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
财经通讯社
打开APP
量化女将田汉卿退休谢幕,一手搭建华泰柏瑞量化投研体系,谁接棒?
①“巴克莱三剑客”之一的田汉卿因年龄退休,官宣卸任在管基金;
                ②曾一手搭建起华泰柏瑞的量化投研与团队体系;
                ③谁来接任?早在几年前已有安排。

财联社4月29日讯(记者 闫军)公募行业又见投资大咖退休,这一次是量化投资女将田汉卿。

4月29日,华泰柏瑞基金公告称,公司副总经理田汉卿因退休卸任在管的10只基金,因副总经理一职还未公告卸任,不过,从一口气卸任的节奏来看,离任副总也是随后的事情。

从增聘信息来看,华泰柏瑞对田汉卿退休后基金的管理早有安排,自2020年开始,其管理的基金陆续增聘为双基金经理模式,多数产品在田汉卿退休离任后,由共管基金经理接任,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产品运作的延续性与平稳性。

即将退休,量化女将卸任所有在管产品

4月29日,华泰柏瑞旗下10只基金发布基金经理变更情况,公司副总经理田汉卿因退休离任了所有在管产品。

田汉卿是知名量化投资经理,她在2004年毕业后即进入巴克莱全球投资(BGI),是量化投资巨头BGI为数不多的华人基金经理之一,曾担任BGI亚洲(除日本)量化团队主要负责人之一。

因均出自量化界的“黄埔军校”巴克莱,在国内公募领域,田汉卿与景顺长城基金黎海威、富国基金李笑薇并称“巴克莱三剑客”。

2012年8月,田汉卿加入华泰柏瑞基金,一手建立起公司的量化投资团队并搭建了相应的量化投研体系,在投资策略上,华泰柏瑞量化团队定位于“基于基本面的量化投资模型”,通过多因子模型追求较为持续稳定的超额收益。

据介绍,随着近年来A股上市公司的迅速扩容与市值水平的不断下沉,2018年起,华泰柏瑞量化团队着手短期量化模型的研发。2020年,团队完成了模型搭建、回测分析、模型评估,结合团队此前在基本面量化模型领域的优势,开发了以技术面因子为主、基本面信息为辅的华泰柏瑞短期量化模型。后又经过超过两年在自有资金专户产品上的实盘检验、在策略表现相对稳定后,将短期量化模型逐步应用在华泰柏瑞中证1000指数增强基金、华泰柏瑞中证2000指数增强基金公募量化产品上面。

自2013年10月起,田汉卿担任公司副总经理至今。卸任前,田汉卿在管规模32.72亿元,

管理时间最长的华泰柏瑞量化增强混合也是回报率最高的,任期回报为205.81%。

接任者有谁?陆续已有安排

从公告来看,尽管一次性卸任了10只产品,新聘基金经理的产品却不多。仅华泰柏瑞量化增强、华泰柏瑞中证500增强策略ETF分别增聘了盛豪、笪篁,与徐帅宇、柳军共管。其余产品来看,基本上是共管基金产品,田汉卿卸任后,由另一位基金经理单独管理。

在业内看来,基金经理退休是有时间可预期的,因为公司应对也会更从容一些,从增聘共管基金经理来看,田汉卿管理的这些产品,自2020年5月到2023年9月期间,陆续增聘了徐帅宇、盛豪、笪篁、凌若冰等基金经理,采用共管的模式,一方面是可以“以老带新”,帮助年轻基金经理成长,另一方面,在田汉卿退休后,共管基金经理继续管理有利于产品风格的延续与稳定。

据接近华泰柏瑞基金相关人士介绍,除田汉卿外,华泰柏瑞量化与海外投资部目前共有14位成员,其中公募基金经理8人,研究人员6人,团队成员拥有丰富的海内外投资经验,同时人员结构较为稳定,形成了完整的人才梯队建设。

田汉卿曾在采访中表示“量化投资是团队作战。投研一体、各司其职、相互配合。”华泰柏瑞量化团队一直以来采用团队合作的模式,形成了深度协同的投资框架,基于扎实的量化模型进行投资组合构建和产品日常运作。

公募基金行业走过27年发展历程,深度见证并参与行业起步到蓬勃发展的的公募高管、基金经理“老将”陆续进入“退休潮”,行业也迎来新老交替的时刻。

不完全统计显示,去年以来,包括国海富兰克林基金董事长吴显玲、先锋基金副总经理兼首席信息官吴越、广发基金董事长孙树明、交银施罗德基金董事长阮红、国联安基金总经理王琤、海富通基金董事长杨苍兵等基金公司高管陆续退休。

公募基金动态
财联社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合作
专栏
相关阅读
评论
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