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
财经通讯社
打开APP
FOF规模重回1500亿,资管老将解密配置思路:什么才是好的资管产品?
资管老兵刘欣认为,好的资管产品需具备几大核心要素——收益可解释、波动可承受、结构可透视、风险可识别。

财联社7月14日讯(记者 李迪)自2017年FOF基金破冰启航以来,历经完整市场周期考验。从首批产品问世时的百亿规模,到2022年冲破2000亿关口,再到经历三年市场震荡后的规模回调,FOF行业在2025年一季度迎来转折——存续产品达512只,规模回升至1511亿元,单季新增179亿元创近12个月新高。

FOF产品规模稳健增长的同时,一批深耕配置逻辑的从业者也逐渐走进投资者视野。民生加银基金总经理助理兼资产配置部总监刘欣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拥有近二十年跨资产投资经验的他,见证了FOF从萌芽到壮大的全历程,更在实践中沉淀出一套应对市场周期的“配置哲学”。这位毕业于清华大学数学系的资管老兵,如何在纷繁复杂的基金市场中筛选产品?其管理的基金又如何践行 “控制波动、优化配置”的核心思路?

控制波动,穿越周期

什么才是好的资管产品?民生加银基金总经理助理兼资产配置部总监刘欣认为,好的资管产品需具备几大核心要素——收益可解释、波动可承受、结构可透视、风险可识别。

刘欣认为,“未来好的产品要让投资者看清收益来源”。他同时也指出,产品波动和风险可以被分散,但是不能被消灭。

“白菜价格每天的波动不是风险,白菜烂掉了才是风险。”刘欣用朴素比喻诠释波动管理的内核。他管理的FOF主要通过分散配置实现波动可控,这样做是为了提升持有体验,坚定持有信心,但并非消灭波动,目的是让投资者不被短期大幅波动“震下车”。

刘欣还指出,结构透明是获取客户信任的基石,举个例子,指数基金虽然波动较大,但是能让人拿得住,整体规模持续增长,就是因为结构透明,能够认知收益和风险来源,因此投资者遇到波动时才有信心坚持。收益来源不明,看似不承担波动的“稳定收益”,往往蕴含真正的内在风险。

优化配置,实现长赢

公募基金产品数量众多且业绩差异显著,筛选难度颇高。过去几年,部分基金经理业绩不尽如人意,如果投错产品就会蒙受投资损失。而作为资深FOF 基金经理,刘欣筛选基金产品的秘诀又是什么呢?

"我们始终相信投资方法是比明星效应更持久的护城河。"刘欣在接受采访时指出,"当市场还在追逐明星基金经理时,我们更关注投资策略的可持续性,长期坚持做一件55%胜率的事,就会把这个似乎不太高的胜率变成几乎确定是好结果的现实。就像数学中的大数定律,只有足够长的投资周期和足够多的配置维度,才能让概率优势转化为确定性收益。"

不同于传统资产配置强调精准择时,刘欣团队更注重通过分散配置对冲不确定性。"就像面对ABC三类优质资产,与其猜测明年谁领跑,不如均衡配置静待时间馈赠。"

刘欣管理的民生加银康宁稳健养老FOF就致力于满足客户的真实投资需求。刘欣始终坚信,"当市场上有万只基金可选时,专业机构的价值不是证明自己多厉害,而是帮客户做好减法。"

站在新周期的起点,刘欣为团队坚持以绝对收益导向,持续建立投资者陪伴体系。"未来我们会更聚焦绝对收益,用分散化配置实现波动可控,最终帮助投资者把概率优势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持有体验。"刘欣如是说。

公募基金动态 基金经理最新观点
财联社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合作
热门解锁
相关阅读
评论
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