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6月至今,湖南省内至少10家农商行先后官宣发放首笔养老贷。 ②由于贷款跨度长,社保运作存在政策性变化和地区性差异等风险,尚无法对其明确定性。 ③退休人员逐年增多,不排除下一步会面向城市居民或者新市民群体推行类似贷款。
财联社7月7日讯(编辑 王蔚)与老百姓息息相关的养老理财,近期发展现状如何?
财联社从中国理财网披露数据关注到,截至7月7日,市面上共有10家理财公司发行了51只养老理财产品,而截至5月底,养老理财产品存续规模1036亿元。
运作模式上,封闭式养老理财发行了48只,另外3只开放式理财涉及细分类型含最短持有期。投资类型以固收类为主,共发行了39只。此外,混合类养老理财发行了12只,除招银理财招智无忧(五年持有)1号混合类养老理财产品设定风险等级为R3外,其余11只混合类养老理财风险等级都为R2。
收益表现上,据wind统计数据,今年以来51只产品均实现正收益,今年以来收益率从0.61%-2.33%不等,业绩跑赢平均水准。
不过,有业内人士给养老理财后续发展“泼冷水”,“由于现有产品均以封闭式为主,无法募集新资金,未来若无新产品发行,养老理财产品规模大幅扩张比较困难”。
10家理财公司发行了51只养老理财产品,现存千亿规模,后续扩张或困难
据中国理财网披露,截至2025年7月7日,共10家理财公司发行了51只养老理财产品。
总体来看,养老理财集中发行于2021年末至2023年初,其中2022年年中为发行高峰期,此后募集总规模趋于平稳。
据华源证券研报的统计数据,截至2025年5月底,养老理财产品存续规模达1036亿元,反映出市场在试点框架下的稳健扩张态势。
获准试点的11家机构中,除信银理财外,其余均已发行产品。
养老理财发行机构采取“白名单”制,理财公司只有先获得养老理财发行试点核准才可发行养老理财。
2021年9月,原银保监会发布《关于开展养老理财产品试点的通知》,获准第一批养老理财试点机构,工银理财、建信理财、招银理财、光大理财入选。
2022年1月30日,原银保监允许合资理财公司贝莱德建信理财在广州和成都开展养老理财产品试点。
2022年3月1日,养老理财产品试点范围大幅扩展,新增6家机构入围试点,包括交银理财、中银理财、农银理财、中邮理财、信银理财、兴银理财。
自此之后,养老理财发行机构定型,3年时间内没有新增。
而拥有养老理财发行牌照的理财公司中,除信银理财外,剩余10家理财公司均已实际发行养老理财产品,其中工银理财和建信理财养老理财产品数量最多,均为11只;光大理财紧跟其后,发行了10只;贝莱德建信理财仅发行1只。如下图所示:
数据来源:中国理财网,财联社整理
据中国理财网披露,养老理财的发行高峰期在2021年下半年和2022年,2023年以来,仅有1只产品发行。
业内研究人员表示,由于养老理财发行机构有1年试点期的限制,试点期截止后未延续,可能无法再新发行养老理财产品。且由于现有产品以封闭式为主,无法募集新资金,因此未来养老理财规模大幅扩张或有困难。
51只养老理财上半年均实现正收益,业绩跑赢平均水准
据wind统计数据,51只养老理财上半年均实现了正收益,单只产品上半年收益率在0.61%-2.33%不等,51只产品平均收益率为1.70%。
其中,39只固收产品的平均收益率为1.65%,混合类产品的平均收益率为1.89%。
据普益标准统计,固收类理财产品近6月的平均年化收益率为2.9%,混合类理财产品近6月的平均年化收益率为3%,按照两者口径对比下来,今年上半年养老理财的平均收益率超过平均水平。
具体到理财公司而言,据wind统计数据,中邮理财发行的养老理财今年以来平均收益率最高,为2.18%;交银理财次之,为2.03%。具体如下:
数据来源:wind,财联社整理;
业内研究人士表示,养老理财配备人员较充分,且普遍期限较长,收益率较一般理财产品也会相对更高。
据中国理财网统计数据,51只养老理财中固收类有39只,占比近8成;混合类产品占比近3成,暂无权益类养老理财发行。
总体上看,养老理财风险等级设定的较低,适配其稳健属性。除了工银理财·颐享安泰固定收益类封闭净值型养老理财产品(21GS5688)和招银理财招智无忧(五年持有)1号混合类养老理财产品为R3外,其余均设定为R2。
- 运作模式以封闭式为主,整体期限较长,匹配养老理财的长期性
财联社注意到,51只养老理财中,48只设计为封闭式,封闭期限均在5年及以上。2只最短持有期产品也需最短持有5年过后方可赎回,匹配养老理财的长期性特征,产品期限较长,于管理人而言,可以配置久期较长的底层资产,提高产品的收益。
同时,考虑到投资者因购房、重大疾病等事件引起的临时大额费用支出需求,各理财公司对投资者赎回操作做出了特殊规定以为其提供必要的流动性,但需投资者提供相关的证明材料,且部分理财公司还设立了提前赎回费率。
以招银理财招智无忧(五年持有)1 号混合类养老理财产品为例,产品设置为5年的最短持有期,若投资者因特殊情形提前赎回,持有产品未满3 年时,收取赎回费0.1%;满3年则不收取赎回费。收取的赎回费全部计入理财产品资产。
在养老理财的销售上,目前是以母行代销为主,少量由行外代销。
据wind披露数据,目前养老理财仍以母行代销为主,少量理财产品同时打通了其他销售渠道,包括:颐享阳光养老理财橙2027第2期第6期同时由招行代销,第8期同时由交行代销。由于养老理财目前有试点销售地区和客户持有上限的要求,总体上相对于一般理财产品来说销售可能更加困难。
监管应鼓励养老金理财产品创新和全面竞争
提起养老理财,投资者也应关注养老理财与养老金理财的联系和区别。
2022年11月,原银保监会正式下发《中国银保监会关于印发商业银行和理财公司个人养老金业务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银保监规〔2022〕16号),其中对个人养老金理财产品做了明确界定,包括养老理财产品和投资风格稳定、投资策略成熟、运作合规稳健,适合个人养老金长期投资或流动性管理需要的其他理财产品。
同养老理财一样,个人养老金理财产品也规定了发行人名单,二者保持一致。
5月27日,中国理财网发布第八批个人养老金理财产品名单,至此,个人养老金理财产品总只数达到35只(除养老理财)。
据华源证券研报的统计数据,截至2025年6月6日,35只个人养老金理财中近一年收益率平均为2.7%,成立以来平均年化收益率为3.1%,成立以来年化收益率TOP10产品普遍高于行业均值。
在个人养老金理财产品不断丰富的同时,其总体数量仍有较大发展空间。据经济日报6月10日报道,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相较于公募基金,目前针对个人养老金账户投资的理财产品数量仍然偏少,应进一步支持理财公司创新适配养老理财投资的新产品和专属产品,加快构建起具有不同形态、期限、风险特征的产品体系,让投资者有更丰富的选择。
据5月末北京商报报道,资深金融监管政策专家周毅钦表示,对比公募基金来看,当前个人养老金理财产品数量较少,明显落后于公募基金,投资者的选择极其有限。且产品存在同质化趋势,创新较弱,限制了产品的吸引力。
他进一步建议,未来能准入更多的理财公司参与个人养老金业务,通过全面竞争“带火”个人养老金业务。理财公司方面,则需要在产品设计、风险管理以及市场推广等方面进行创新和优化,明确定位,找准卖点,和公募基金形成差异化竞争,以提高产品的吸引力和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