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
财经通讯社
打开APP
“二次创业”更需猛将加持,东方红资管官宣,新任总经理成飞到位
①成飞出任东方红资管总经理迎来官宣;
                ②东方红资管正全面推进 “二次创业”,并寻求破局之道。

财联社5月9日讯(记者 赵昕睿)东方红资管新任总经理今日官宣。

最新公告显示,由国信证券前任副总裁、国信资管董事长成飞担任东方红资产管理总经理,董事长杨斌不再代行总经理职责。成飞的加入,也被外界视为东方红资管夯实核心竞争力、加速战略转型的关键一步。

成飞出任东方红资管总经理,行业早有预期。财联社也早于3月25日《猛将成飞将加盟东方红资管,结束国信资管4年小长跑,新一程如何超越》的报道中有过详实的分析。

此后不久的4月3日,公司公告原总经理张锋因个人原因离任,并暂由董事长杨斌代行。彼时,东方红资管党委书记、董事长杨斌已对公司未来发展方向作出明确规划,强调将围绕提升投研一体化平台建设水平,完善以客户需求为中心的产品管理体系发力,同时将持续深化集团协同,积极融入东方证券“大财富”业务体系转型。成飞的加盟,无疑为这一转型蓝图注入了强劲动能。

2025年,对于东方红而言,构建资产管理业务的“四梁八柱”是其融入母公司“大财富”业务体系转型的核心任务。具体来看,将从五方面发力:一是不断提升投研一体化平台建设水平,二是进一步完善以客户需求为中心的产品管理体系,三是提高资金端的稳定性与丰富性,四是以合规风控赋能新业务和新产品的高效规范推进,五是不断完善数据驱动型的服务能力与平台体系。

资管猛将成飞加盟,倡导“不折腾”的文化

自2006年进入国泰君安证券从事投研工作,到率领国信证券资管完成从零到一的挑战,从业逾19年来,成飞始终奋战在资管业务一线。

2021年5月,成飞加入国信证券,任公司副总裁兼资产管理总部总经理,成为国信证券高管团队首位80后成员。他先后担任国信证券副总裁兼资产管理总部总经理,兼任国信弘盛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等,同时也在中国证券业协会投资者服务与保护委员会担任委员等职务。

掌舵国信资管期间,成飞带领团队,除聚焦主动管理外,大力发展FOF等特色业务,努力打造“投研、市场、产品”三大支柱,逐步构建资管品牌。任职期间,该公司资产管理业务收入稳步增长。2021年、2022年、2023年、2024年,国信证券资产管理业务手续费净收入分别为2.03亿元、3.21亿元、4.96亿元、8.20亿元。2021年以前,国信资管资管收入排名还在行业二十名以外,到了2024年上半年,国信资管的资管收入排名已跻身行业第八(协会排名)。

成飞对券商资管的发展路径有着深入思考。面对包括公募基金、券商资管、银行理财子及保险资管等机构在内的大资管行业竞争格局,券商资管如何走出一条差异化、特色化道路,成飞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券商资管要做最好的自己。”

他认为,过硬的投研实力、坚定不移的战略以及“不折腾”的文化,是券商资管机构长远发展的关键。伴随着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和居民财富结构的变化,券商资管也将面临策略、牌照和品牌等三方面跨越式挑战,如何在投研、市场和品牌等多维度打造核心竞争力,将成为成飞在东方红的新课题。

加盟东方红资管带来两大看点

在公司 “二次创业” 的关键转型期,如何看成飞加盟东方红资管会带来的变化?

一是理念契合与业务互补驱动战略升级。

成飞深耕资管固收领域 15 年,在国泰君安资管任职期间,“聚焦投研” 与 “客户导向” 的投资理念早已融入其职业基因。这与东方红资管的价值内核不谋而合:二者均以深度投研挖掘资产价值,将客户利益置于首位,理念层面的高度契合为后续合作奠定坚实基础。

从业务布局来看,东方红虽在权益投资领域长期深耕,但固收板块仍有提升空间。成飞的加入有望打破业务边界,凭借其在固收领域的深厚积累,强化固定收益与权益投资的协同效应,推动东方红构建更为多元的投资策略矩阵。

业界更关注的是,这位 “聚焦投研” 的资管老将,会如何将量化投资、跨境投资等新赛道纳入版图,为东方红开辟增长新曲线。

二是业绩方法论能否激活产品新动能?

对于资管行业发展,成飞发出过两个呼吁:

其一是券商资管需摒弃对无效规模地盲目追求和攀比,重视客户投资回报。这对于机构长远发展可能会有很大影响;其二是鉴于券商资管的客户群体比公募基金行业更为垂直,以高净值客户为主,服务需做得更加精细化。这番理念与成飞在国信证券的实战经验一脉相承 —— 自 2023 年起,国信资管连续领跑小集合产品发行市场,精准锚定高净值客户需求,以灵活策略实现差异化竞争。

反观东方红,其小集合产品曾有过辉煌时刻,2017 年东方红先锋 7 号、先锋 1 号的复权净值增长率亮眼,但近年来部分产品业绩承压。成飞的小集合产品运营方法论能否注入新活力,帮助东方红重拾小集合业务优势,成为衡量其加盟成效的重要标尺。

东方红探寻破局之道,从行业标杆到“二次创业”

回溯东方红发展历程,前身为东方证券资产管理业务总部,于1998年就开始从事资管业务。在2005年首批开展集合资产管理业务背景下,随着东方红1号集合资产管理计划发行,“东方红”品牌也由此诞生。

东方红资管自成立以来,至今发展已有15年。不仅是国内首家获批设立的券商系资产管理公司,也是业内首家获得公募基金管理业务资格的券商资管公司。

在资管行业的版图中,东方红资管曾成为行业标杆。在多位核心人物包括陈光明、王国斌、任莉、林鹏等构建的完善的价值投资体系下,团队成员各司其职、协同作战,一度将 “价值投资” 理念深度融入东方红投研与产品设计。

自2013年取得公募基金管理人资格后,公司成为市场上第一家发行长期封闭运作权益类基金管理人,通过不断的迭代创新,推出了如 “睿” 系列三年定开型、“恒” 系列五年定开型产品。

2017年,价值投资曾大放异彩,公司也迎来了首次创业周期的高光时刻,旗下多只产品业绩名列前茅。2016-2021 年,东方红管理规模实现了爆发式增长,从 249.4 亿元一路飙升至 2697 亿元,增长超 10 倍,成功跻身行业前列。

但随着灵魂人物出走、市场风格策略切换及营销与业务平衡等多方因素作用下,叠加市场风格剧烈切换,新能源、科技等新兴赛道崛起,东方红资管错失了一定的结构性机会。截至2024年底,东方红受托资产管理规模合计人民币2165.68亿元,其中公募基金管理规模人民币1661.69亿元。

如今,东方红将破局重心转向战略层面,锚定 “平台化、多元化、市场化” 三大方向,全面推进 “二次创业”,试图在资本市场变革浪潮中寻找新的增长曲线。

券商动态
财联社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合作
专栏
相关阅读
评论
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