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资本市场改革不断深入,证券行业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财联社特别开设走进券商深度访谈系列,通过对证券公司的观察,全面展现证券业的新样貌、新打法、新思路,进一步促进行业交流。深度访谈系列邀约申万宏源证券,在与公司董事长、总经理,以及五大业务部门负责人的对话中深入理解公司与行业发展趋势。
财联社7月7日讯(记者 王晨)2025年,申万宏源证券迎来创业40周年暨重组10周年的重要里程碑。作为中国首家股份制券商与首例上市券商的范本,申万宏源证券在资本市场的发展历程中扮演着改革创新的重要角色。细数各项业务发展,资本中介业务当仁不让是公司的王牌业务之一。
财联社就此专访申万宏源证券副总经理、执委汤俊,深入了解公司在以衍生品为代表的资本中介业务的发展战略、业务实践、风控体系以及对行业未来的展望。
“衍生品是极具灵活性和创新性的工具。”汤俊首先分享了他对衍生品的看法,这种看法也体现在申万宏源在资本中介业务上的实践和创新之中。
汤俊在访谈中系统性阐述了申万宏源资本中介业务的战略定位——“一流投行建设的核心抓手”,并介绍了以“衍生品+N”综合服务链为核心的差异化布局。从挂钩多资产指数的结构性产品助力财富管理,到为乡村振兴定制“保价服务+场外点价”模式,申万宏源通过场景化创新将衍生品工具深度融入实体经济。
面对市场认知偏差,申万宏源以投教与科技驱动,构建“模型驱动+动态对冲”的风控体系,推动衍生工具发挥更重要的市场功能。在“稳股市”基调下,汤俊展望2025年,强调以衍生品为代表的资本中介业务将助力长期资金入市、优化资产配置,成为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引擎。
作为资本中介业务领域的前行者,申万宏源的相关实践给行业哪些启示?汤俊在本次访谈中透露了八个关键点,涵盖业务战略定位、业务创新、差异化竞争、破解认知偏差、财富管理领域实操、风控体系建设、科技赋能以及竞争合作,充分展现了这家老牌券商的探索与创新。
关键点一:将以衍生品业务为代表的资本中介类业务定位为一流投行建设核心抓手
在申万宏源证券的整体业务布局中,衍生品业务被赋予战略核心地位。汤俊向记者解释道:“我们通过对国际一流投行的分析和研究,发现以衍生品业务为代表的资本中介类业务,是一流投行主要业务构成及核心竞争力。”
申万宏源也积极落实这一战略定位,通过申请资质、调整架构、投入科技与人才队伍建设,公司已将衍生品打造成优势业务,不仅丰富了机构服务内容,更优化了资产负债结构,提升了资产收益率。
汤俊清晰描绘了申万宏源衍生品业务的战略优先级:打造“衍生品+N”综合服务链,通过内部协同带动经纪、信用、投行等业务发展;大力拓展跨境衍生品业务,将其作为改革转型、提升国际化水平的突破口。
汤俊强调,这一布局既是响应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培育一流投行”的要求,也是公司在行业同质化竞争中实现差异化突围的关键。
汤俊还进一步向记者介绍了公司的跨境衍生品业务转型计划,重点在于强化全球资产配置的核心能力建设。在定价能力上,用大数据和AI优化估值模型和定价机制,建立“一带一路”特色研究框架。风险对冲方面,构建多层次管理体系,拓展与国际顶尖机构的合作、统一境内外风险管理标准、建立沟通机制。
关键点二:业务创新围绕“五篇大文章”
在业务创新的实践中,申万宏源证券展现出较强的场景适配能力与产品创造力。汤俊介绍,公司将专业金融工具深度融入财富管理、企业金融、乡村振兴等多个领域,形成了具有标杆意义的创新案例。
在财富管理领域,申万宏源以“标的+结构”的产品创新理念为核心,推出挂钩SMARTCHINA2指数的结构性产品。该指数通过中国核心股、债、商多资产动态配置,运用多维动量模型捕捉资产趋势,2024年全年上涨10.46%,2025年初在全球高波动环境下逆势实现1.07%正收益,为低风险偏好投资者提供了分散配置的优质选择。汤俊指出,此类产品通过衍生品策略与大类资产配置的结合,有效平衡了收益与风险,契合了财富管理市场对多元化工具的需求。
汤俊也介绍了公司在服务企业金融方面的打法,其中包括响应证监会推动上市公司回购市值管理的政策导向,创新推出累购类交易策略。
汤俊透露,该策略已协助2家上市公司在控制回购成本和市场冲击的前提下完成回购目标,体现了金融衍生工具在优化企业资本运作中的独特价值。
在支持新质生产力发展上,申万宏源在科技产业投资布局中的筛选标准整体结合国家大方针政策导向及未来科技发展趋势。并在风险管理、融资、交易定价、企业规模扩张等场景通过资本中介业务服务科技企业。
乡村振兴领域的创新实践更具社会意义。申万宏源证券协同兄弟单位及银行、保险机构,为新疆枣农打造“保价服务+订单收购+银行信贷+场外二次点价”的风险管理模式,通过农产品价格的风险转移,切实保障了农户收益,成为金融服务“三农”的重要实践。
提及未来的创新方向,汤俊表示公司将紧扣金融“五篇大文章”推进创新:一是打造多层次产品体系,覆盖普惠金融与养老金融,满足不同风险偏好客户需求;二是创设绿色产业、科创产业个股风险管理工具,引导长期资金配置;三是拥抱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提升客户服务智能化水平,推动衍生品业务数字化转型。
关键点三:定价能力与精细化运营构建竞争优势
“公司非常注重对风险定价能力的投入和建设,这也为公司在场外期权领域奠定了竞争性优势。”汤俊就衍生品业务差异化布局向记者透露。
面对市场波动,交易商的风险定价能力至关重要,汤俊详细介绍了申万宏源证券提升自身风险定价能力的举措。
申万宏源证券将交易团队按资产类别细分为个股、指数、商品、跨境四大板块,个股进一步按TMT、消费、周期等行业划分,确保交易员的专业化深度。同时,投资研究团队与模型开发团队的协同,形成了从市场分析到策略落地的完整赋能链条。申万宏源还结合交易实践和市场行情的发展,不断完善定价模型以提高定价的精准度。
在产品设计上,申万宏源则从精准把握投资者需求与市场行情出发。例如,结合被动化指数投资趋势,推出大量挂钩主题ETF的期权结构,完善ETF投资生态圈。汤俊表示,这种“需求导向+行情适配”的设计理念,既满足了机构对冲风险的需求,也为居民财富提供了多样化的权益参与方式,助力稳定股市预期。
申万宏源还通过把握两个核心关键点来营造产品的“财富效应”。一方面结合当前行情选择最优的挂钩标的和发行时点,通过提高定价模型的精准度来优化报价水平,实现对产品预期收益率的提升;二是利用自身的策略开发能力,开发大类资产配置策略投资于股票、债券、商品等资产,同时利用风险平价模型分散风险,争取获得长期较稳定的收益。
关键点四:破解市场认知偏差
“衍生品等专业金融工具目前在境内的重要性和功能性还没有被完全认知,认知的不足就进一步导致了发展过程中产生很多障碍。”汤俊坦言,“这进一步阻碍了行业的发展。一方面,中长期资金受规则限制难以参与场外衍生品;另一方面,公众与媒体对衍生品的高风险属性存在片面解读,甚至在下跌行情中‘妖魔化’。”
对此,申万宏源近年来采取多样举措来纠正市场主体的认知偏差:联合中证报价投教基地开展直播、编写知识读本、举办高校投教活动;通过微信公众号、视频等新媒体进行正面宣传;开展课题研究并推动制度修订,呼吁放宽中长期资金入市限制。
汤俊强调,破解认知偏差需要全行业共同努力,交易商需在合规风控基础上做好功能普及,引导理性投资,形成良性生态。
关键点五:探索衍生工具在财富管理领域运用
汤俊曾在公开场合分享过,运用衍生工具创设财富管理产品,有助于丰富资产配置方式,实现财富保值增值。本次访谈他进一步分享了申万宏源证券推动资本中介业务升级的三大核心工作。
一是构建多层次产品结构,如金牛三值自动敲出看涨收益凭证(适配低风险客户)与二元票息看涨自动触碰赎回结构(适配高风险客户),覆盖全风险偏好客群;
二是依托投研团队把握市场主题与行业轮动,择机发行产品提升收益胜率;
三是加强自研策略指数研发,推出多类大类资产配置产品,满足银行理财、信托等机构在低利率环境下的配置需求。
“这些举措既提升了客户财富效应,也强化了公司在财富管理产业链的话语权。”汤俊称。
关键点六:构建全面的风控体系
面对衍生品的高杠杆与复杂性,申万宏源构建了业界领先的风控体系。2022年以来研发的Swifquant模型库体系,通过多引擎交叉验证提升定价精准度,并引入GPU计算实现定价速度飞跃,全量合约定价耗时压缩至分钟级。
压力测试方面,定期对持仓头寸进行情景分析,覆盖极端行情下的风险因子监测;动态对冲通过实时风险监控系统,支持交易员高效调整敞口。
应对“黑天鹅”事件时,公司对Delta、Gamma等风险指标设置限额,严禁同向风险敞口积累,并通过资产交易降低风险暴露。
汤俊还表达了他对金融创新和风控两者关系的看法,他强调,金融创新与风控并非零和博弈。申万宏源通过前中后台协同的“三道防线”、根据自身风险容忍度设置的各类风险指标体系、科技赋能的监测系统,实现“创新有界、风险可控”的平衡。
关键点七:AI驱动智能化转型与平台升级
技术创新成为申万宏源资本中介业务发展的重要引擎。
在汤俊看来,人工智能在定价模型调优、风险管理能力提升、客户服务精准定制等领域的应用已显现成效:通过AI分析历史数据优化定价参数,实现更快定价和毫秒级对冲决策;利用NLP技术描绘客户画像,提供个性化结构推介。
汤俊也介绍了公司将金融科技规划融入衍生品业务发展的几个重要打法:在技术布局上,公司推出的“易万启源”一站式交易平台,集成境内外多品种交易、数字化服务,已获行业奖项;平台还将上线APP与小程序,并对接自研AI大模型,开发智能问答、对冲提醒、询报价机器人等功能,实现全流程智能化升级。
汤俊表示,这一布局既是响应“人工智能+”行动,也是巩固行业领先地位的关键举措。
关键点八:竞争生态与合作创新
在券商、期货公司、外资机构的竞争格局中,申万宏源以风险定价能力为核心壁垒,通过人才、模型、算力的持续投入,巩固场外期权优势。大力拓展跨境业务,将其作为改革转型、提升国际化水平的突破口,强化全球资产配置的定价能力和风险对冲能力,构建涵盖交易执行、产品创新、客户服务、风险管控和技术支持的全方位能力体系。
汤俊进一步介绍了申万宏源证券在拓展生态合作方面的做法,其中包括与科技公司共建联合实验室,探索AI、区块链等技术在资本中介领域的应用;与系统提供商合作优化交易链路,提升低延迟、高并发性能。汤俊透露,这些合作旨在通过“金融+科技”融合,打造更具韧性的业务模式。
稳股市基调下,三大方向看资本中介业务发展
展望2025年,汤俊对以衍生品为代表的资本中介业务发展持乐观态度。
他指出,“稳股市”已成为资本市场核心任务,金融衍生工具在增强市场稳定性、服务长期资金入市、丰富投资产品等方面大有可为:长期资金可通过衍生品丰富投资配置策略,对冲波动;多样的结构性产品能丰富产品选择;风险定价功能则助力A股估值提升。
展望2025年,汤俊认为专业金融服务能力将成为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柱。
对于头部券商相关业务的未来,汤俊提出了三大方向:一是服务资本市场高水平对外开放,拓展跨境业务,引入境外长期资金,提升国际化水平;二是服务居民财产性收入提升,加强权益类结构性产品创新,助力资管产品收益优化;三是服务市场内在稳定性,为各类主体提供风险管理工具,降低波动。
汤俊强调,这些方向均紧扣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宗旨,体现了国有金融企业的责任担当。
汤俊还对自营业务的去方向性改革表达了看法,目前券商行业已形成推动自营业务去方向性的共识,转型以“非方向、低波动”为核心目标,力求减少对单一市场单边走势的依赖,通过多资产、多策略组合实现稳健回报;头部券商凭借人才、客户资源及资本实力等优势,借助规模效应更有效分散产品组合、降低经营波动。
转型路径则需要以强大投研体系、领先业务创新能力、高效风控体系、卓越科技实力为四大基石,具体可以通过拓展资本中介业务覆盖、多元化配置权益类等多类型资产、运用对冲及市场中性等策略并借助套保和期权等对冲手段,推动自营业务从传统单一资产、单一策略模式向多资产、多策略、综合收益的资本中介化创新模式全方位转型。
与此同时,精准把握和运用央行政策工具也是重要方向。申万宏源自去年10月积极响应号召开展互换便利业务,已成为行业互换便利规模最大的机构之一。公司依托自身投研对于市场趋势与定价的分析判断,识别市场价格的异常偏离。果断通过自有资金、互换便利资金,逆势买入包括指数ETF、指数权重股在内的标的,承接市场抛压,同时引导市场价格向理性回归。
在投资策略上,申万宏源秉持长期投资、价值投资理念,发挥专业投研能力挖掘A股核心标的,同时以硬核科技为主线,持续挖掘满足新质生产力的行业投资机会,做好耐心资本。在自营风控上,申万宏源建立了风险管控机制及风险限额指标体系,做到风险的可预期与可控。
全篇访谈中,汤俊的阐述不仅勾勒出公司的发展蓝图,更揭示了中国资本中介类业务的演进逻辑——在认知突破、科技赋能与制度完善中,相关业务将发挥更重要的市场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