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
财经通讯社
打开APP
中药材价格持续下跌 中成药企业一季度毛利率普遍回升
①康美中国中药材价格指数从2024年7月高点2253点附近跌至2025年4月30日的1782点左右,跌幅超20%;
                ②中药材价格的持续下跌,使得下游多家中成药企业一季度销售毛利率实现不同程度的提升。

财联社4月30日讯(记者 张良德 实习记者 代嘉然)2025年一季度,中药材市场价格延续下行趋势。在供需重构与政策调控的双重驱动下,中药材价格经历深度调整,为下游中成药企业带来了成本端的实质性改善。与此同时,中药行业集中度逐步提升,中成药企业毛利率普遍回升,行业盈利修复态势显著,一场价值重估的变革正在中医药领域悄然展开。

中药材价格下行:供需重构与政策调控双重驱动

过去的三、四年间,中药材市场经历了剧烈波动,价格犹如过山车般大起大落。进入2025年,市场正式步入深度调整期。

“药少了是宝,药多了是草。”这句行业俗话道尽了中药材市场价格波动的本质。今年,部分药材价格跌幅惊人,有的药材降价幅度甚至超过90%。

康美中国中药材价格指数自2024年7月的高点2253点附近,跌至今年4月30日的1782点左右,跌幅超20%,直观地反映出中药材市场价格的整体下行趋势。

康美中国中药材价格指数(图片来源:康美中药网)

有亳州地区药商告诉财联社记者,以猫爪草为例,今年三月的价格一度高达1100元/公斤左右,但随着产新季到来,价格迅速“跳水”,到了四月份,价格已跌至200元/公斤,短短一个月内下跌超过900元/公斤。

这并非个例,多种常用中药材价格均出现明显降幅。酸枣仁价格降幅超50%,原先价格超过1000元/千克,现在统货市场价格约480元/千克;白术(统货)价格降幅约55%,从前期180元/千克的高价回落至70元/千克附近;款冬花从800元/千克的高价掉到现在的80元/千克;芦根从50元/千克掉到现在的8元/千克;紫菀从100元/千克掉到现在的10元/千克,广藿香从32元/千克掉到现在的8元/千克。

供需格局的转变是此次中药材价格下行的主要原因。

供应端,前期中药材价格大幅上涨,让种植户看到了丰厚的利润空间,从而纷纷扩大种植面积。以白术、紫菀等品种为代表,产能过剩问题逐渐凸显。

而在需求端,中药饮片集采实施,医疗机构的采购通过集采渠道,流入市场的需求随之减少。而前期部分压货商贷款逐渐到期,这使得产地/市场供应商和压货商之间不得不竞相降价抛货,价格下跌也导致饮片厂、成药厂等采购商采购节奏减缓。

政策端也在推动行业加速洗牌。新版《中国药典》新增600余项中药标准,质量监管愈发严格,众多中小型饮片企业因无法达到标准要求而被淘汰。中成药集采和饮片集采价格均有较大降幅,进一步压缩了行业的利润空间,产业链部分压力传导到上游。

成本红利释放 中成药企业毛利率普遍回升

中药材价格持续下跌,让下游的中成药企业成为最直接的受益者,多家中成药企业今年一季度的销售毛利率实现提升。

嘉应制药(002198.SZ)一季度表现尤为突出,销售毛利率达到66.81%,而去年同期仅为54%,同比提高了12.81个百分点。这一方面得益于中成药制剂销售放量,另一方面公司核心产品双料喉风散所使用的人工牛黄、黄连、甘草等中药材原料价格自2024年高点以来已回落超过30%。

步长制药(603858.SH)、桂林三金(002275.SZ)、羚锐制药(600285.SH)、佛慈制药(002644.SZ)、汉森制药(002412.SZ)、马应龙(600993.SH)、江中药业(600750.SH)等药企的一季度销售毛利率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充分体现了中药材价格下跌带来的成本红利。

部分上市公司毛利率变化情况(数据来源:上市公司财报)

健民集团(600976.SH)今年一季度的毛利率从去年同期的42.50%跃升至57.61%,核心产品龙牡壮骨颗粒的原料党参价格从2024年高点150元/公斤降至105元/公斤,白术从180元/公斤跌至70元/公斤,五味子从70元/公斤跌至50元/公斤,其他原料价格也有不同程度下降。此外,据公司人士介绍,工业产品销售占比的提升也是公司整体毛利率上升的主要原因。

过去两年中,由于中药材原料价格持续走高,中成药企业成本压力不断攀升。片仔癀(600436.SH)、同仁堂(600085.SH)、佛慈制药、以岭药业(002603.SZ)等企业在去年半年报中均明确表示,中药材价格上涨导致公司原材料成本压力抬升。

多位亳州、安国药商对财联社记者表示,中药材行业存在周期性,行业约10年一个大周期,涨三年、落三年、平三年,虽然部分品种仍因供需关系使得价格仍有上涨,但大环境已进入回落阶段。由此看来,此次中药材价格的低价阶段或持续较长时间,中成药企业在成本控制方面将进入一个相对长期的宽松阶段。

财联社记者行业观察 中药
财联社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合作
专栏
相关阅读
评论
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