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
估值跌回C+轮 苏州“隐形独角兽”瑞博生物转战港股 |IPO直通车
科创板日报记者 余诗琪
2025-04-30 星期三
原创
①此前,瑞博生物曾启动科创板上市,拟募集资金16亿元,但在2021年5月,瑞博生物撤回了科创板上市申请,直到四年后的现在才转战港股。
②在2024年,瑞博生物通过合作获得的收入是1.34亿元,贡献了九成营收。
创投日报
关注

编者按:在资本市场的浪潮中,首次公开募股(IPO)一直备受瞩目,它是企业发展的关键里程碑,也是投资者关注的焦点。

自2025年3月开始,由财联社与《科创板日报》联合出品的创投日报正式开启“IPO直通车”栏目,我们将对话企业创始人、天使创投人,为您全方位呈现IPO的台前幕后;我们将搭乘“直通车”,深入企业、奔赴路演现场,第一时间为您带来最鲜活的IPO进展、最专业的解读分析。

不管您是企业家、投资者,还是资本市场的关注者,“IPO直通车”将是您洞悉IPO市场的重要窗口,共同见证资本市场的风云变幻 。

《科创板日报》4月30日讯(记者 余诗琪)日前,苏州瑞博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瑞博生物”)正式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中金公司与花旗担任保荐人。这家深耕小核酸药物研发18年的企业,曾于2021年折戟科创板,如今转战港股,试图在资本市场的助力下,加速其核心产品商业化进程。

估值跌回C+轮

瑞博生物、圣诺医药、舶望制药被称为国内小核酸药物领域的“三剑客”。在这三家公司中,瑞博生物是融资轮次最多、规模最大的。

瑞博生物成立于2007年,公司公开的A轮融资是在2015年,当时核心管线RBD1007获得了IND(临床试验)批准。首轮融资就吸引了源星资本、磐霖资本、联想之星等机构,A轮估值就有4.56亿元。

之后的B轮、C1轮、C2轮融资,瑞博生物的估值以每轮增长10亿元的节奏推进,2020年C2轮融资完成,公司的估值已经达到31.5亿元,国资背景的先进制造产业投资基金和头部机构高瓴资本以及产业界的华润医药产业基金都进入到股东名单中。

C2轮也是瑞博生物单轮融资最大的一轮,近十家机构联合投资了4.54亿元。在这轮之后,瑞博生物单轮融资没再超过3亿元,估值增速也开始回落,C+轮、D轮的估值分别为35.5亿元、36.1亿元。

之后,瑞博生物启动了科创板上市,拟募集资金16亿元,用于药物研发项目、补充运营资本。不过在2021年5月,瑞博生物撤回了科创板上市申请,直到四年后的现在才转战港股。

科创板的失利并没有让瑞博生物停下融资的脚步。2022年、2024年,公司分别完成了E1轮、E2轮融资,合计规模约3.19亿元,公司估值一度来到了48.7亿元。

但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2024年、2025年,瑞博生物都出现过股权转让的情况,在这几次股权转让中估值普遍在36亿元左右,而且今年最近一笔交易中估值是几次中最低的,只有35.8亿元,几乎和五年前的C+轮持平。

估值的波动既反映了市场对小核酸药物商业化前景的审慎,也凸显了瑞博生物在研发投入与盈利模式间的平衡难题。

靠授权合作“输血”

和大多数生物医药公司一样,瑞博生物仍处于亏损中,2023年及2024年,公司营收分别为4.4万元和1.43亿元,研发开支则高达3.16亿元和2.80亿元,净亏损累计超过7亿元。

瑞博生物的核心产品都布局在小核酸药物领域,公司聚焦心血管、代谢、肝脏及肾脏疾病领域,拥有6款处于临床试验阶段的自研药物,覆盖7种适应症,其中4款已进入II期临床。

小核酸药物在理论上可靶向传统药物分子无法成药的靶点,具有研发周期短、临床开发成功率高的优势,但目前实际研发风险高、进度慢,国内尚无产品成功上市。海外市场由Alnylam、诺华等企业主导,国内竞争者也包括圣诺医药、腾盛博药等。

对于市场来说,这是个存在诸多不确定的未知领域,需要不少试错机会。因此,大药企的思路普遍是从小核酸Biotech引进管线,获得一定边际弹性,信达生物、康诺亚、君实生物、华东医药、浙江医药都通过外部合作的方式开发siRNA新药。

这给瑞博生物带来了机会。2023年12月,其与勃林格殷格翰合作开发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MASH)疗法,总交易金额超20亿美元;同年,授权齐鲁制药在大中华区开发抗PCSK9小核酸药物RBD7022,交易总额超7亿元。

但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合作的交易金额是按照不同的里程碑节点,进行结算。在2024年,瑞博生物通过合作获得的收入是1.34亿元,贡献了九成营收。

对于瑞博生物来说,授权合作是现阶段资金的重要来源,从长期来看,支撑公司发展的核心还是推动当家产品快速获批。目前进展最快的核心产品RBD4059是全球首款靶向凝血因子XI(FXI)的siRNA药物,用于治疗血栓性疾病。

与传统抗凝剂相比,RBD4059通过选择性抑制FXI,可在降低血栓风险的同时减少出血副作用,且患者仅需每季度给药一次,显著提升依从性。该药物目前已进入II期临床,若成功上市,有望填补抗血栓治疗领域的空白。

按照瑞博生物的规划,2025年2月,RBD4059在瑞典用于治疗冠状动脉疾病的2a期试验完成患者入组,该实验预计将于2025年底前完成。一般从临床II期试验完成到产品获批上市还需要3-5年时间,而且从II期到III期整体成功率不足30%。以此推算,瑞博生物离真正的商业化还有不短的距离。

特别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相关企业家
联系Ta
联系企业家
为保护双方个人信息请联系您的专属助理进行接洽
我再想想
点击复制
复制成功,请去微信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