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A股整体呈现冲高受阻、板块快速轮动的态势,其中周四市场调整明显,全周维度,沪指累涨0.76%、深证成指累涨0.52%、创业板指累涨1.38%。
伴随着市场热点更迭愈发频繁,近期投资环境的复杂性与操作难度显著加剧,资金博弈的激烈程度与信息筛选的精准度要求同步提升。作为财联社倾力打造的王牌资讯,本栏目构建起政策研判、产业追踪、资金动向的三维分析框架,通过“热点预判-逻辑拆解-标的筛选”的全链条服务,帮助投资者抢先梳理、动态追踪有价值的市场资讯。
近期,栏目前瞻梳理钨金属、可控核聚变、AEBS等方向的价值资讯,精选相关研报并梳理投资逻辑,挖掘出多只潜力标的持续大涨。接下来就结合具体案例回顾栏目近期的精彩表现。
【一】这个稀缺小金属价格冲至历史巅峰!供需两端梳理产业链大涨逻辑,人气公司收获涨停
自去年以来,钨价便始终维持在历史高位水平,进入今年5月,更是开启了又一轮的连续上涨攻势。一方面,行业面临持续高景气的繁荣;另一方面,受价格波动或扰动金属加工等环节。
在此背景下,本栏目凭借敏锐的市场洞察力,抢先一步精准把握产业趋势,于5月13日发文《受益军工产业快速扩张,这个稀缺小金属5月价格涨至历史高点》,深入且系统地梳理了“钨金属”的产业逻辑,为投资者揭开这一稀缺金属背后的价值密码。
需求端:多因素驱动钨需求增长
全球军工产业快速扩张,成为拉动钨需求的重要引擎。同时,宏观政策有望带动PMI修复,促使消费触底反弹,为钨需求增长注入动力。我国钨资源在全球占据主导地位,随着全球战略性产业竞争白热化,钨在新能源、半导体、军工等关键领域的重要性与日俱增。中国军工现代化进程加速以及欧美军事援助规模扩大,推动钨在防务领域的应用不断升级。当前产业链呈现出钨矿紧、需求底、库存底的态势,若未来需求实现复苏,钨价具备进一步上涨的潜力。
供给端:多重因素致供给趋紧
2025年钨矿开采总量控制指标出现下降,降幅达6.45%,且指标调整呈现出明显的区域特征,江西等传统钨矿主产区配额大幅下调,这主要源于当地矿山开采深度增加、矿石品位下降。此外,我国对钨制品出口管制升级,旨在保护战略资源,防止过度外流。在全球战略局势下,对钨等战略资源的供给管控趋严成为大势所趋。同时,国内矿山经过长周期开采,自然贫化及成本抬升成为约束供给的重要因素。从数据来看,2020 - 2024年我国钨精矿开采指标CAGR为2.08%,但实际产量CAGR为 - 2.16%,凸显出供给刚性的持续。
钨价高位,关注相关企业
基于供需两端的综合影响,年初以来钨价始终保持高位运行态势,现货市场延续偏紧行情。分析师基于对行业的深入研究,看好自产钨矿、刀具及全产业链企业,提及章源钨业、翔鹭钨业等企业。
5月16日,章源钨业收获涨停,翔鹭钨业大幅走强,3个交易日分别最高涨13.55%、16.21%。
【二】强制性安装!这一智驾细分市场迎来新增长空间,王牌资讯抢先解读+概念股强势起涨
5月16日,汽车制造板块掀起涨停狂潮,市场热度急剧攀升。从消息层面来看,近期,备受行业瞩目的强制性国家标准——《轻型汽车自动紧急制动系统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已完成起草工作,正式进入公开征求意见阶段。这一动态意义重大,机构认为,这标志着AEBS将从推荐性标准升级为强制要求,我国汽车市场或进入大规模前装AEBS的倒计时。
值得一提的是,本栏目早在5月13日便展现出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基于对机构调研踪迹的前瞻性分析,栏目覆盖了具备AEBS相关产品的“锐明技术”,其投研逻辑清晰且具备增长潜力:
从财务指标看,公司一季度毛利率、净利率及资产负债率回归主营业务水平,显示出经营质量趋于稳定,为后续发展奠定坚实财务基础。
业绩增长方面,关税扰动成为短期催化因素。部分美国客户因担忧关税变化,二季度加大下单量,直接增强了二季度业绩景气度,为上半年业绩增长提供有力支撑。
业务布局上,欧洲商用车前装业务是核心看点。公司凭借欧标补盲类产品及商用车 AEBS 产品两大核心展开布局,这两大产品紧密围绕人工智能视觉识别核心技术规划,充分发挥公司技术优势,形成差异化竞争力。
欧洲前装业务进展顺利并非偶然,而是得益于去年关键业务成果。前装欧标产品随国内龙头主机厂大巴车进入欧洲并良好运行,为后续拓展积累口碑与经验;后装 AEBS 产品覆盖多种应用场景且运行良好,赢得客户信任,为前装业务推广铺平道路。
展望未来,锐明技术前装业务前景广阔。2024 年前装业务收入同比大幅增长,与整车制造企业合作推动技术预装,不仅在国内商用车前装市场树立技术标杆,还在海外市场加速渗透。欧标安全管理系统量产、AEBS 系统拓展至更多车型以及电子后视镜融合欧标系统即将发布,都预示着公司将在智能商用车领域持续发力。
5月16日,锐明技术异动拉升并触及涨停。
【三】核聚变实验堆建设进入关键节点,行业有望加速发展!栏目详尽梳理产业动态+人气公司7日大涨21%
近期核能行业重大进展频现,可控核聚变领域发展态势值得深入探究。5月7日栏目发文覆盖“核聚变”主题研报并展开梳理,栏目揭示了行业当前的发展格局与未来潜力:
从国内进展来看,多个关键项目进入建设关键期:
4月30日,ITER完成全球最大脉冲超导电磁体系统所有组件制造,为项目推进奠定基础。
5月1日BEST工程总装正式启动,这标志着聚变堆各系统部件已具备投入使用条件,聚变堆建设进入全面攻关阶段,力争2027年完成全面建设并实现聚变发电实验演示。
5月4日,“夸父”(CRAFT)项目建设进入关键阶段,预计2025年底全面建成,建成后将为我国聚变堆建设提供技术支撑与研发测试平台。
此外,2025年中国春季核能论坛上,小型模块化反应堆(SMR)为数据中心(AIDC)供电的示范项目前期论证已开展,展现出可控核聚变应用场景的拓展。
海外方面,ITER项目作为全球最大科研合作项目之一,脉冲超导电磁体系统完成所有组件制造,中国负责的磁体支撑系统也已全部交付,彰显我国在该领域的参与度与贡献。
综合来看,全球可控核聚变科研与试验堆陆续进入建设关键节点,行业有望迎来快速发展。A股相关公司如国光电气、安泰科技、旭光电子、合锻智能等,凭借在核聚变相关技术研发、设备制造等方面的布局,有望受益于行业发展的红利。
以上为本栏目近期表现,受限于文章篇幅,若需了解更多优质研报涉及的其它上市公司投资逻辑,请点击进入本栏目详情页查阅,立即前往>>>
特别提示:本栏目为内容资讯产品,并非投资建议,栏目发布的所有内容仅供参考,据此做出的任何投资决策与本公司及栏目作者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