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中际旭创预计,上半年归母净利同比增长最高超8成、光模块收入同比增长最高超9成; ②多家光模块厂商业绩预喜,今日CPO概念股集体走强,光模块被称为“算力最耀眼环节”; ③预计明年高端光模块整体需求旺盛,英伟达下一代AI服务器芯片上市,或将带来1.6T需求爆发。
财联社7月15日讯(记者 武超)上半年,国内外农药市场竞争持续加剧,刚刚脱离“ST”的红太阳(000525.SZ)业绩由盈转亏。
公司昨日晚间发布公告,预计上半年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1.68亿元至2.28亿元,上年同期盈利2123.20万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亏损1.96亿元至2.56亿元,上年同期盈利1898.16万元。
财联社记者注意到,今年一季度公司实现了2926万元净利润,这意味着二季度业绩断崖式下滑,单季度亏损可能高达1.97亿元-2.57亿元。
对于业绩下滑,红太阳表示,受国内外农药市场竞争激烈、供给端产能扩张加快、产品登记持续下证和行业竞争持续加剧等多重影响,尽管公司氯虫苯甲酰胺产业链产品报告期市场价格走高,但体量有限且对本期业绩贡献不足,存在滞后效应。
同时,公司部分主要产品价格仍在低位徘徊,毛利率、开工率不及预期,而相关成本费用高于预期。
据了解,中国农药原药产量约占全球70%,2021年农药行业经历了高景气周期, 自2022年以来,新一轮产能扩张进入投产期,且存在产品同质化严重的问题,近两年来市场竞争内卷化现象十分明显,行业开始下行。
根据公司近期披露的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公司主要产品之一氯虫苯甲酰胺二季度价格为30万元/吨,相比较今年初的价格有所上升,但是去年初的价格为48万元/吨,目前价格相比高位仍有较大差距。但公司预计,近期半年内以及明年,氯虫苯甲酰胺的市场需求和价格或可维持在较高水平。
其他红太阳主要产品亦有类似的价格走势,百草枯价格从年初的10300元/吨上涨至12500元/吨,但在去年初的主流价格约在1.4万元/吨。
红太阳还表示,管理层为推动公司后续更好发展,上半年加快布局实施技术升级、产品更新和战略校准,加大对吡啶碱产业链重点产品和装置进行技改创新,并持续推动新基地、新项目、新科研体系建设布局,相关支出和运营费用影响了公司整体经营效益。再者,公司重整后信用修复正在进行,增量融资有限,短期内对公司业绩造成一定压力。
在新基地、新项目方面,公司此前相关公告显示,2025年公司将确保四地“七大”刚需项目顺利建成。其中,在当涂基地分步完成吡啶碱技改,技术、成本做到行业领先;在万州基地完成2,3-二氯吡啶产业链技改,并适时推进氯虫苯甲酰胺扩产和毒死蜱产业链技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