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披露去年年报的43家信托公司总营收800.24亿元,较2023年861.6亿元有所下滑,净利润表现同样从2023年的339.95亿元降至303.26亿元。 ②从信托资产产管理规模来看,头部效应持续明显,目前仅2家公司资管规模超2万亿,分别是华润信托和中信信托。
财联社4月30日讯(编辑杨斌 实习生刘杭俊)与大型银行相比,中小银行相对劣势,过去一年其经营业绩如何?
随着中小型的上市银行和部分发债银行陆续披露2024年年报,财联社梳理观察数据发现,在宏观经济温和修复、政策利率下行及债市走牛的背景下,中小银行通过债券投资显著增厚了非息收入,助力银行业绩增长。部分银行投资收益增长超过100%,令市场侧目。
2024年,中国债券市场持续走牛,10年期国债收益率逼近历史低点,利率债及中高等级信用债回报亮眼。多家银行通过加大债券配置力度,投资收益成为缓解息差收窄压力的重要支撑。
债券投资成为增长新引擎
据财联社不完全梳理,部分中小银行通过加大债券配置显著增厚了投资收益。如张家港银行和瑞丰银行的投资收益分别同比增长176.81%和100.52%,达到12.9亿、9.2亿;渝农商行亦接近倍增,达93.56%,录得投资收益41.99亿元。
2024年,平安银行实现非息收入532.68亿元,同比增长14.0%,对营收贡献的占比增至36.31%。年报显示,该行去年投资收益同比大增53.3%达246.04亿元,主要就是因为债券投资收益增加。
2024年,杭州银行非息净收入达139.24亿元,同比增长20.21%,成为营收增长的重要引擎。年报显示,其金融投资合计金额9,738.72亿元,较上年末增加978.10亿元,增幅11.16%;持有债权投资账面余额4,909.02亿元,债券投资占比超50%。数据显示其投资收益为73.24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16.75亿元,增幅29.66%。
常熟银行披露的年报显示,其2024年投资收益达14.94亿元,增幅56.03%,债权投资收益、其他债权投资收益分别增长843.66%和152.1%。
中金公司发布的研报认为,2024年四季度,债券市场利率下行速度加快,推动银行通过OCI账户进一步积累债券估值收益,并在年末择机兑现,转化为利润。据测算,2024年末上市银行通过OCI账户兑现的债券浮盈占净利润的比重达到17.6%,较2023年末的6.4%大幅提升,显示出债券投资在银行非息收入结构中的重要性持续上升。
投债市场风险显现
不过,随着此前债券收益率下行过快,投债的市场风险也在今年一季度开始显现,从部分中小银行披露的一季报可窥一斑。
厦门银行、贵阳银行等多家银行在一季报中提到,一季度债券利率快速上行,导致债券类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同比减少。
厦门银行在季报中表示,受银行间市场资金面收紧、风险偏好提升等因素影响,债券利率快速上行,债券类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同比减少2.24亿元;另外,受净息差同比收窄影响,利息净收入同比减少0.46亿元。
贵阳银行表示,净利润同比下降主要原因,一是本行持续向实体经济让利,叠加LPR利率下行带动新发放信贷资产利率下降,以及存量资产利率调降、资产结构调整等因素,利息收入同比减少;二是受债券市场波动影响,交易性债券投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同比减少。
就增速而言,一季度部分银行实现投资收益大幅增长。光大银行、青岛银行、贵阳银行的同比增速分别高达303%、189%、153%,投资收益额分别为72.13亿、10.28亿、11.34亿。不过,还有部分银行出现负增长,提示收益波动性仍存。如上海农商行、重庆银行投资收益同比增速分别下降14%、37%,投资收益额分别为7.31亿、5.09亿。
邮储银行研究员娄飞鹏表示,“综合来看,银行投资收益主要来源于债券投资、债权投资等金融资产交易。去年以来,债券市场整体行情向好,成为银行投资收益的重要增长点。同时,部分银行加大金融资产交易,也有助于增加投资收益。这些因素共同推动投资收益同比大幅增长。后续债券市场波动等加大银行债券投资压力,银行需要加大投研能力建设,做好投资资产配置,以稳定投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