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
财经通讯社
打开APP
直击科创板机器人行业集体业绩会:供应链国产化率加速提升 工业领域仍面临激烈竞争
①参加业绩说明会的多家公司均表示,目前核心或大部分供应链环节已实现国产化,少部分需要进口的环节也正积极布局国产化方案;
                ②从机器人行行业整体来看,目前工业机器人行业市场竞争激烈,2024年出现“增量不增收、增收不增利”的情况。

《科创板日报》5月7日讯(记者 黄修眉)2024年度科创板机器人行业集体业绩说明会于昨日(5月6日)下午举行,瑞松科技、步科股份、埃夫特、奥比中光、兰剑智能五家公司参加。

《科创板日报》记者通过上证路演中心线上参会,并就市场关注的各家公司及其所在领域供应链国产化情况、2025年业务最新落地进展及未来经营规划、终端市场需求及当前行业最新趋势等进行提问。

多家公司核心供应链实现国产化

机器人供应链国产化率如何?关税政策是否给公司造成影响?工业机器人龙头埃夫特董事长、总经理游玮在接受《科创板日报》记者提问时表示,目前公司关键部件国产化率已达到95%以上,其中控制器的自主化率已达99%以上,只有少量元器件会采用进口

“关键零部件的国产化率和自主化率的提高对公司供应链安全可控及降本控费等方面有重大推动作用。公司在新产品开发和现有产品迭代过程中重视国产供应链的开发,以持续提升相关核心零部件的国产化率。”游玮表示。

瑞松科技是一家专注机器人、机器视觉、工业软件及智能制造领域的系统解决方案商。该公司董事长兼总裁孙志强回应称,瑞松科技目前在部分机器人、控制系统等方面仍以进口产品为主,其他环节大部分已实现国产供应,并实现自主生产。

孙志强进一步提到,“当前正处于制造业供应链进一步提升国产化的良好契机,公司的部分客户提倡产线现地化。若国产机器人技术能够达到要求,未来公司将会逐步进行国产化。”

工业移动机器人低压伺服供应商步科股份董事长、总经理唐咚提到,公司目前原材料进口比例较低,大部分材料都是国内采购。针对进口采购的部分原材料,公司也有相应的国产化方案。

3D视觉感知研发商奥比中光董事长、总经理黄源浩表示,经过多年技术攻坚与产业链垂直整合,奥比中光已构建“全栈式技术研发能力+全领域技术路线布局”的3D视觉感知技术体系,形成了覆盖核心技术和供应链的自主可控体系。

“公司已实现了从底层芯片架构、核心算法开发、一体化光机引擎到上层应用方案的完整技术闭环,在关键供应链环节均可实现国产化适配,已形成技术壁垒与生态护城河,并成为全球少数具备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解决方案商。”黄源浩表示。

全程智慧物流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兰剑智能董事长吴耀华亦向《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兰剑智能采购基本实现国产化,原材料供应链保持稳定。目前公司外销客户关税基本都由客户承担,关税政策对公司无直接影响。

工业机器人行业竞争激烈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备受市场关注的领域,机器人行业目前整体情况如何,公司在2025年有哪些新的项目进展,参加业绩说明会的各家公司均做出了回应。

埃夫特董事长、总经理游玮表示,根据睿工业MIR对2025年工业机器人下游行业需求机会预测分析可知,2025年预计在3C电子、汽车及汽车零部件、汽车电子、锂电池、半导体、家电、金属制品等行业出现新的增长机会。

“为支持市场开拓,埃夫特将推出重载机器人、重载SCARA平台产品等,进一步完善公司机器人产品组合。”游玮具体提到,“并且公司正推动机器人从‘专用设备’向‘通用智能体’转型。”

值得一提的是,埃夫特亦在2024年报中提到,根据睿工业统计数据,2024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承压,全年销量同比增幅仅3.9%。虽然国产机器人市场占有率实现了明显增长,但2024年的机器人行业出现了“增量不增收、增收不增利”的情况

兰剑智能董事长吴耀华回复《科创板日报》记者提问时称,从整体情况来看,目前行业竞争激烈,下游需求定制化明显,具备技术创新优势的企业依然能保持较好的盈利水平,而产品创新能力弱、同质化程度高的企业则面临较大经营压力。

针对兰剑智能是否有进一步布局人形机器人的计划,吴耀华回复表示,智能物流机器人和人形机器人的底层技术具有相通性,公司已经实施数千台AMR(自主移动机器人)落地项目。

针对公司是否有进一步布局人形机器人领域,步科股份董事长、总经理唐咚回应称,“目前,人形机器人技术正处在从实验室迈向现实应用、逐渐实现批量化的关键突破期。各关键技术都在持续迭代升级,电机及驱动只是人形机器人的关键部件之一,人形机器人的成熟还需要诸多产业链的共同努力。”

唐咚表示,步科股份已积极布局人形机器人赛道,为人形机器人提供无框力矩电机及关节模组平台部件等产品,已与国内部分头部人形机器人客户建立合作,并形成批量订单

唐咚进一步披露称,“目前,公司第四代无框力矩电机正在研发中,将在重量、工艺和成本等方向进一步优化。同时,在第四代后面,新一代产品已经开始预研,这些都是为未来的性能提升及高性价比做更充分的准备。”

机器人 直击科创板业绩说明会
财联社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合作
专栏
相关阅读
评论
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