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4月A股新开户192万户,同比增长30.6%,较1月增长22.57%; ②受市场震荡影响环比有所回落,但开户整体仍维持稳健态势,彰显中国投资者定力。
财联社5月8日讯(记者 陈俊兰)国新办发布会又一轮稳市促发展的金融政策引发热议,诸多券商予以高度关注。
5月7日上午,央行行长潘功胜、金融监管总局局长李云泽、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在国新办发布会上介绍“一揽子金融政策支持稳市场稳预期”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这也是继2024年9月24日之后,一行一局一会领导再次联合出席新闻发布会。
本次发布会上,央行宣布加大宏观调控强度,推出降准降息等三大类、十项举措;金融监管总局提出完善房地产系列融资制度等八项增量政策;证监会提出将突出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着力点,大力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等。如何看待这一系列组合拳政策的出台?将如何影响市场?
对此,多家券商研究所火速解读,综合各家券商观点解读来看,在内需压力与外部不确定性仍有待评估的背景下,“一行一局一会”出台了全面、清晰、务实的一揽子金融支持政策,释放出强烈的宏观调控信号,亦充分体现出中央对宏观经济形势的精准认知,有利于维持A股短期风险偏好。
重点一:政策组合拳稳预期提信心
本次发布会作为4月政治局会议后,金融三部委对相关政策部署的具体落实,备受市场瞩目。未来货币政策节奏、资本市场改革方向等关键问题,都能从此次会议中窥见重要线索,一系列政策组合拳的推出,旨在稳预期、提信心,为经济与市场注入“强心针”。
对于此次发布会系列政策,华泰证券研究团队总结为政策意图明确、针对性强。总量政策主要针对活跃资本市场、降低融资成本、释放地产需求。结构性政策主要致力于推动科技产业升级、促进消费、提振股市、稳定楼市、稳定金融体系,以及为困难企业纾困。此外,在美中关税大幅上升、外需不确定性上升之际三大金融监管机构联手举办发布会、并安排于A股开市前向市场集中宣布多项增量金融政策,其稳市场政策意图十分突出。
方正证券研究表示,此次政策组合拳是2025年“稳预期”的关键落子,三大金融部门政策协同发力,既体现短期政策稳增长的决心,又布局长期经济的转型升级。我们预计,随着流动性释放与融资成本下降将直接利好实体经济,二季度社融增速有望回升,基建、制造业投资等方向有望直接受益。当前中国经济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力大,随着长期资金的持续流入,未来资本市场将迎来持续向好的发展态势。
国泰海通策略团队认为,本次金融组合拳的推出,有望扩大流动性投放,降低融资成本,巩固房地产市场稳定态势。同时,金融支持工具将对大宗耐用品消费与服务消费带来提振,并强化对科技支持的导向。整体来看,科技创新与内需政策进一步明晰,盈利的不确定性有望改善。
万联证券研究所负责人、宏观首席分析师徐飞表示,此次发布会是对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政治局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强调加大宏观调控强度,推出一揽子货币政策措施,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为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维护资本市场稳健发展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
在谈及面对关税影响时,中金公司认为无论是企业还是市场,面临的最大问题都是不确定性。一方面,中国经济有长期增长空间,规模大、韧性足,中国的A股市场的估值也并不贵;但另一方面,关税影响可能带来经济增长的下行压力,对短期的企业经营和市场投资都带来较大扰动。经济出现走弱苗头,金融政策方面推出一揽子宽松政策,包括调整政策利率(调整政策利率在市场看来面临各类约束),及时出手有利于稳定市场信心。
重点二:继续坚定加码中长期资金入市
发布会对支持资本市场表态积极,各方合力稳市场稳预期,凸显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一揽子政策锚定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和中长期资金入市两大方面,既是在关键时期稳定投资者信心,又推动着资本市场投融资协调生态的形成,增强权益中长期配置价值。
广发证券资深宏观分析师钟林楠表示证监会指出“协同各方继续提升各类中长期资金入市规模和占比,抓紧印发和落实《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努力形成‘回报增—资金进—市场稳’的良性循环”。汇金公司资金与两项支持资本市场工具都具有一定的逆周期属性,保险与公募基金更加市场化,具有更强的顺周期特征。一方面利用逆周期资金形成预期锚,兜住风险下限;另一方面稳定盘活顺周期资金,引入活水,则整体有助于强化政策效果,提升资本市场弹性。
德邦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程强提到,中长期资金入市政策的本质,是通过制度设计扭转资本市场“重短、轻长”的失衡格局。除金融监管总局鼓励保险资金入市的政策外,证监会介绍将发布《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督促基金公司从“重规模”向“重回报”转变;多部门介绍将抓紧发布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和相关监管指引,支持上市公司通过并购重组转型等一系列改革措施,将有望加速改善投资者结构,进一步提升市场信心和估值水平,加强对企业尤其是科技型企业的全链条支持,体现资本市场支持新质生产力的战略定位。
徐飞指出,“科技创新”是此次发布会一揽子金融政策重点。结构性货币政策上,央行将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额度由5000亿增至8000亿,创设科技创新债券风险分担工具助力企业融资;金融监管方面,制定科技保险高质量发展意见提供保障;资本市场上,强调服务新质生产力,深化改革、保护投资者、增强制度包容性。徐飞认为,通过支持中长期资金入市、增强多层次市场体系的包容性、提振投资者信心等举措,将有助于市场风险偏好改善,以更大力度保障和支持资本市场的长期健康发展,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加力支持实体经济。
会议上提到,广受尊敬的投资家巴菲特今年即将退休,但价值投资、长期投资、理性投资、努力回报投资者这些基本理念不会“退休”。
中金公司管理委员会成员王曙光认为,这深刻体现了监管层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坚定决心:一方面着力提升上市公司质量,夯实资本市场健康稳定发展的基石;另一方面持续完善投资者保护机制,切实维护投资者合法权益。这不仅是对国际成熟投资理念的传承,更是中国资本市场走向成熟、迈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标志。
重点三:A股行情有望延续,“科技叙事”逻辑将更加清晰
会上证监会主席吴清提到“股市稳定关乎经济社会大局、关乎亿万投资者切身利益。”此次一行一局一会再次向市场释放金融加力支持实体经济回升向好、维护资本市场稳健运行的信号,证监会的部署体现了“稳预期、促转型、强根基”的三重逻辑,A股市场行情有望延续,而科技股的叙事逻辑将会更加清晰。
浙商证券固收团队表示,507一揽子货币政策措施是对冲关税冲击政策组合的开端,双降落地打开资金利率和短债下行空间,短期中短债表现好于长端,长债或有止盈压力。中期视角,债市主线回归交易基本面后,长债利率破前低的概率在增加。
对于系列政策的推出,华金证券总结为对市场趋势的影响偏正面,进一步夯实A股慢牛的基础。从分子端来看:提振内需、稳定外贸有利于改善经济和盈利预期。从流动性来看:短期可能进一步宽松。一是宏观流动性可能进一步宽松:首先,会议再提“适时降准降息”,短期降准等货币宽松政策可能实施;其次,会议提出创设新的货币政策工具。二是持续稳定和活跃资本市场,稳市资金可能持续流入。从风险偏好来看:存量政策加速落地、稳定和活跃资本市场等可能使得市场情绪低位修复。一是明确外部风险、存量政策加速落地实施等有利于打消市场对经济和盈利回落的担忧;二是稳定和活跃资本市场的政策意图有利于提升长期资金和活跃资金的入市意愿。从会议总体定调角度看:科技、服务消费、跨境电商、券商、地产链等可能受益。
财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发展中心总经理袁闯表示,4月份以来,A股和港股脱离回调区间后走出逐步向上的走势。进入5月份,在上市公司完成年报披露、关税冲击阶段性缓和的情况下,再加上宏观经济政策积极应对,A股与港股资产韧性较强,市场指数有望拾级而上、走出震荡上行的结构性行情。科技股经过3-4月份的调整,目前估值水平已经回归相对合理区间,市场交易拥挤度相比2月中上旬已明显降低,预计将会成为全年乃至未来几年的主线行情。
国泰海通策略团队认为中国股市升势远未结束,新兴科技是主线,金融周期是黑马。在外需压力验证的关键时间窗口,决策层再度明确扭转经济形势与支持资本市场的决心,中国政策的连续性将稳定风险前景,继续看多A/H股。
银河证券宏观团队表示结合近期外部冲击下,资本市场展现的强大韧性,他们认为在国内上市公司对美依赖度较低,且内部支撑政策持续加码基础上,中国资本市场对全球投资者吸引力度将持续提升。伴随降准、降息等流动性支持政策落地,后续国内股市将保持平稳增长态势,其中国内“科技叙事”逻辑也将更加清晰。
申万宏源研究团队提到政策布局和业绩关键验证期刚过,后续外需回落压力可能逐步显现,稳增长政策的落地执行成为影响资本市场主要矛盾。结构上,消费修复行情已有所演绎,一季报验证强化了业绩改善趋势的科技,也正在快速修复。但两类资产的后续持续性都有待观察。这个阶段,金融宽松集中落地与稳定资本市场强关联。这有利于维持短期风险偏好,有助于在关键窗口维持A股市场总体活跃。短期A股将演绎向上脉冲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