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华源证券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9.96亿元,同比由负转正,实现归母净利润1.69亿元,扭亏为盈。 ②华源证券经纪业务手续费净收入2.76亿元,同比增279.1%,自营收入为3.14亿元,该业务实现扭亏。
财联社4月29日讯(记者 赵昕睿)在券商资管转型与改革关键时点下,公司高管变更背后更是牵动着行业新动向,近期,中大型券商资管子公司掌舵人的密集变更,让资管条线更多高管与业务变动浮现。
集中在4月末,已有国信资管、海通资管以及国泰君安资管陆续公布董事长卸任公告,相继成为业内关注焦点。
4月24日,国信资管公告,成飞不再担任公司董事、董事长,公司推举由方强代任董事长一职。
4月24日,路颖因工作安排卸任董事长,由国泰君安资管副董事长陶耿接任董事长一职;4月25日,左秀海不再代行副总经理,由国泰君安资管副总裁叶明任职副总经理(主持工作)。
4月25日,国泰君安资管公告,谢乐斌因工作调整不再担任董事长,由陶耿接任。
三家券商掌舵人调整的背后,原因各有不同。国信资管原董事长成飞卸任一事传闻已久,而 4 月东方红总经理张锋的离任,资管老将成飞加盟东方红流程或加快推进,这背后是个人职业发展选择的结果。
国泰君安资管与海通资管的掌舵人变更,则与国泰君安和海通证券的合并事宜紧密相关。目前,陶耿同时挑起了海通资管和国泰君安资管董事长两副重担,被视为整合期的关键人事布局。
据券商公告统计,截至目前,年内已有包括招商资管、山证(上海)资管、华泰资管、申万宏源资管、万联资管、海通资管、中泰资管、兴证资管、广发资管、东方资管、国信资管、国泰君安资管等12家券商资管子公司高管队伍均有新调整。除上述3家券商资管掌舵人卸任外,总经理、副总经理的调整也不在少数,涉及个人原因、工作调整、退休及任期届满等缘由。
3家掌舵人变更,资管今年如何布局?
在资管行业深度变革的浪潮中,券商资管核心职位调整引发市场高度关注。新管理团队将如何带领企业在激烈竞争中破局突围,或从近期披露的2024年财报中可窥见部分答案。
国信证券的资管业务近年来一直是其业绩增长的重要引擎。2024年,公司在巩固固收、权益等传统优势策略的同时,积极探索创新策略,成功发行挂钩黄金的“固收+”、挂钩衍生品的指数增强等新产品。今年3月21日,国信证券资管子公司正式开业,公司透露将加速推进产品恢复发行工作,提前谋划产品布局,为资管业务再攀高峰奠定基础。
另一边,国泰君安与海通证券整合落地后,变革自上而下全面铺开。目前,两家资管子公司高层团队已完成调整,子公司合并事宜也在稳步推进。回顾2024年,国泰君安持续强化投研核心竞争力,深化公私募产品销售协同,并不断完善产品矩阵,扩大固收产品线的期限与策略覆盖范围。
作为合并后的开局之年,国泰君安资管业务锚定新方向,将进一步加强投研能力建设,加快产品创新与多元化布局,优化大类资产配置策略,同时加速融入集团财富管理体系,力求在新的市场格局中抢占先机。两大券商资管的战略布局与人事调整,正成为行业变革的缩影,其后续发展动态仍值得持续关注。
年内高管变更背后,更多源于组织调整
继2024年退休潮后,2025年上半年的人事变动更凸显行业整合与市场变化驱动下的主动调整特征。年内,除三家券商资管子公司掌舵人更迭外,总经理、副总经理层级的变动覆盖10家机构,折射出行业格局重塑的迫切需求。在多位高管变动中,以下几位均为新任。
值得注意的是,在新任高管中,中泰资管姜诚与兴证资管郑方镳在新任副总经理的同时,均兼任权益投资核心岗位,或显现公司对权益板块的战略升级意图。
年内来看,1-3月为变动高峰,凸显行业步入活跃调整期。从人才流动来看,业内呈现“内外双轨”的特征。内部提拔方面,兴证资管将原总经理助理郑方镳擢升至副总经理;外部引进的,则包括山证资管聘任浦银安盛前副总经理李宏宇、甬兴证券资管引入原山证资管许煜。这种“内培外引”的用人策略,既延续了公司业务发展的连贯性,又为团队注入市场化创新基因。
从变更缘由来看,组织调整因素占比可观。工作安排、任期届满、正常人事调整等因公司组织层面因素导致的变动占比较大,体现出券商资管子公司基于自身战略规划、管理需要等对高管团队进行的主动调整 。
资管行业将面临多重挑战,如何增厚营收?
在资管行业深度变革的浪潮中,2025年的券商资管正陷入“危”与“机”交织的复杂局面。公募费率改革持续压缩利润空间,自监管推动降费以来,权益类产品管理费率大幅下滑,对以管理费为核心的传统盈利模式形成冲击,倒逼券商在低费率环境下寻求破局之道。
与此同时,资管新规过渡期结束后,超万亿规模的大集合产品面临清算或公募化改造,部分产品因投资策略僵化、牌照资质不足,在转型中被迫清盘,导致规模与客户资源双重流失,尤其是保证金产品领域的困境更为突出。
在市场竞争加剧的背景下,头部机构凭借资源与品牌优势加速跑马圈地,中小券商的生存空间不断被挤压,行业“马太效应”愈发显著,新一轮洗牌已然开启。
然而,危机之中亦蕴藏机遇。回顾2024年,券商资管已在困境中布局,主动管理能力意识显著增强,私募资管产品规模实现提升。具体来看,行业还在以下三方面发力突围:
一是在业务创新上,券商资管加速突破。除了推出“固收+”、多资产、全天候策略等创新产品外,部分中小券商聚焦REITs、碳中和债券等细分赛道,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基金投顾与ETF业务成为两大核心抓手,前者重塑盈利模式,后者借助费率优势深化与基金公司合作,共同构筑创新业务增长极。
二是在业务协同方面,券商充分发挥全牌照优势,强化资管与经纪、投行等板块的联动效应,为客户提供一站式综合金融服务,实现资源共享与协同发展。
三是在科技赋能领域,券商资管积极拥抱数字化转型。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提升智能投研效率,同时加强线上服务平台建设,增强客户对资管服务的认可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