愁买家。”

医疗器械 公司经营透视
财联社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合作
热门解锁
相关阅读
评论
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