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中国银联官网发布声明,近期有机构或个人假冒中国银联名义从事违法经营活动,侵害商家、消费者财产及个人信息安全。 ②声明指出,凡以“中国银联工作人员”“中国银联某产品”等名义开展的招股募资、高利率理财、信用卡逾期账单处理等业务或经营活动,皆为假冒银联名义。
科技是当前推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首要力量,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并作为年度重点任务。而科技的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支持,2023年10月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科技金融位列“五篇大文章”之首。
近日,兴业研究系列丛书再添新作——《科技金融:中国经济跃迁助推器》,由人民日报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本书从战略层面的政策脉络、海外经验到战术层面的服务模式、行业策略,再到技术层面的企业评价和授信测算,系统地探讨了科技金融的理论与实践。
该书以独到的见解回答了:科技金融与产业、创新、政策有何内在联系?国外有哪些值得借鉴的创新制度和金融模式?我国科技金融存在哪些可行路径?如何借助兴业研究行业分析框架,快速洞察行业趋势?怎么评价“企业好不好”,测度“好企业能贷多少”?
本书主要呈现四大亮点:
1.解码“科技一产业一金融”新循环,看1+1+1>3的目标如何达成。
“成功的科技金融,不止是商业银行和私募股权,‘需要一场财政资金、政策性金融、种子基金、私募股权投资、商业银行融资、资本市场无缝对接的接力’。”
2.重磅推出《兴业研究科技行业分类》,精准锚定科技金融客户边界。
“《兴业研究科技行业分类》的优势在于以产业竞争视角将科技行业相关标准整合为一套标准,并且解决了细分行业颗粒度不足导致的统计泛化。”
3.深入剖析科技企业“软信息”,帮助银行有效判断“企业好不好”“好企业能贷多少”。
“对于科技初创企业,预测其收入增长和现金流的依据有且只有非财务指标这类的软信息,而不是历史财务数据这类‘硬信息’。预测得准不准、可靠不可靠,取决于软信息的掌握和使用。”
4.破解行业认知困局,赋能业务实操,一本“用料扎实”的宝藏图书。
“企业评价和授信计算分别是定性问题和定量问题。企业评价回答‘贷不贷’,授信计算回答‘贷多少’。科技企业多少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因此商业银行需要结合‘贷多少’来决定‘贷不贷’。因此,只有解决授信额度计算这一定量的问题,才能最终落地好科技金融业务。”
作为兴业银行的的重要智库,兴业研究持续深耕科技金融领域,旨在推动“科技—产业—金融”的新三角循环,助力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作者简介:
鲁政委,经济学博士,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兴业研究学术评审委员会主席。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碳达峰碳中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环境科学学会气候投融资专业委员会(CIFA)常务委员,中国金融学会理事,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CCEF)理事,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CF40)特邀成员。2010年被中共上海市金融工作委员会确定为“上海金融领军人才”研究领域覆盖宏观经济与政策、金融改革与发展、绿色金融与转型金融等。曾在《经济研究》等专业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0余篇,著有《预测背后的逻辑》《碳中和与绿色金融创新》等。
王猛,兴业研究科技金融与科技行业高级研究员、高级工程师、通过CFA二级。上海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密西根试点班)工学学士、机械工程(工业工程)工学博士,6年制造业经验,4年行业研究经验。研究领域覆盖科技金融和行业策略。
陈昊,兴业研究金融业研究部副总经理、金融业研究高级研究员、养老金融50人论坛联席研究员,FRM。美国马里兰大学金融硕士,厦门大学金融学学士。在银行战略研究、金融监管政策、资管产品研究、金融科技研究等领域深耕10余年。曾获得人民银行、原银保监会、中国银行业协会、福建省金融学会等多个奖项。著有《“隐形冠军”长成之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