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7月4日,上交所并购重组委通过中国船舶换股吸收合并中国重工,标志着中国造船工业史上最大资本市场运作进入收官阶段。 ②重组完成后,中国船舶将凭借全产业链壁垒与技术优势,展现不可替代的发展韧性,成为全球造船领域龙头。
光伏行业的内卷困局似乎看到了希望。
人民日报最新刊发的《在破除“内卷式”竞争中实现高质量发展》文中指出,转型升级是破解内卷的有效手段。以标准为引领,有利于推动行业摒弃单纯的价格竞争,追求更有“技术含量”的价值竞争,从而化解内卷式竞争带来的低效率问题,实现量增质升。其网络标题更是直截了当——“为什么必须破除“内卷式”竞争?”
文中写到,作为新三样中锂电池产业链的链主企业,宁德时代通过开放式创新的方式,推动上下游企业技术创新、全产业链价值提升……文中亦写道,破除“内卷式”竞争,企业也能成为破局者。
而作为BC链主的爱旭,也正从过去专注于技术研发和量产突破,走进“产业赋能”时代,带领ABC生态伙伴开拓出一条新的生态共赢之路——通过核心专利卡位+深度共建的渠道体系+良性的上下游生态圈,俨然已成为内卷洪流下的破浪之楫,更给一众迷茫的光伏企业带来反内卷的思考。
01 | 核心专利卡位,更有“技术含量”
核心专利的卡位和布局,是BC生态构筑的高墙,保护着技术创新-产品商业价值-反哺可持续性研发的正向循环。
中国光伏从两头在外到全产业链制霸全球,靠的是技术研发攻关和产线员工的日夜付出。技术的进步纵然可喜,但往往技术周期的红利只能维持一年甚至数月,这成了扼杀企业良性经营、研发可持续性投入的毒药。
为何有好技术的企业总是赚不到钱?隆基绿能前董事长、现任CTO李振国对此的看法是——“先行者/创新者缺乏知识产权保护,跟随者缺乏自主创新的能力。”
作为晶硅极限的BC技术,在过去沉痛的历史进程中汲取经验教训,立志走出一条不一样的发展之路。
相比TOPCon、HJT等技术的专利已经严重扩散于各家制造商和设备商的局面,BC技术,尤其是N型BC的技术,核心的量产高效技术却始终掌握于隆基、爱旭、Maxeon等少数企业手中。
“2025年,光伏行业竞争已从‘价格厮杀’转向‘专利围剿’,其本质还是新旧技术迭代期的焦虑。”隆基曾对越来越多的专利斗争此般强调。
作为多次引领行业变革的爱旭,不仅在2016年起押注BC这一单结晶硅终极路线并开展三个实验室对关键工艺进行定向攻坚,过去数年更是砸下研发费用超30亿元,获得千余项先进授权专利。其中在BC领域,爱旭更是已累计申请专利超过1000项,获得授权专利近400项,成为BC专利集群最完整的企业。
而在BC技术最难绕过的、最核心的基础性技术专利池中,爱旭股份表示已取得约百项技术性专利,覆盖BC电池的核心结构基础性技术如“两步法背接触电池结构”、无银金属化涂布技术、基于BC结构的无主栅焊接技术等,并在美国、欧洲、日本等主要市场保持90%以上的专利授权率,实现事实上的BC专利体系掌控。
爱旭股份董事长陈刚,2025爱旭之夜晚宴演讲
专利技术是保护企业研发成果的盾牌,更是对抗不当竞争、反内卷的武器。
爱旭用自己的行动一贯表明,企业既保护好自己的技术专利,又为合作伙伴顺畅赋能,最终形成的是“核心技术自主可控+产业链开放协同共赢”的新模式。这既避免了单纯技术转让带来的专利泄密、技术外溢风险,又降低了产能建设的成本,实现“技术优势-产能优势-成本优势-市场优势”的良性循环。
02 | 渠道运营软投入、深度共建共荣
BC组件作为野蛮生长的新事物,若仅仅闷头搞研发而忽视市场的渠道建设,只会落得“酒香也怕巷子深”的孤芳自赏。只有更好地传递技术和产品的价值,和下游伙伴共同进行资源软投入和分担风险,才能建立深度绑定、共建共荣的信任关系。
根据Sun.store的欧洲光伏采购经理人调研结果,可以看到在短暂缺货的4月过去之后,本该是行业旺季的5月期间,常规N型(TOPCon)组件的价格反而出现了回落——
原因显而易见。国内的抢装出货高峰一旦过去,为了继续保持高开工率和出货排名,众多的中国企业纷纷加大向欧洲等市场的出货力度,并在同质化的竞争背景下再一次陷入降价销售的囚徒困境。
Sun.store欧洲组件价格月度变化跟踪,2025.1-2025.5
作为生产企业,一味地低价倾销,不仅让自身受到盈利收窄甚至亏损的切肤之痛,亦会让本就无序铺设的渠道网络加剧竞争,使分销伙伴也落入越卖越亏的境地。
当几天前刚打了款订到的货柜还在海上飘着时就已经收到了新一批的降价通知,分销商如何才能坚定自己的勇气订后一批货?
而BC组件企业们在去年底至今的剧烈价格波动环境中,坚定维系着以价值定价的商业模式策略,守住不轻易降价的底限和承诺。虽然在去年去库的环境中受到短期的销量影响,但稳定的价格体系最终还是能够获得越来越多渠道分销商的认可。
爱旭董事长陈刚曾提及一个鲜明的例子——
“我们有个欧洲客户,去年代理了22个品牌的光伏产品,结果年初算账发现去年所代理的组件产品中,只有和爱旭合作的业务赚钱了。”
除了稳定的价格体系,爱旭也不遗余力地对渠道合作伙伴打开终端市场进行各项产品营销支持和软投入。根据2024年报所述,爱旭2024年开展近 100 场专项营销活动,通过展会营销、工厂开放日、移动展车推广、市场研讨会等方式策略,触达核心市场及客户,提升合作伙伴粘性助推组件业务高速增长。
爱旭股份渠道营销活动,来源:公司年报
雷军曾在上市公开信中写道,厚道的人,运气都不会太差。虽然乍一听有些玄学,但真正长久互信的商业合作,必然建立在互相扶持、互相成就的基础上。
如果说同属BC阵营的隆基凭借其品牌和渠道实力在业内早已获得公认,那么爱旭作为一个进军C端分布式组件领域仅2年的新品牌,在行业下行的趋势中逆势取得了出货规模和品牌影响力的双双跃进,也收到了诸多过去高攀不起的渠道合作伙伴抛来橄榄枝,实现BC组件市场份额的快速提升,更是证明了产品和渠道深度融合、共建共荣的商业模式。
“ABC产业生态是有一个完整的逐步成型的商业生态,我们关注的是可持续健康发展。在N 型 BC产业生态里,没有哪一家是低价亏本销售的,没有哪一个供应商或者是渠道商是亏本的”,陈刚董事长如是说。
03 | BC产业链生态共赢
如果说TOPCon的产业生态是市场饱和背景下严苛降本的无奈通缩,那么BC的产业链生态则是更加健康的温和通胀,更是引领行业走出内卷、走向共同富裕的钥匙。
让有限的、尊重知识产权的合作伙伴进入BC联盟的生态圈,共同塑造共赢、可持续的产业生态,这便是BC生态领军企业的初衷。
在行业设备商订单近乎枯竭的过去一年,顺利承接BC企业订单的宁夏小牛自动化董事长王小牛也曾表示,“BC可能是最早走出内卷的技术路线”
作为首家大规模量产N型BC产品的企业,爱旭也积极构建“开放协同,价值共享”的ABC生态圈。在联合生态合作伙伴开发各类BC技术量产所需的材料、设备、工艺之外,爱旭也在上下游的生态合作上做出了示范和表率。
在上游硅片环节,爱旭和高景联合开发适配BC技术的高阻低氧硅片,打开了BC电池效率突破27%以上的原材料通道。双方更是在尊重知识产权的基础上,结合高景在硅片制造及组件封装环节的优势能力,进行硅片、电池、组件三大领域的协同,加速BC组件产品的研发、生产与市场推广,进一步推动BC这一新质生产力的全生态高质量发展。
在中游制造环节,宇邦新材率先将BC组件用新型复合焊带推向市场,并快速打入了龙头企业供应链,并在该类焊带产品上实现了更强的盈利能力;
在下游应用环节,爱旭和国内领先的户用光伏投资运营方创维光伏达成战略合作,并在广西百色建立合资产能,彰显了双方的战略协同性,并有望引领并革新国内高价值分布式市场的商业模式;
对于深处内卷的光伏行业来说,ABC生态圈的形成,提供了另一番反内卷路径:摆脱同质化的低价内卷,从成本竞争走向产品高质量发展和创新协同。摒弃传统的零和竞争思维,共建良好的产业生态圈,在共进、共生中共享技术创新带来的产业红利。
结语 | 破局曙光已至
爱旭等企业扩充ABC生态圈的实践,反映了从业者对行业无序发展的反思。让新技术得到有效保护,让创新者享有创新红利,正是光伏行业走向高质量发展的“破晓曙光”。
两年后的业绩说明会上,隆基现任董事长钟宝申携HPBC出货大增的成绩单给投资者带来些许暖意——“希望隆基可以在2025年第三季度实现扭亏。”
同样在两年后的SNEC展会前夕,爱旭董事长陈刚更是自豪坦言,凭借着ABC业务的持续发力,第二季度公司很有希望实现经营大幅好转。
BC破局曙光已至。
从孤身数人到蔚然成群,爱旭BC生态圈还将给当下期待反内卷的光伏行业带来怎样的范式创新和生态合作样板,值得期盼曙光中的光伏人的思考和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