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出海基金主要是向符合条件的工贸企业提供定融资成本2%/年的融资支持,融资支持额度上限为10亿元。 ②在对外投资上,出海基金以不超过企业上年及当年累计ODI项目总投资额给予融资支持,单家企业最高5亿元,期限最长5年。
《科创板日报》5月23日讯(记者 余诗琪) 厦门“放大招”了。
近日,厦门市财政局出台《关于升级“财政政策+金融工具”支持畅通经济循环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进一步升级完善“投、补、贷、保”四大工具箱,打造规模超1500亿元的政策工具组合。
值得注意的是,厦门的这轮升级中新增了总规模200亿元的基金,其中100亿元供应链协作基金服务企业出海子基金(以下简称“出海基金”)是核心亮点之一。这也是厦门支持外贸产业的具体举措。
具体来看,出海基金主要是向符合条件的工贸企业提供固定融资成本2%/年的融资支持,融资支持额度上限为10亿元。
对于支持方向,出海基金限定在两类业务里,一是企业对外投资,二是开拓市场供应链协作订单。在对外投资上,出海基金以不超过企业上年及当年累计ODI项目总投资额给予融资支持,单家企业最高5亿元,期限最长5年;开拓市场供应链协作订单的融资支持相对小一些,单家企业最高3亿元,期限最长1年。
据悉,ODI即“对外直接投资”,是指一国(或地区)的企业、机构或个人通过设立子公司、并购、参股等方式,直接在境外进行的投资行为。
多位有企业出海经验的投资人告诉《科创板日报》,对于希望“走出去”的中国企业和投资人来说,ODI是一个重要的渠道,海外投资与并购、设立子公司、海外上市准备等都需要通过ODI来完成。
以上投资人表示,企业进行ODI需向发改委、商务部门及外汇管理局等备案,以确保投资合规性。企业一般会与ODI中介服务机构合作完成审批流程,这个过程经常要一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而且ODI项目都涉及到外汇使用,交易也更为复杂,占用资金的时间更长同时还有不低的服务费用。
在他看来,这次厦门的出海基金在ODI项目给出融资支持,能够实际降低企业在境外投资时的资金成本,有利于吸引到有需求的出海企业。
《科创板日报》记者注意到,围绕外贸产业,厦门今年以来已经连续出台一系列更具针对性、可操作性的措施,包括加大对企业开拓新兴市场的支持力度,将供应链协作基金规模从100亿元扩大至300亿元等。
外贸产业对于厦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数据显示,2024年,厦门市有进出口实绩的外贸企业数量达1.51万家、同比增长6.8%。其中,民营企业进出口4565.9亿元、同比增长5.8%,占进出口总值的49%。
其中,境外投资的规模持续增长。截至去年12月,全市累计境外投资项目达1588个,中方投资额突破200亿美元,投资贸易伙伴遍布五大洲239个国家和地区,与“一带一路”合作伙伴进出口增长3.2倍。
在外贸支持之外,厦门还在并购和CVC基金上加大了投入。这次1500亿元规模的政策工具箱中,还新增了规模50亿元的并购基金,对单个专项子基金出资比例最高为50%。同时强化并购基金的“投贷联动”支持,可按并购贷款金额给予最高1%/年贴息,期限最长5年,单个项目贴息金额最高1亿元。
在新能源、新材料、半导体、消费健康等领域,厦门将联合产业龙头、上市公司等设立企业风险投资(CVC)基金,政府投资基金最高可按50%的比例出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