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
财经通讯社
打开APP
总书记调研智元机器人 从实验室到生活场景 上海人工智能再跃升
①智元机器人联合创始人彭志辉携智元灵犀X2、精灵G1等核心机器人产品与场景算法参加调研交流。
                ②人形机器人是未来最有希望通向通用人工智能的物理形态,智元机器人把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融合,让机器人拥有了“大脑”,带动零部件产业链能力的提升,生产从实验室手工生产升级为工厂规模化量产。

《科创板日报》4月30日讯(记者 陈美) 4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上海考察时强调,上海承担着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历史使命,要抢抓机遇,以服务国家战略为牵引,不断增强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和高端产业引领功能,加快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

《科创板日报》记者获悉,智元机器人联合创始人&CTO彭志辉携智元灵犀X2、精灵G1、远征A2等核心机器人产品与场景算法参加了调研交流。

面对总书记的调研, 彭志辉表示:“作为一名具身智能行业的从业者,感受到了总书记对行业发展的高度重视和殷切关怀,内心感到非常激动、温暖。”

“智元非常重视AI能力的发展,在今年三月发布了首个通用具身基座大模型——智元启元大模型(GO-1),同时自去年12月至今,已经发布了多个开源数据集和开源工具,希望借此进一步全面降低具身智能开发门槛。智元将持续推动具身智能行业‘AI+本体’的全栈技术发展,从产品、技术、生态多方面来共同推动行业发展,提升中国具身智能的全球竞争力。”

彭志辉表示,人形机器人作为最复杂的机器人系统,是未来最有希望通向通用人工智能的物理形态,也是这两年国际科技领域竞争的热点。

“智元机器人把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融合创新,让机器人拥有了‘大脑’,不仅在技术上实现了自立自强。还带动了零部件产业链能力的提升,生产从实验室手工生产升级为工厂规模化量产,整体降本提效进步明显。”

以关节技术举例,彭志辉介绍称,关节直接影响机器人的运动性能,相比于两年前,其峰值性能提升了一倍,国产化率达100%;灵巧手也从11个自由度,提升到20个自由度,能模仿人手的高级运动功能,具备初步感知能力。

依托技术和产业链的进步,以应用为导向,机器人正积极融入各类生产生活的场景。

在作业能力方面,智元精灵可以进行垃圾分类。它的大脑是国内首个具身智能大模型,自主研发,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它会利用人类动作视频来学习,已经学会了一些基本技能,比如自主擦桌子、倒茶、叠衣服等。当机器人手的应用范围扩大后,它能做的事情更多,未来会成为居家、养老、办公的好帮手。

工业场景上,“大脑”研发出来后,可以一脑多形部署在设备上,赋能传统行业,比如这个机械臂正在进行工业仪表盘装配。它通过强化学习算法,仅凭少量人类示范和自动试错,在1-2小时内学就能会复杂技能,包括像这样精密装配需要双臂协调的动态作业。目前汽车工业有 80%实现了自动化,剩下的部分传统自动化替代不了,要靠“具身大脑”驱动的机器人来完成。

《科创板日报》记者注意到,今年具身智能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培育生物制造、量子科技、具身智能、6G等未来产业。政策利好的同时,具身智能技术也迎来全面突破。一方面,大模型技术的发展为具身智能注入“通用认知能力”。通用具身基座大模型的提出,使得机器人实现从“单任务编程”到“自主环境感知-决策-执行”的跨越,任务泛化效率大幅提升;另一方面,机器人核心零部件的国产化突破推动供应链体系的逐步完善和机器人本体成本的持续下降,全面提升机器人的国产化水平和全球竞争力。

机器人 人工智能
财联社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合作
专栏
相关阅读
评论
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