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
财经通讯社
打开APP
手持订单已排产至2028年,中船动力主机厂如何跟上交付节奏?|公司调研
①今年一季度,中船动力利润总额同比增长224.17%。记者采访获悉,中船动力手持订单已排产至2028年;
                ②中船动力下属中船三井目前甲醇主机正式订单已有44台。生产效率方面,预计每年会有5%以上的提升。

财联社4月29日讯(记者 胡皓琼)造船行业的高度景气,让船舶配套主机的制造厂商跟着忙了起来。中船集团旗下中船动力手持订单已排产至2028年,“今年春节后,明显感觉到工作量变大了。”中船动力下属中船三井现场相关负责人告诉财联社记者,“厂房堆存区也快放不下了,我们从生产策划、提交发运、现场管理等方面多管齐下,确保生产有序平稳。”

财联社记者近日实地探访中船三井看到,一台已完成预总装的主机,正在厂房内,由运输车运至总装区域。该区域还有10台主机在建造,处于满产状态,部分主机处于试车阶段。厂房内外的堆存区域,均放满了零部件、承运托架和待发运的主机。据现场工作人员介绍,厂房内正在建造的还有当前全球最大功率的双燃料发动机,主机高度有五六层楼高。

中船三井户外堆存区域,存放着大型分段(财联社记者摄)

中船动力是中船集团旗下中国动力(600482.SH)的子公司,业务遍布全球近120个国家和地区,低速机国际市场占有率居世界第二。今年一季度,公司新接订单超年度计划数的30%,营业收入、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均超24%,利润总额同比增长224.17%。

中船三井便是中船动力的低速机业务“生产主力军”之一,现场工作人员还表示,中船三井当前年产量超过300万马力,在国内低速机主机厂中名列前茅。

甲醇主机正式订单已有44台,手持订单已排产至2028年

尽管今年以来,船厂新接订单量受美国301调查等因素影响有所下滑,但从在手订单数据来看,中国船厂的订单数量仍最多。

克拉克数据显示,在中国的船厂订单截至今年4月初,共有3583艘(93.3 m.CGT),其中,扬子江造船、江南造船、扬州中远海运重工等船厂订单已排至2029年后,沪东中华已有LNG运输船订单排至2031年。

财联社记者还采访多家国内船厂了解到,船厂主机基本为外购主机,有来自韩国现代的,也有不少来自“中船系”。

“当前,中国船厂不少订单来自海外船东,在主机选择方面,除了船厂的选择外,也会考虑船东需求。从中船三井的情况来看,公司客户有不少来自国外,包括达飞、马士基和地中海等世界知名航运公司。”中船三井技术中心部长徐赵刚对财联社记者表示。

中船三井正在建造的大型甲醇双燃料发动机(财联社记者摄)

新造船市场上,甲醇燃料动力和LNG燃料动力仍是船东替代燃料的两大选择。根据DNV AFI(可替代燃料洞察)平台的最新数据,今年3月,共新增了25艘使用替代燃料动力的船舶订单,其中12艘为甲醇燃料动力船,7艘LNG燃料动力船。

据徐赵刚透露,截至3月底,中船三井甲醇主机意向订单已有74台,正式签订合同的有44台。整个产品台位计划已经排至2028年。除了甲醇燃料主机外,LNG燃料主机订单也已排至2028年。

据了解,中船三井订单主要包括LNG双燃料动力、传统的柴油机、还有甲醇双燃料主机。以甲醇双燃料主机为例,一季度建造交付的大功率甲醇双燃料船用主机CPGC/CMD-WinGD 10X92DF-M-1.0-LPSCR(以下简称“10X92DF-M”),具有低能耗、高可靠性、智能化等优势,甲醇替代率超95%,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超7.5%,颗粒物排放下降超90%。

产能存提升空间 多燃料并存是目前航运业的主流选择

中船三井低速机制造的产量、生产效率,也在逐年提升。

值得关注的是,主机建造也与船舶建造类似,很难实现全产线的自动化生产。每一系列的主机,都有不一样的配置和性能要求,因此主机的建造也只能实现部分零部件的自动化生产。为此,中船动力主要通过精益化管理的方式,提高生产效率。

“目前主机占用台位的时间,是限制产能的主要因素。”徐赵刚进一步表示,按正常产品交付时间来看,一般一台主机在占用台位时间在30天以上。后续公司计划通过信息化举措提升效率,可以将占台位时间压缩至25天以内,以此来建造更多的主机。

针对此前业内对主机厂产能紧张问题的担忧,徐赵刚表示,公司通过对生产任务的提前策划,在技术准备、零部件供应链建设和生产资源补充等方面提前布局,每年预计会有5%以上的全员生产效率提升,基本不会出现主机交付节点不能满足船厂需求的情况。

中船三井主机建造区域(财联社记者摄)

从船舶主机燃料选择来看,市场保持多燃料并存的趋势。

中船动力甲醇发动机项目经理董晶瑾告诉记者,中船动力已获得不少甲醇双燃料发动机订单。“接下来我们会根据客户需求,进行型谱化研发制造。有了这台主机的研制经验,无论是小一些的,还是用于全球最大2.4万标箱集装箱船的甲醇双燃料主机,我们都可以快速建造。”

董晶瑾透露,目前流程上研发和制造环节并行,公司还在10X92DF-M的基础上,同步研发X82机、X62机、X52机等机型,基于已有的甲醇机开发经验以及试验台架,这些机型的研发周期会相对10X92DF-M大幅缩短。

主机的研发,亦是与时俱进的。除了甲醇主机外,在航运业绿色转型之路上,市场也逐渐出现了氨燃料动力船相关订单。董晶瑾表示“未来两年,我们将推出适配更多船型的甲醇发动机,并加速氨、氢等清洁燃料技术的商业化落地,为全球船东提供灵活、可持续的解决方案。”

“实际上,不论是LNG、甲醇还是氨燃料,都是航运业为了应对碳排放,寻求的替代燃料,各自有各自的优势,目前三种燃料都无法完全互相替代,对于远洋船而言,此三种燃料已然是短期内的最佳选择。具体选用何种燃料动力,主要还是根据船东自身的需求来判断。”董晶瑾说。

财联社记者公司调研
财联社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合作
专栏
相关阅读
评论
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