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
财经通讯社
打开APP
国泰海通并表后业绩首秀!罕见凭借负商誉因素,助力净利增近4倍
①一季度公司营业收入同比增加47.48%,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同比增加391.78%;
                ②高管承诺12个月不减持成为这次公告的一次看点,基于对公司未来发展前景的信心及对公司价值的认可;
                ③凭借合并优势实现业绩跃升,市场格外关注整合初期的协同效应。

财联社4月29日讯(记者 林坚)国泰海通证券翻牌后的首份季报最新出炉。

根据国泰海通证券4月29日披露的一季报显示,一季度公司营业收入117.73亿元,同比增加47.48%;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122.42亿元,同比增加391.78%;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32.93亿元,同比增加60.65%,总资产增加61.58%。

图为国泰海通证券一季度业绩表现,总资产增长62%。

净利润增幅达到近四倍,“国泰君安证券+海通证券”正式并表后,确实从财务指标层面,显现“航母级”券商诞生的意味。以总资产来看,国泰海通证券位居第二,中信证券以1.79万亿元位居榜首,国泰海通以1.69万亿元紧随其后,排名第二。

总资产排名前十的其他券商分别是:华泰证券以8232.54亿元位列第三;广发证券以8146.17亿元排名第四;中国银河以7499.80亿元位居第五;中金公司以6732.01亿元排名第六;申万宏源以6714.80亿元位列第七;招商证券以6612.88亿元排名第八;中信建投以6005.06亿元位居第九;国信证券以5062.11亿元排名第十。

图为上市券商一季报情况一览。

从营业收入和净利润来看,国泰海通证券以117.73 亿元的营业收入位居行业第二,仅次于177.61 亿元的中信证券,二者相差还是有一定距离;从净利润来看,国泰海通证券接近是中信证券的两倍,排名第一;从增长率看,国泰海通证券归母净利高于中信证券,不过需要看到,国泰海通证券一季度归母净利与扣非净利有较大差值,且倍数增幅主要原因是吸收合并产生负商誉,因此,除去负商誉等因素外,公司的扣非归母净利润增幅与同行券商相比并无太大差异。其中,中信证券在行业内长期处于领先地位,业务布局和综合实力雄厚,此次业绩也在高基数基础上实现了稳定增长。

不过值得关注的是,按照国泰君安和海通证券2024年末模拟的财务数据,合并后公司资本实力已位居行业第一,不少券商非银研究员点评,公司作为头部券商有望抓住市场机遇,强者恒强。整体来看,此次凭借合并优势实现业绩跃升,市场格外关注整合初期的协同效应。随着后续业务融合的深入及战略布局的推进,新公司未来在资本市场的表现值得持续观察。

也就在一季报披露的同时,国泰海通证券还发布公告,宣布公司A股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首次授予部分第三个限售期和预留授予部分第二个限售期解除限售条件成就,解除限售的限制性股票数量近合计近2780万股,占公司当前总股本的0.31%,将在5月8日上市流通。关于这个股权激励计划,财联社记者在2024年12月底在《国泰君安股权激励计划再次执行,四大关注点聚焦2780万限售股如何解锁》有过报道。

目前来看,高管承诺12个月不减持成为这次公告的一次看点。公告显示,公司高级管理人员自愿性承诺,基于对公司未来发展前景的信心及对公司价值的认可,在本次公司A股限制性股票解除限售上市流通之日起12个月内,不以任何方式减持公司A股股票,亦不会要求公司回购所持公司A股股票。

对于国泰海通证券下一步的发展,也受到多方的期许。4月11日,国泰海通证券重组更名上市仪式在上交所举行。上海市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贺青致辞表示,国泰君安、海通证券的合并重组,对于助力金融强国建设、增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竞争力和影响力、更好引领证券行业创新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

对于后续的发展,国泰海通证券董事长朱健有过最新表态,称将继续推动改革深化提升、实现高质量发展,全面增强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积极研究谋划新战略、涵养厚植新文化、系统构建新架构,加快打造具备国际竞争力与市场引领力的一流投资银行。

财富管理、交易投资等业务较大幅度增长

一季报表现抢眼,国泰海通证券在一季报内有了具体阐述。对于营业收入增长47.48%,国泰海通证券解释称,主要是金融工具投资收益净额、经纪业务手续费净收入同比增加,而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变动比例达391.78%,系吸收合并海通证券产生的负商誉带来营业外收入增加。

国泰海通证券总结业绩表现的主因既有并表的因素,细化来看更是财富管理、交易投资等业务均实现较大幅度增长有关。从业务端来看,一季度业务收入情况如下:

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同比增幅为47.94%;

经纪业务手续费净收入同比增幅为76.96%;

投资银行业务手续费净收入同比增幅为10.25%;

资管业务手续费净收入同比增幅为27.20%;

利息净收入同比增幅为97.93%;

若按“自营收入=投资收益-对联营企业和合营企业的投资收益+公允价值变动净收益”计算,自营业务收入同比增幅为68.74%。

基于长远来看,合并后公司规模效应有望凸显。从业务端来看,财富管理领域,整合国泰君安的经纪业务与海通证券的客户网络,让国泰海通证券形成覆盖更广的服务体系,提升资产配置能力;投行业务方面,结合双方在科创板和国际化业务的优势,预计在科技创新、生物医药等产业中占据更大份额。机构业务上,权益衍生品与FICC(固定收益、货币及商品)业务的互补,可能推动交易规模和收入增长。

根据2024年年报的模拟数据显示,国泰海通证券经纪业务手续费净收入118.22亿元,位居行业第一;投资银行业务手续费净收入46.03亿元,位居行业第一。据Wind数据统计,自科创板推出以来至2024年末,两家公司合并累计服务104家企业登陆科创板,承销规模超2000亿元,均位居行业第一。

截至目前,新的组织架构也成为合并的关注项,更是业务如何创收、增收的要点。就在今年4月3日晚间,公司明确新的公司组织架构,设立了财富管理、研究与机构业务、投资银行业务、固定收益业务、权益业务、信用业务、金融科技等7个业务或管理委员会,设置41个总部部门。整合后有上海、浙江、北京、深圳、广东、江苏等44家分公司。新的组织架构致力于构建强大前台、专业中台和集约后台,全面提升公司客户服务能力和综合实力。

证券行业内首个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

业绩表现不俗背后,这次股权激励计划的解锁受到关注。这是2020年新修订的《证券法》生效后,证券行业内首个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若按照国泰海通层面来看,也是公司落实上海区域国资国企综改的创新举措。

2019年,上海市政府发布经国务院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的《上海市开展区域性国资国企综合改革试验的实施方案》,提出遵循中央关于完善国有金融资本管理指导意见的精神,在上海地方国有金融上市公司探索股权激励试点。2020年3月,新修订施行的《证券法》第四十条规定,实施股权激励计划或者员工持股计划的证券公司从业人员,可以按照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的规定持有、卖出本公司股票或者其他具有股权性质的证券。

2020年6月7日,国泰君安首次发布A股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旨在进一步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实现对核心团队的长期激励与约束,使其利益与公司长远发展更紧密地结合,实现企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为实现激励效果,公司以股东回报、高质量发展、对标行业领先企业为导向,在计划中设置了归母净利润、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金融科技创新投入、综合风控指标等具有较高挑战的业绩考核指标。

此前发布的公告显示,激励计划考核期的2021年至2023年,原国泰君安达成了全部业绩考核挑战目标;激励计划考核目标达成后,2024年原国泰君安业绩指标实现全面增长。该计划通过构建股东、公司、核心员工的利益捆绑机制,实现了公司利润、资产质量和股东收益提升的预期目标,为国泰海通建设一流投行打下了坚实基础。

大金融
财联社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合作
专栏
相关阅读
评论
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