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李军因职务变动辞去公司副总经理职务,将担任西南证券党委副书记、公司董事; ②西南证券近期管理层面变动显著,除已公告高管人员调整外,内部其他管理层级的架构优化及人员调整幅度同样可观。
财联社7月3日讯(记者 陈俊兰 林坚)据记者统计,2025上半年,超220名分析师更换任职研究所,涉及52家券商,另有33家券商分析师合计净流出184人。卖方研究领域的人事变动浪潮依旧保持高流动态势,券商分析师群体的“转会”大戏不断上演。
具体到人数变化来看,分析师加盟最多的是国金证券,多达20人,分析师流出最多的是德邦证券,为17人。国泰海通证券、德邦证券、国投证券三家券商的净流出数量更是位居前列,延续了自去年以来分析师岗位变动常态化的趋势。
降本降佣背景下,这波“转会”忙也呈现了不少新特点。通过与十余家券商研究所的沟通,记者梳理三个关注点。
一是因券商合并引发 “转会”。相较于其他业务条线,卖方分析师具有“唯一性”,每个细分方向通常仅设一位首席分析师,或者少量联席分析师,这种特性使得合并整合过程中,岗位重叠问题更为突出,基于各类复杂的内部原因,进而引发人员流动。
有因并购而选择换所的分析师告诉记者,“在原券商还有发展空间,但是并购之后的限制还是比较多的,如晋升机会减少、收入增长乏力等。”
二是卖方业务定位更趋向差异化,开始重新审视研究业务的价值,对收缩还是逆势扩展做出选择。对此,财联社记者已于2024年以来有过密切报道,争派点到转内服、重数量转重质量等变化已经显现。基于不同研究所的打法出现调整,分析师也自然有了新的选择,有的留任转岗,有的重新职业规划。不过,由于整体行业蛋糕收缩,转会分析师今年上半年薪酬普遍是“平跳”,性价比不及往年,换平台是为了换一个新环境与新机遇。
三是行业环境变化。研究所机制调整力度显著加大,包括薪酬结构等,部分券商从卖方研究向综合金融服务转型,对分析师的研究能力、产业资源和综合服务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机制层面的变革同样成为人员流动的重要诱因。、
一些券商研究所重新调整研究业务定位,从传统的依赖分仓佣金的卖方研究模式,向兼顾对内服务和对外赋能的综合金融服务模式转变,如为零售业务部提供高净值人群的研究支持,或加强对产业研究和大资管领域的覆盖。
记者也了解到,不同券商的激励机制存在差异,当前行业环境下,一些券商在业绩考核、奖金分配、股权激励等方面更具吸引力。分析师为了获得更高的收入和更好的激励,会倾向于选择激励机制更完善的券商。
整体来看,分析师的流动轨迹是券商研究业务在佣金下行时代的转型缩影。无论是大所向综合金融智库的跃迁,还是小所聚焦细分赛道的“精兵之路”,抑或分析师跳出金融圈的另类选择,都指向同一个核心命题:当“通道红利”消失,分析师要怎么决定自己的下一程?
显然,流动远未结束,但蜕变的方向已然清晰,研究价值的重估正在进行时。
3家研究所转会人数居前
从转会的情况来看,头部研究所凭借资源、品牌和平台优势,在行业变革中更具吸引力;部分中小券商通过差异化的战略定位,集中资源在特定领域或行业打造研究特色,吸引了一批在相关领域有深入研究和丰富经验的分析师;除此之外,部分中小券商通过差异化的战略定位,集中资源在特定领域或行业打造研究特色,吸引了一批在相关领域有深入研究和丰富经验的分析师。
分析师“转会”涉及的研究所有52家,分别是中金公司、国金证券、信达证券、方正证券、民生证券、国投证券、长城证券、东吴证券、西南证券、东方证券、德邦证券、东海证券、东北证券、华创证券、瑞银证券、国海证券、华泰证券、兴业证券、甬兴证券、海通证券、财通证券、华福证券、开源证券、国联证券、华金证券、西部证券、浙商证券、天风证券、华安证券、申港证券、华英证券、安信证券、广发证券、中信建投证券、国盛证券、华宝证券、招商证券、国信证券、中信证券、国泰君安证券、中山证券、华西证券、太平洋证券、国泰海通证券、中银证券、首创证券、山西证券、东亚前海证券、上海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野村东方国际证券、中泰证券、北京高华证券。
其中,德邦证券、国联民生证券、华福证券三家券商研究所的分析师“转会”人数位居前列,分别达到17人、15人和14人。值得关注的是,随着国联民生证券与国泰海通证券合并进程的推进,研究所人员变动呈现出鲜明特征:一方面,整合推动分析师总人数提升;另一方面,公司层面的整合进一步加剧了分析师的流动频率。
与流出端相对应,分析师履新的研究所涉及48家。其中,国金证券以20名新入职分析师的数量位居首位,方正证券和西部证券则分别以18人和13人紧随其后,成为人才吸纳的重要力量。
从行业整体格局来看,分析师团队规模呈现明显分化。年内共有19家券商分析师人数在100名以上,中金公司以340名位居榜首,而与之形成对比的是,还有21家券商的分析师数量仅为个位数。
值得一提的是,分仓佣金排名居前的券商,其分析师人数也普遍处于前列,长江证券便是典型代表,149名分析师的团队规模与公司常年名列前茅的分仓佣金收入形成呼应。此外,天风证券、浙商证券等一些中小券商的研究实力同样不可小觑,分仓佣金收入排名远超公司整体实力排名。
不过,不少卖方人员告诉记者,在收入减少的情况下,券商研究所需要重新审视成本,部分券商选择对研究团队进行优化,削减非核心岗位,甚至一些中小券商可能会逐步精简投研人员,或将研究部门的定位转变为内部研究中心,以实现降本增效。
卖方研究的“十字路口”
目前来看,券商研究职能逐渐从传统的以外部服务为主的卖方模式,转向内外协同赋能,立足于外,服务于内。通过整合宏观、政策及行业底层研究资源,为公司整体战略转型提供关键支撑,推动内部资源优化配置,联动托管、经纪、衍生品、投行等业务,形成一体化服务链条,赋能机构业务规模化发展。
业内人士认为,头部券商通过吸引优秀分析师进一步巩固其市场地位,而中小券商则需要不断提升自身实力,以吸引和留住人才。
当前,在基金费率改革与内卷竞争的双重挤压下,分仓佣金下滑成为卖方研究面临的共同挑战。如何破局?综合券商研究所及业内人士观点,提升佣金收入需从三大维度发力:
一是深挖“券结业务”蓝海:大型券商凭借托管结算全链条优势,将研究与交易、托管绑定,提升客户黏性与佣金议价能力。国泰海通证券、中信证券等头部机构在此领域已建立显著壁垒。
二是从“单一公募”到“全机构覆盖”:突破公募分仓依赖,加速拓展私募、银行理财子、保险、QFII等多元化客户。广发证券年内对私募客户的研究服务投入增长40%,相关佣金贡献占比提升至25%。
三是研究价值重构。
政策智库化:深度解读宏观政策与产业规划,为地方政府、企业提供定制研究(如某券商承接长三角某市新兴产业规划课题);数据驱动定价权:搭建独家数据库与量化模型,如中金公司深耕ESG评级、华泰联合推出行业景气度指数,以差异化数据产品赢得佣金溢价;协同投行与资本:为IPO定价、并购重组、股权投资提供深度产业洞察,将研究能力转化为券商大投行生态的核心竞争力;科技赋能降本增效:运用AI提升报告生成、数据清洗效率,将分析师精力集中于高价值判断环节。海通证券已试点AI助手处理基础数据归集,分析师效率提升约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