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4月1日至4月30日,共179家科创板公司获得机构调研。随着企业2024年报及2025年一季报的披露,资本市场亦迎来机构调研潮; ②除企业财报中披露的经营业绩外,机构重点聚焦了关税带来的影响及其应对措施、2025全年及未来几年业务规划发展等话题。
《科创板日报》5月5日讯(记者 黄修眉) 随着上市公司陆续披露2024年报与2025年一季报,市场迎来机构调研潮。
财联社星矿数据统计显示,4月1日至4月30日,共179家科创板公司获得机构调研。其中,按申万二级行业计算,半导体、医疗器械、自动化设备、软件开发、生物制品为4月机构最为关注的五大细分领域。
企业方面,机构调研数量超百家的公司共有31家。其中,澜起科技、爱博医疗、泰凌微、道通科技、金盘科技接受的调研机构数量最多,分别为338家、335家、322家、287家、262家。
美国关税影响及供应链国产化成机构关注重点
《科创板日报》记者注意到,受美国关税政策影响,投资机构对上市公司的海外布局情况十分关切。海外业务占比较高的科技与高端制造领域公司成为机构调研的重点对象。
从多家企业回应来看,尽管外部环境持续扰动,但真正决定企业能否穿越周期的,仍是其核心竞争力与全球化运营能力。
其中,道通科技专注于汽车智能诊断、检测分析系统及汽车电子零部件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
道通科技在接受投资者调研时表示,“目前越南工厂的产品主要销往美国,在目前的政策下,关税按10%征收。公司已宣布自5月1日起美国区域数字能源产品将涨价7%到10%,提价幅度有效覆盖现行10%基础关税负担及相关成本。”
道通科技还表示,从供应链角度来看,其在中国深圳、越南海防、美国北卡罗来纳州建立了三大生产基地。美国工厂已于2023年末投产,美国和墨西哥工厂可以使美国产销形成闭环,根据美墨加贸易协定,墨西哥的大多数产品将“享受零关税优惠”。
道通科技在欧洲、亚太、中东、南美等其他区域市场已相继取得了重要突破,预计2025年其他区域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美国市场占比将有所下降。
对于投资者提出的“关税政策影响下,如何判断眼科耗材(晶状体、OK 镜、隐形眼镜)国产化率提升趋势”这一问题,爱博医疗在接受投资者调研时表示,“从原材料和技术研发,到生产制造、质量管控,各环节均由爱博医疗独立完成,形成了高度自主可控的闭环体系。”
谈及关税政策对行业整体的影响,爱博医疗进一步说明称,当前,美国作为国际巨头人工晶状体的重要生产基地,为全球市场供应相当比例的产品。尽管行业内部分企业已构建多产地协同生产体系,但部分核心产品仍依赖美国本土工厂制造。
“在角膜塑形镜和隐形眼镜市场,部分品牌的产品完全由美国本土生产,凭借先发优势占据较高的市场份额。此外,国内厂商普遍使用的关键原材料同样依赖美国进口,一旦关税政策收紧,从原材料供应到终端产品流通的多个环节都将面临成本上升压力。”爱博医疗表示。
对于投资者关心的“材料国产化与供应链安全”问题,南亚新材在投资者调研时回应称:“上游原物料的自主可控对供应链安全至关重要。公司在高速领域已实现M8及以下等级产品原物料国产化。”
“目前,公司M7/M8等级原物料全国产化产品已实现批量交付。公司国产高阶原材料供应商与公司合作稳定,保供能力强,且其产品技术随着国产化产业链的发展而升级,我们相信能够满足未来AI发展所需。”南亚新材称。
企业经营规划与业务展望受关注度提升
国际领先的数据处理及互连芯片设计公司澜起科技在2024年报中更新了未来5-10年的发展战略,机构因此关注澜起科技制定该战略的考虑。
澜起科技在接受投资者调研时称,公司未来5-10年将专注于智算硬件底座中运力芯片的研发,“这是一个水到渠成的结果。在智算时代算力(xPU)不断提升的背景下,运力成为提升系统性能的短板,因此互连芯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对于机构关心的“E-bike领域未来3-5年的发展目标、资源投入以及产品推出规划情况”,九号公司在接受投资者调研时回复称:“基于欧洲市场年均500-600万辆、美国市场100余万辆的行业规模,公司确立欧洲为未来两到三年的核心战略市场。”
“目前欧洲市场各品牌占有率较为分散,公司凭借自身品牌优势和产品差异化竞争能力,目标是在该市场占据一定的份额。公司在电动两轮车上积累的智能化技术将在E-bike产品上复用,甚至有可能复制电动两轮车的月费模式,为用户提供多样化服务。针对欧洲的产品预计在年底推出。”九号公司表示。
无线物联网系统级芯片研发商泰凌微在接受投资者调研时表示,针对未来下游市场需求趋势,公司在端侧AI芯片、智能家居市场、办公市场、音频业务、游戏市场、汽车等领域拥有发展与布局的机会。
泰凌微还表示,“目前公司中国大陆之外的客户销售占比为约1/3,其中非美客户占了很大比重。同时,公司芯片产品中直接销售出口到美国本土的占比不到1%,对公司业绩直接影响极小。”
机构普遍关注上市公司业务中“AI+”相关内容
《科创板日报》记者注意到,尽管机构调研的各家上市公司专注于不同细分领域,但机构普遍关注了相关企业在“AI领域的业务拓展”或“原生业务是否会运营AI能力”等,而从多数公司的回应来看,各领域“AI+”已是大势所趋。
萤石网络近年来发力“端侧AI”。对此,机构重点关注该公司“发力的产品功能点和盈利模式”。
“公司正在做尝试,在常规智能家居摄像机上面增加DeepSeek及其他第三方大模型服务,现在还在β阶段,还没有全面放开。”萤石网络回复称,“在国内市场,智能家居摄像机的体量、在家居场景中的使用频次、粘性明显比智能音箱要高,我们希望把智能家居摄像机品类改造成为智能家居的交互性入口。”
中控技术正致力于转型成为“工业AI平台型企业”。
该公司在接受投资者调研时表示,其将进一步围绕机器人这一未来工厂的重要AI载体,针对流程工业领域的特殊性,围绕智能AI赋能传感器和执行机构,强化机器人的多模态感知能力,全面提升客户的数字化水平的目标。
索辰科技是一家专注于CAE软件研发、销售和服务的高新技术企业。
该公司在投资者调研中表示,公司在2025年3月公司对索辰开物系列,即物理AI产品及应用平台全场景解决方案进行了正式发布,涵盖了关键技术、软件、平台、实装产品以及物理实装实验基地,构建起一个完整且强大的工业AI生态系统。
索辰科技称,“公司一直坚定看好物理AI有望成为新一代AI的核心范式。几乎所有人都认识到,AI应该更广泛地应用到物理世界,而不是停留在互联网上,也不停留于机械臂、机器人关节、传感器等单纯的硬件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