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有知情人士告诉《科创板日报》记者,瀚星创投出手的合肥因势新材料是一家“固态电池”企业。 ②小米系已投资了多家与固态电池相关的企业,包括卫蓝新能源、赣锋锂电、法恩莱特、天目先导等。 ③合肥具有制造业基因,在固态电池领域合肥的布局也比较领先,拥有国轩高科、安科瑞等多家合肥市内企业。
《科创板日报》5月22日讯(记者 陈美) 西安又发力新的产业基金了。
近日,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西安投资控股有限公司、西安经开金融控股有限公司签订新材料产业基金合作协议,联合发起以链主企业为主导的新材料产业基金。该基金总规模100亿元,计划存续期10年。其中,投资期7年,退出期3年。
该基金一方面将推动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旗下多家上市公司实施优质项目并购,加速撬动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作为新材料“链主”企业对区域产业集群汇聚;另一方面围绕西安经开区新材料产业需求深度布局上下游产业链企业,进一步实现新材料产业产值倍增效应。
《科创板日报》记者注意到,作为西安100亿元新材料产业基金的发起方之一,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旗下有多家上市公司,包括西部材料(002149)、西部超导(688122)、凯立新材(688269)、天力复合(873576)等。
在超导材料的研发上,西北有色金属研究聚焦Bi系线带材、YBCO涂层导体和块材、MgB₂线带材、Fe基超导材料、高强高导铜基复合材料等方向。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拥有的MgB₂超导线材中试线,使中国成为继意大利、美国后第三个具备生产千米级MgB₂线材的国家。
2022年,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将粉末装管法MgB₂线材制备技术成功转化至西部超导公司进行批量化生产,目前已完成年产200 km以上线材的产能建设,两千米级19芯及37芯结构的MgB₂线材Jc在4.2 K和4 T下达到2000 A/mm²。
而作为产业聚集的高地,2024年西安经开区实现GDP1303亿元,增长7.9%,其中新材料新能源产业作为经开区的重点产业之一。
在产业发展上,西部超导、西部材料、欧中科技、汉唐检测、优耐特容器等落地在此,形成了材料研发、生产到检测、下游制品的产业链体系。
上述投资人士对《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在科技成果转化上,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的科研成果利用率高,成果转化率达70%以上。“通过设立专项产业基金的方式,既可以带动中下游企业联合研发,缩短从实验室到市场的转化周期,提升科技成果转化率;还可以使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优化整个产业生态,形成产业集群效应,提升区域产业竞争力。”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西安100亿新材料产业基金重点聚焦“优质项目的并购”。
就在5月16日,证监会出台《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简称:《管理办法》),明确指出鼓励依法设立的并购基金、股权投资基金、创业投资基金、产业投资基金等私募投资基金参与上市公司并购重组。
其中,明确私募基金投资期限满48个月的,第三方交易中的锁定期限由12个月缩短为6个月,重组上市中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及其控制的关联人以外的股东的锁定期限由24个月缩短为12个月。
资深投行人士王骥跃在接受《科创板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管理办法》有利于并购交易的达成,能够提高交易成功率并降低上市公司的并购风险。他预计,上市公司吸收合并的案例将逐渐增多,尤其是同一控制下的吸并案例。此外,大型私募股权基金(PE)将成为并购市场的重要驱动力,特别是那些专注于特定行业的私募股权基金。
王骥跃认为,此次《管理办法》的最大亮点是设置了基金的“反向锁定期”,这有助于便利基金的退出,使资金能够更快地进入再投入循环,从而更好地支持实体产业的发展。
对于西安设立的100亿元新材料产业基金,王骥跃表示,该基金的成立和运作逻辑是合理的。“《管理办法》旨在支持基于产业整合的并购活动,相关规则的制定是为了服务交易,而不是限制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