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
独家|健民大鹏“独家生意”终结 新玩家放言“将抢占体培牛黄七成份额”
财联社记者 张良德
2025-05-12 星期一
原创
①多家药企开始进入体外培育牛黄市场,健民大鹏一家独大格局被打破,新玩家报价低于13万元/公斤。
②新产能未来两年预计仍有较大增长,未来市场总产能或超健民大鹏现有产能10倍以上。
财联社记者公司调研
关注

财联社5月12日讯(记者 张良德 实习记者 代嘉然)作为国内曾唯一掌握体外培育牛黄(简称“体外培育牛黄”)核心技术的企业,健民集团(600976.SH)子公司武汉健民大鹏药业有限公司(简称“健民大鹏”)曾凭借其在体外培育牛黄产品的发明专利,过去十余年中在该市场占据绝对主导地位。然而,当前这一局面正在被打破,多家药企开始进入这一赛道,有药企宣称,未来将抢占该市场七成份额。

专利到期 众多竞争者涌入

此前,健民大鹏作为国内唯一持有体外培育牛黄生产批文的企业,自主研发的体外培育牛黄技术荣获国家专利,并被纳入《中国药典》标准。凭借这一世界首创技术,企业主导制定了多项国家标准,产品覆盖安宫牛黄丸、片仔癀等超过600种名贵中成药,成为同仁堂、片仔癀、广药等众多中药企业的核心供应商。这一垄断性优势为健民大鹏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行业话语权,然而其核心专利已过保护期。

有新进入体外培育牛黄市场药企的工作人员对财联社记者表示:“健民集团的专利在2021年到期,我们现在不存在侵权问题。”

一时间,体外培育牛黄这一领域,众多竞争者蜂拥而至,争夺市场。

据财联社记者的不完全调查,多家企业已经宣布进军体外培育牛黄的生产领域,新竞争者正加速加入市场,预计其产能规划总和将比健民大鹏独家生产时期增长10-20倍。

白云山(600332.SH)旗下采芝林药业的一家子公司已开始对外销售体外培育牛黄,据公司人士称,其体外培育牛黄产能为15吨;云药集团计划到2030年实现年产10吨体外培育牛黄,公司资料显示,其产品已应用于安宫牛黄丸等50余种中药制剂,据财联社记者了解到,目前该产品已开始对外招商;四川神农药业有限公司也已开始对外销售体外培育牛黄,据公司人士介绍,其产能与健民大鹏相当,且公司产品获批较早,质量较好;江苏秉和堂药业有限公司今年4月与呼和浩特经济技术开发区签约,投资1亿元建设3条智能化生产线,预计达产后年产6吨。

神农药业体外培育牛黄(图片来源:四川神农药业公众号)

另有一大型产能项目也在进行中。汕尾红海湾经济开发区官网显示,红海湾经济开发区已与广州白云区百草堂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签订了红海湾百草堂体外培育牛黄制药基地及国医馆项目投资框架协议,该公司拟在汕尾红海湾投资建设的体外培育牛黄工业化生产基地及与牛黄相关的制药厂项目,该基地计划用地100余亩,总投资12亿元,计划3年内建成,设计年产量50吨体外培育牛黄。

云药集团体外培育牛黄产品(图片来源:云药集团公众号)

此外,福建中益制药有限公司、安徽科宝生物工程有限公司、陕西极创汇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公司也正在推进其体外培育牛黄项目。

上述项目中,据记者了解到,已有白云山、云药集团、神农药业等三家企业开始产出成品并对外销售、招商,目前已对体外培育牛黄市场的供需平衡和价格产生一定影响。

多家企业公司人士对财联社记者均表示,现在体外培育牛黄产品的市场价格开始松动,原武汉大鹏的体外培育牛黄产品售价在13万元每公斤左右,但新入局的几家企业产品为打开市场,产品价格较武汉大鹏的产品价格每公斤低0.5万元至1万元。

新玩家目前产能多未能完全释放,有药企工作人员对财联社记者表示,现在产能未完全释放,主要是下游市场开拓时间较短。此前在仅有健民大鹏年产五吨的情况下,市场维持紧平衡,而多家企业的新产能集中投产,市场需求增长速度或难以跟上产能增加速度。

健民大鹏未来何从?

健民大鹏此前借助体外培育牛黄这个单一产品,近十年来公司获利丰厚。

根据公开数据,2015-2024年健民大鹏净利润从0.58亿元增长至6.90亿元,十年合计净利润达28.63亿元,年均复合增速超过30%。特别是2019年后,在产能充分释放和产品提价的双重驱动下,公司盈利进入加速上升通道:2019年净利润约1.60亿元,2020年大幅增至2.90亿元(+80.65%),随后2021-2024年分别达到3.43亿、4.48亿、5.65亿和6.90亿元,连续多年保持20%以上的增长率。

由于健民大鹏对健民集团的利润贡献较突出,投资者对其体外培育牛黄产品的护城河关注度较高。

2023年初,健民集团在其一次机构调研会上曾表示。健民大鹏2001年申请的一个专利保护期虽然已经到期,但多年来该公司持续创新,创新成果在原有体外培育牛黄专利基础上申请了数十个系列专利,覆盖生产技术、工艺、设备、外观等各领域(专利相关信息参见国家知识产权局网站)。该公司加强品牌保护,通过专利、商业秘密、行政保护建立了知识产权保护的防火墙。

但从当前的结果来看,虽然健民大鹏通过建立多重知识产权防护网,通过生产工艺、设备改良、外观设计申请周边专利,但公司期望通过周边专利拦住竞争者,使其难以进入该市场的成效并不及预期。

国内已有多家企业、机构和个人申请了多种体外培育牛黄的专利。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数据,百草堂(湖北)制药有限公司、福建中益制药有限公司已在2023年获批取得体外培育牛黄生产方法的发明专利。

其他药企体外培育牛黄专利(图片来源:国家知识产权局)

另一方面,2025年4月,国家药监局与海关总署联合发布公告,允许北京、天津等12个省市试点进口牛黄用于中成药生产,这是自2002年疯牛病疫情后首次开放牛黄进口。尽管进口牛黄主要面向高端中成药企业,但政策信号已明确释放——天然牛黄的稀缺性将通过国际供应链缓解,而体外培育牛黄作为替代品的必要性正在减弱。

为应对市场变化,有资料表明,健民大鹏或正从原料药供应商向中成药制造商转型。

国家知识产权局及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资料显示,健民大鹏在2020年获得多项与牛黄相关的皮肤外用药发明专利,后又在2021年取得了西黄丸、安宫牛黄丸、万氏牛黄清心丸等药品批文,公司或试图通过“原料药+制剂”双轮驱动,对冲体外培育牛黄的市场变化。

健民大鹏牛黄相关皮肤病外用药专利及牛黄相关成药批文(图片来源:国家知识产权局、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同时,健民大鹏已启动全球首个体外培育牛黄智能化生产基地建设。2024年下半年,有关部门公示了健民大鹏新的“工业项目”环评信息:拟在武汉东西湖区将现有部分厂房拆除,新建综合大楼,打造全球首个体外培育牛黄及含牛黄名方名药产品的智能化生产基地。

项目将以体培牛黄智能生产线为核心,配套建设生物原料药、固体制剂等多条自动化生产线,旨在将公司打造成“全球牛黄产业化平台领军企业”。虽然具体投资金额官方未明确披露,根据公示的建设周期推算,如若规划顺利,新厂区有望在2025年底至2026年逐步建成投产。

健民大鹏通过扩产和技改,有望保持并扩大其成本优势,以便于在与其他厂家竞争时,也能在价格战中占据主动。值得注意的是,健民大鹏此次项目不仅扩充原料药产能,还规划了含牛黄名方名药的制剂生产线。这意味着公司可能进军下游中成药制造领域,利用自身牛黄原料优势开发自有品牌的安宫牛黄丸、牛黄清心丸等成药。目前健民大鹏虽有部分含体培牛黄成分的中成药销售,但占比很小。未来一旦制剂产线建成,公司可将业务从原料供应向产业链下游延伸,获得更高附加值。相比仅卖原料给其他药企,利润空间显然更大。这种纵向一体化战略若成功,将使健民大鹏在牛黄产业中从“卖铲子”升级为成药品牌,开拓新的增长曲线。

特别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相关新闻
抄底成功
相关企业家
联系Ta
联系企业家
为保护双方个人信息请联系您的专属助理进行接洽
我再想想
点击复制
复制成功,请去微信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