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华懋科技公告称,正筹划收购富创优越剩余股权,从而实现对后者的全资控股。 ②此番收购早就有迹可循。华懋科技曾在年报中称,公司将“根据实际情况继续加大在相关领域的投入及深度整合富创优越产业链上下游等”。
财联社5月21日讯(记者 方彦博)昨日,伊泰B(900948.SH)对ST新潮(600777.SH)的要约已进入不可撤回阶段,这场涉及百亿资金、优质海外资产及上市公司潜在退市风险的A股首例竞争性要约收购案,最终的结果也愈发清晰起来。
根据上交所昨日晚间最新披露的数据,目前预接受伊泰B要约的ST新潮股份数量占公司总股本的比例超过37%(已不可撤回),达到了要约收购生效条件要求的最低28%的比例。
这意味着,A股市场的首例竞争性要约收购将以伊泰B的最终要约成功而落幕,伊泰B对ST新潮的谋控之路,也即将开始。
要约仅剩比例悬念
事实上,市场对于伊泰B最终能够达成要约条件早有预判。
“毕竟伊泰B拿出的‘诚意’要比另一要约方金帝石油要多得多。”一位ST新潮的中小投资者对财联社记者表示。
公开资料显示,就在伊泰B以3.40元/股的价格向ST新潮的全体股东发出部分要约后,其先前的要约收购方浙江金帝石油勘探开发有限公司(“金帝石油”)迅速败下阵来,并最终因预受要约的股份数量未达到要约收购生效条件要求的数量,导致要约收购自始不生效。
而伊泰B方面则一路高歌猛进。数据显示,截至昨日盘后,预受要约的ST新潮股份数量达到25.64亿股,占ST新潮总股本的比例约37.7%。
由于伊泰B对于本次要约收购设置的生效条件为要约期内最终预受要约的ST新潮股票申报数量不低于19.04亿股(ST新潮股份总数的28%),且要约期的最后三个交易日(5月20日-22日)预受的要约不可撤回。由此,伊泰B的要约收购条件已实质达成。
也就是说,A股的首例竞争性要约收购胜负已分,目前仅剩伊泰B最终要约收购的股份比例这一悬念尚未揭晓。
需要注意的是,若要约期限届满时,预受伊泰B要约股份的ST新潮股份数量超过34.68亿股(ST新潮股份总数的51%),伊泰B将按照同等比例收购预受要约的股份。
谋控之路还有多远?
伊泰B对ST新潮控制权的图谋之心溢于言表,伊泰B在《要约收购报告书》也明确指出收购是以增强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稳定性并取得上市公司控制权为目的。
事实上,针对此次要约收购的股份比例,伊泰B也颇下了一番功夫。有市场人士表示,伊泰B要约收购所设置的28%和51%的两个比例其背后的目的性很强,如果伊泰B最终能够拿满51%的股权比例,那伊泰B对ST新潮的控制权自不必说;同时,考虑到汇能系暂时无法行使表决权,28%的持股比例可以让伊泰B获得约33%的表决权比例,从而对ST新潮形成相对控制。
按照目前的情况,在伊泰B要约收购成功后,其对ST新潮的持股比例将不会低于37.7%,表决权比例将不低于44%。如无意外,其在股东大会层面谋控ST新潮的意图即将达成。
需要注意的是,股东大会虽是公司的最高权力机构,但在日常运营中,董事会则扮演着更为重要的角色。在《要约收购报告书》中,伊泰B曾提出在保证上市公司经营稳定的前提下,适时对上市公司现任董事会、高级管理人员进行调整。不少投资者对伊泰B的这一计划是否会引发管理层与股东方的对立产生疑问。
记者注意到,ST新潮内部的对立阵营围绕公司管理权已司空见惯。过去数年间更是多次上演合计持股10%以上的股东提议或自行召开临时股东大会“逼宫”董事会的情况,但被董事会以程序不符合法规等原因或拒绝或取消。
根据相关规定,连续90日以上单独或者合计持有公司10%以上股份的股东有权向董事会或监事会请求召开临时股东会,董事会或监事会拒绝召集和主持股东会的,股东可以自行召集和主持。
目前,ST新潮第12届董事会由9人组成,公司现任董事长刘斌系前任董事长刘珂之兄,本届董事会任期至2026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