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投资者对轨道交通领域企业的关注,多集中在技术智能化、AI化方面,多家企业近年来积极布局的新兴业务亦受到投资者关注; ②时代电气相关负责人披露称,该公司8英寸SiC晶圆产线有望于今年底实现拉通;其SiC产品已获得国内头部车企800V平台意向订单,预计今年将获得首批量产订单。
《安安访谈录》是界面财联社执行总裁徐安安出品的一档深度访谈类栏目。从投资角度对话1000位行业领军人物,覆盖传媒创新、VC/PE、信息服务、金融科技、交易体系、战略新兴等方向。
编者按:筚路蓝缕敲钟成,上下求索知路远。这是一档针对科创领域上市公司核心高管(包括但不限于董事长、创始人)的访谈节目。他们有哪些少为人知的传奇经历?公司上市前后,他们的心路历程有何变化?《对话科创家》与您一起探寻,以期远眺未来。
本期,《对话科创家》栏目的嘉宾是景业智能董事长来建良。
“人形机器人的核心不是形态,而是实现具身智能,解决实际问题。”
▍个人介绍
来建良于1969年3月出生,中国国籍,无境外永久居留权。毕业于浙江大学机械工程专业,博士学位,教授职称。国家级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杭州市高层次B类人才、第九届风云杭商。主持或参与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项目、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浙江省科技攻关计划重点项目等纵横向课题20余项。他在2015年创办了景业智能,主要专注并致力于智能制造技术在国家战略产业中的研究与应用,产品包括特种机器人、核工业智能装备系统及非核智能装备系统等。
▍第一标签
核工业特种机器人第一股
▍公司简介
科创板公司杭州景业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景业智能)主要从事特种机器人及智能装备研发、设计、生产和销售。该公司成立于2015年,总部位于杭州滨江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其主要产品为特种机器人、核工业智能装备系统、非核专用智能装备系统等,己与中核集团、航天科技、航天科工、中广核、中科院等军工央企和国家科研院所形成深度合作。该公司相关产品已成功应用于核工业各领域和重要项目,实现了特殊环境下的“机器换人”,在显著提高生产自动化、智能化程度和效率的同时,保障了人员与生产安全。其中,核工业电随动机械手和核工业自动取样系统获得了获浙江省装备制造业重点领域国内首台(套)产品认定,产品填补国内空白,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实现了进口替代。
《科创板日报》5月22日讯(记者 曾乐 陈俊清) AI时代下核电需求激增,全球核电装机潮迎来全面爆发。
国际能源署(IEA)发布的《核能新纪元之路》中数据显示,全球核能发电量有望在2025年创历史新高。
以我国为例,“目前,中国商运核电机组58台,核准在建44台,总规模升至全球第一。2024年核电发电量4447亿千瓦时,等效减排二氧化碳3.34亿吨。”在2025春季核能可持续发展国际论坛上,中国核能行业协会轮值理事长杨长利介绍道。
今年4月2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核准了浙江三门三期工程、福建霞浦压水堆1、2号机组等5个核电项目,这是自2022年以来连续第四年核准10台及以上核电机组,保持了常态化审批节奏,核电产业迎来了新一轮发展黄金期。
在我国核电保持高速发展的势头里,“科创力量”贯穿其中。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出自《诗经》,赞颂品行才学像高山一样,这也是景业智能的名称出处。这家位于杭州,从核工业领域“蹒跚学步”、艰难探索业务方向,到在国家战略产业中占据一席之地的科创板公司,已走过十年发展历程。
景业智能主要从事特种机器人及智能装备系统的研发、生产及销售,主要产品包括特种机器人、核工业智能装备系统、非核专用智能装备系统等,产品主要应用于核工业、国防军工、核技术应用等领域。
而“核电运维+具身智能”,为AI时代里新能源的广泛应用打开了更大的想象空间。
就在昨日(5月21日),景业智能的无人机及四足机器人产品,在台州核电检维修相关场景顺利完成试飞及巡检作业。其中,“狐獴”特种四足机器人搭载高灵敏度辐射探测传感器,可实时采集并回传剂量数据,后方工作人员则借助远程通讯系统与高清视频画面,实时掌握现场情况并进行指令交互。据介绍,该模式不仅优化了人力资源配置,更有效降低人员辐射暴露风险,为核电作业安全增添可靠保障。
2025年5月20日,是“核工业特种机器人第一股”景业智能成立十周年的日子。
“感恩这个伟大的时代,国家高质量发展,以AI和机器人技术为代表的前沿科技创新日新月异,让我们得以始终坚守与国家战略同频、与智能技术共振,‘核+军+民’梯次式发展战略。”在公司十周年庆典上,景业智能董事长来建良颇为激动地说道。
在来建良看来,“十周年”更是一个思考的过程——“既要回顾过去,也要谋划未来。”他表示,“公司将持续聚焦国家战略产业,紧紧抓住‘AI+具身智能’技术发展机遇。”
▍核工业产业链各环节整体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景业智能的核心业务集中于核工业和军工领域。来建良坦言,2023年与2024年,公司受到了大环境的影响,业务出现波动,目前整体处于恢复阶段。
但来建良秉持乐观态度:“环境的压力不见得是坏事,反过来看,这使得公司更加团结。从订单状况而言,目前已有明显好转。”
从业绩表现来看,据其年报显示,2024年,该公司实现营收2.76亿元,同比增长7.94%;归母净利润为3760万元,同比增长8.40%;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1718万元,同比增长5.67%。
据介绍,在核工业领域,该公司核工业产业链各环节业务稳步恢复,整体呈现良好发展态势。其中,乏燃料后处理环节,工程项目及新工艺预研项目招投标工作按计划开展,交付顺利推进,订单增长明显。
在军工领域,该公司业务进度逐步恢复,针对特殊场景,深入布局智能保障装备系统等产品业务,形成新的业务增量。在该领域,“公司重点打造特种机器人、特定场景装备及综合系统解决方案等核心产品,目前线索与商机储备充裕,预计将成为公司新的增长点。”来建良表示。
来建良进一步解释称,该公司在军工领域的业务主要是基于核工业技术的延伸,尤其是在智能保障与后勤物资管理方面。“目前军工部分相关产品已推出,其他相关产品也在研发中,预计2025年公司在军工领域会有较高收入。”
同时,其依托智能制造技术优势,通过内部孵化与外部资源整合,在民品业务领域实施多元化布局。
在今年5月20日举行的景业智能十周年庆典上,其子公司浙江景融核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景融核)正式入驻海盐产业园。据介绍,景融核依托景业智能多年积累的技术与经验,聚焦核化工、核技术应用领域,将通过深化技术研发与优化管理体系持续拓展业务边界。
来建良表示,海盐产业园的建成及景融核公司的入驻运营,是景业智能三大产业园协同发展的关键一步,“未来将依托海盐核技术产业链资源,在智能化生产、产业链协同等领域持续发力”。
从景业智能园区建设进展来看,上述提及的海盐产业园,将更好满足市场对核化工高端智能装备及核技术应用领域的业务需求;滨江科技园作为该公司总部大楼,主要用于综合办公、研发及高端智能装备及机器人产品的生产制造,已于今年1月正式搬迁入驻投入使用。
图:景业智能滨江科技园总部大楼
与此同时,滨富合作区产业园已于2024年7月正式投入运营,该产业园作为景业智能的智能制造生产基地与交付中心,主要生产特种机器人、核工业智能装备系统以及非核专用智能装备系统,是该公司实现智能制造升级,提升交付能力的核心载体。
▍开启“AI+具身智能”战略元年
2024年下半年,来建良意识到,AI时代已经来临,必须抓住这个机会。“我们已在AI技术上做了很多准备,未来将通过AI技术提升我们机器人产品的智能化水平,尤其是在核工业和军工领域的应用场景中。”
结合行业和技术发展趋势,在2024年下半年,景业智能便新增具身智能方向创新规划,研发立项了四足特种机器人及人形机器人产品,探索具身智能机器人在核工业、军工及核技术领域的应用方向和实现路径。
在具身智能领域,景业智能与浙江大学、清华大学等高水平研发团队的交流合作;2024年11月,景业智能还与“杭州六小龙”之一的云深处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确定了在核应急、要地防卫和物资投送等典型应用场景,及对应四足和人形特种机器人的研发方向。
景业智能更是把2025年作为“AI+具身智能”战略元年。
“基于公司已有的竞争优势和行业地位,再加国家战略政策的驱动、国家预算资金的倾斜、‘高危替代、全流程无人化、多模态感知、智能系统集成等AI驱动装备本体智能化’的技术融合与场景创新需求,势必会为公司带来新的爆发性的增长点。”来建良坚定地说道。
据来建良介绍,景业智能将在这一领域推出多款新产品,并计划在未来三年内实现盈利。“机器人的工业应用场景会有较快切入机会,一方面要挑选好的合作伙伴;另一方面,要将公司核技术嫁接到机器人中。”
在今年2月落幕的2025年阿布扎比国际防务展和海军防务展上,景业智能与云深处合作研发的四足机器人“胡狼1号”引起广泛关注。这款具备自主巡逻、多机协同能力的装备,已实现2公里范围内的全自主作业。
据介绍,“胡狼系列”以云深处机器狗为移动平台,加装自研机械臂、高精度辐射传感器、执行器、控制器等,并接入综合信息系统,形成定制化的解决方案。这是目前景业智能重点打造的解决方案级产品。该系列计划在2026年推出抗辐射能力更强的升级版设备。
面对人形机器人热潮,来建良认为,人形机器人的核心不是形态,而是实现具身智能,解决实际问题。“公司接下来的新款机器人会是应急救援机器人,能够对场景物体进行判断,且不需要遥控控制。”
来建良表示,该公司研发的人形机器人聚焦特种作业场景,通过多模态感知与自适应控制技术,可在放射性环境中完成复杂操作。“目前,首台样机已进入核设施模拟环境测试阶段。”
▍开展核药研发 进一步拓展民用市场业务
回看景业智能的创业起点,来建良回忆道,在公司创业初期,市场中尚未有专用的核工业机器人产品。历经十年发展,该公司实现从本体到算法,再到控制系统等完全自研,并实现核工业专用机器人的从无到有。
而核工业智能化市场的壁垒极高。据了解,核工业机器人需要适应极端环境,从本体设计到算法开发都需实现自主创新。截至目前,景业智能已形成四大类机器人产品矩阵,覆盖核设施运维、放射性物质处理等核心场景。数据显示,该公司研发投入占比常年保持在10%以上。
在核工业产业链布局中,核电环节是景业智能重点拓展的领域,并持续加大市场开拓力度。随着AI需求催化全球核电重启与核技术应用拓展,该公司亦迎来重要发展机遇。
据国家能源局统计数据,截至2024年底,我国商运核电机组增加至57台,总装机容量达6083万千瓦;2024年国务院常务会议相继核准11台核电机组建设,连续三年核准机组数量达到10台及以上,标志着审批全面常态化;全国在运和核准在建核电机组共102台,总装机容量达到1.13亿千瓦,规模跃居世界第一。
来建良表示,目前,我国核电占总能源的比例尚不足5%,如果未来达到15%,意味着未来将有大量的核电项目投入建设,“景业智能的智能机器人技术将在这一领域大有用武之地”。
据来建良透露,“核电行业是一个‘相对保守’的领域,技术门槛极高。但我们通过与设计院的合作,已将我们的机器人技术应用到了新的堆型设计中。未来,核电将成为我们重要的增长点。”
为满足“核+军+民”三大核心业务的战略布局需求,2024年,景业智能对组织架构进行优化调整,实施事业部制改革。
除核工事业部、军工事业部外,该公司还设立了新品事业部。据介绍,该事业部专注于核技术应用领域,承担了民用行业标准产品的研发与销售。
当前,受政策驱动与市场潜力驱动,核技术应用行业正处于快速成长与技术升级并行的规模化发展阶段。其中,《核技术应用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 年)》的发布,进一步推动了行业发展。
聚焦到景业智能,截至目前,该公司新品事业部已研发并实现了核药分装仪的产业化,相关产品在多家核药生产企业实现了工程应用并取得明显成效。同时,该事业部具备核药智能产线整体解决方案技术能力,与中核集团、中科院等核技术应用相关牵头单位建立合作关系,相关产品已在秦山同位素生产基地、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等重要机构中得到应用。
来建良表示,今年,该公司新品事业部将加速运营,进一步提升资源整合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
“医学是公司目前非常看重的方向。”据来建良透露,该公司正联合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研发放射性同位素生产技术。此外,景业智能还孵化了治疗领域核药公司,并研发了核药装备。
奔向下一个“十年”,关于景业智能的故事仍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