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一季报披露完毕,财联社记者粗略统计,A股超4000家上市公司实现盈利,超700多家公司业绩翻倍增长; ②在AI浪潮和“扩内需”的政策助力下,半导体、高端制造等科技类企业以及消费类上市公司业绩增长强劲; ③民营企业,尤其各行业及细分领域的龙头公司表现亮眼。
财联社5月3日讯(记者 李洁)2025年前4个月,在销售持续低迷态势下,百强房企总体拿地金额却在增长。
据中指院统计,2025年1-4月,百强企业拿地总额3608亿元,同比增长26.6%。
从新增货值来看,绿城中国、中国金茂和保利发展位列前三。2025年1-4月,绿城中国以642亿元新增货值占据榜单第一,中国金茂以590亿元新增货值位列第二,保利发展新增货值规模为501亿元,位列第三。
分析人士指出,房企总体拿地金额出现增长,与房企调整投资思路有关。
据悉,今年头部房企普遍采取“聚焦核心、宁缺毋滥”策略,绿城、保利、金茂、招商蛇口、越秀地产等企业持续加仓一线及强二线城市核心地段,重点地块参拍企业数量增加且竞争激烈。
“这种投资分化源于头部企业与中小房企的资金实力差异,头部房企、国央企依托融资优势加速优化土储结构,而中小型房企受流动性约束持续收缩投资半径。这一格局预计推动优质土地资源向头部集中,行业集中度或进入新一轮提升周期。”克而瑞分析师认为。
与土地市场呈现“在核心城市精准投资”形成对比的是,前4月百强房企销售规模仍保持低位运行的态势。
中指院数据显示,2025年1-4月,百强房企销售总额为11198.6亿元,同比下降10.2%,降幅较1-3月基本持平。其中,4月单月百强房企销售额同比下降16.9%,较3月单月降幅有所扩大,业绩规模保持在历史低位。
“4月并非销售旺季,加之春节后需求集中释放后出现阶段性疲软,进一步拖累成交。尽管政策持续宽松,但宏观经济修复仍需时间,导致购房决策更加谨慎,观望情绪仍在。”一位房地产行业分析师称。
在销售持续低位运行情况下,房企梯队也在重构。前4月销售总额超百亿房企仅25家,较去年同期减少3家,五十亿房企52家,较去年同期减少5家。
具体来看,2025前4月,保利发展以876亿元销售额位列行业第一,绿城中国以710亿元紧随其后,华润置地以685亿元位居行业第三,中海地产以663亿元销售额降至行业第四,招商蛇口以497.8亿元位居第五。
而行业第六至第十名,分别是万科、建发房产、越秀地产、华发股份以及滨江集团,销售额分别为459亿元、428亿元、413亿元、357亿元以及332.9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房企普遍淡化2025年度销售目标,转向“以销定产”模式。
“从销售目标上看,代表房企对2025年销售目标较为谨慎,上市房企已鲜少提及具体销售目标,大多判断将维持在近年平均水平,说明房企不再唯销售金额论,将聚焦高质量发展部分,提升签约回款率,以优质项目修复毛利率。”中指研究院企业研究总监刘水表示。
事实上,随着4月25日政治局会议强调“持续巩固房地产市场稳定态势”,为后续供需两端政策加码奠定基调,楼市各项支持政策有望加快落实。
“预判5月,我们认为,成交总量规模或将延续低位波动,绝对量与4月持平或小幅微增,同比或与去年持平,延续弱修复态势。”上述克而瑞分析师指出。
其进一步表示,核心一二线城市中北京、上海、深圳、成都、杭州等受供给约束日益加剧,未来成交放量程度主要取决于高端住宅供应,若有区位佳以及产品力强的适销盘入市,短期内市场热度还将延续;武汉、天津等二线城市短期内市场有止跌企稳态势,后续成交有望延续稳中有增的弱复苏走势;还有部分弱二线和三四线城市短期内仍面临高库存难题,整体去化难言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