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资讯获悉,近日,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BEST)项目工程总装启动仪式在合肥举行。记者了解到,随着用于总装装配的4根长达52米的400吨行车主梁运抵BEST施工现场,项目工程总装工作正式拉开序幕,比原计划提前了两个月。
一、我国可控核聚变领域近期频现突破
上半年来,我国可控核聚变领域进展不断。5月3日,媒体报道,“五一”期间,不少重大项目正加速建设,其中就包括大科学装置“夸父”;这一设施可以为未来我国的聚变堆建设,提供技术支撑和大型研发测试平台;目前“夸父”项目建设已经进入关键阶段,预计将于2025年年底全面建成。3月28日,中核集团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的新一代人造太阳“中国环流三号”首次实现原子核和电子温度均突破1亿摄氏度,进入燃烧试验新阶段。1月20日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的“人造太阳”(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成功实现1亿摄氏度1066秒稳态长脉冲高约束模等离子体运行。
华泰证券发布研报称,可控核聚变正从短期主题投资变成长期产业投资,预计未来几年全球每年有约2~3个核聚变装置建设投产,行业加速从0到1,产业链招标和订单有望迎来持续催化。可控核聚变反应的约束方式和原料组合众多,当前氘氚磁约束聚变仍是主流,占在运和在建约一半。磁约束托卡马克装置目前单位造价在100~300元/瓦聚变功率不等,我们按照每年新建2-3个装置,每个装置聚变功率50~100MW,对应未来可控核聚变每年的全球投资规模有望达到100~900亿元不等。
二、相关上市公司:合锻智能、融发核电、雪人股份
合锻智能核聚变业务主要致力于解决聚变堆复杂部件的研发制造,已经参与了聚变堆、真空室、偏滤器等核心部件的制造预研工作。
融发核电积极关注核聚变技术发展情况,并参与了前期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项目我国承制部分的个别部件制造工作。
雪人股份表示,可控核聚变领域如超导托克马克(人造小太阳)等多项大科学工程必须在液氦到超流氦温区环境下运行,氦气压缩机作为大型低温系统的核心部件,是实现大科学装置低温环境的主要手段。国家重大科研装备研制项目“液氦到超流氦温区大型低温制冷系统研制”所采用的是公司生产的“兆瓦级”大型的氦气压缩机设备,该项目可获得-271℃温度下百瓦级的制冷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