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电路板(PCB)素有“电子工业之母”之称,在全球电子信息产业蓬勃发展的大背景下,该行业的发展格外受关注。过去一年,车规级FPC/HDI仍延续着亮眼的增长,AI技术快速发展亦持续引爆高端PCB市场需求,相关厂商充分受益。
2025年一季度,在经历医疗行业调整周期后,迈瑞医疗(300760.SZ)交出了一份颇具含金量的成绩单。尽管同比受高基数影响,但其82.37亿元的营业收入和26.29亿元归母净利润实现了环比13.76%和154.85%的显著提升,标志着这家中国医疗器械龙头已步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更为重要的是,公司三大主营业务之一的IVD(体外诊断)业务表现亮眼,海外高端客户持续突破,叠加全球首个临床落地的重症医疗大模型,都为公司跻身全球医疗器械前20名的战略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拐点将至:环比改善超预期,AI赋能高端突破
一季报数据清晰显示,迈瑞医疗的核心经营指标正在向好。从营收结构看,国际业务收入占比已达47%,在去年同期增长30%的高基数上,过去两年国际业务仍保持15%的复合增速,其中发展中国家市场增速更高达19%。
这种全球化布局有效平滑了单一市场的波动风险,体现了公司"全球视野"战略的前瞻性。这也是公司在当前发展中国家汇率波动、本土保护主义盛行、关税贸易壁垒等不稳定性因素情况下,海外业务仍展现出强大韧性的底气所在。
从现金流和运营效率看,公司在医疗设备招标回暖的背景下,一季度国内收入实现环比50%以上的增长。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近日公布的海南省2024年超长期特别国债“以旧换新”项目医疗设备集中采购项目中标结果显示,其超声设备采购标段已完成。据了解,该项目共分为4个标段10个采购包进行招标,合计招标200套超声设备,总预算高达1.9亿元,最终中标总金额近1.19亿元。其中,迈瑞医疗中标7个包共计160套超声设备,中标总金额接近9900万元。
这意味着此次超声招标中,迈瑞的市场份额高达80%,显示出在行业整顿后更加规范的市场环境中,公司的产品竞争力与品牌影响力进一步凸显。
此外,根据迈瑞医疗过去30年全球运营的历史经验表明,通常医疗采购活动下半年会比上半年更活跃,因此公司收入表现应为上半年的收入少于下半年。
迈瑞医疗认为,如果医疗设备的月度招标数据能呈现出持续改善的趋势,同时考虑到过去两年带来的上下半年收入基数偏离的问题,公司有信心国内业务将从今年三季度开始迎来重大拐点,“公司预计2025年上下半年的收入将回归到’前低后高’的分布情况,并呈现出逐季度环比改善的趋势。”
而AI技术的深度融合成为驱动公司经营质量提升的关键变量。公司推出的全球首个临床落地重症医疗大模型——启元重症医疗大模型,已实现病情问答、建议生成、病历撰写和重症知识查询四大核心功能。这一创新不仅有效缓解医护人员短缺压力,更推动公司从单一设备供应商向"设备+IT+AI"的智能医疗生态系统服务商转型升级,创造了差异化竞争壁垒。
迈瑞医疗董事长李西廷表示,以“数智化”为支点,迈瑞也将在2025年继续代表中国医疗力量,撬动全球医疗科技的广阔市场,吹响医疗平权时代的号角。
IVD业务表现亮眼:技术创新构筑护城河
在三大主营业务中,IVD板块近年来的高速增长尤为值得关注。通过对业务数据的深入分析,可以发现迈瑞在该领域的技术创新具有典型示范意义,AI技术的深度应用也功不可没。
资料显示,迈瑞医疗2024年推出的基于神经网络的患者数据实时质控(NN-PBRTQC)技术创新性地将人工智能、大数据算法与传统的患者数据实时质控相融合,以解决传统模型灵敏性不高、假报警多、参数难选择的问题,实时监测系统质量。
该系统能够准确地识别出试剂、校准、质控品等失控场景,通过与MT8000设备自动审核等功能联动,拦截受失控影响的样本,避免因报告不准确导致的临床误判和患者投诉,大大提升了检验科的工作效率和报告准确性。
公司体外诊断领域的融合创新成果同样值得高度关注。首先是基于大模型技术的C·Lab Bridge专家解读系统2.0。该系统深度融合样本状态智能识别结果、反应过程全程数据、患者信息和诊疗信息,通过大模型精准推理,结合可生长的真实案例数据库,为医护人员提供高质量的检测结果处理和报告解读建议。目前,公司正与重点客户共同深入评估结果处理建议和报告解读质量,不断优化系统性能。同时,从凝血项目推广到生化、免疫相关临床诊疗关键项目,后续公司将持续积极拓展更多项目及应用领域。
还有MT 8000全实验室智能化流水线。该款智能化流水线支持多学科(生化、免疫、凝血、血球等)设备连接,促进更多专业联合检测,也构建了一个跨学科的自动审核平台;搭载机器视觉、NN-PBRTQC、PDR光测平台、VU-Mix涡旋-超声混匀、PBRTQC等创新技术,帮助客户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治疗的有效性,推动医院医疗服务的高质量发展。
这些创新背后是公司持续的研发投入——常年保持营收约10%的研发强度,在全球设有12大研发中心,拥有超过5200名研发工程师。
正是这种技术积累,使得迈瑞产品迭代加速,产品类型也不断丰富,并在高端领域接连实现重要突破。
2025年第一季度,在体外诊断领域,迈瑞医疗推出了幽门螺杆菌IgG抗体检测试剂盒、S100蛋白测定试剂盒、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测定试剂盒、单纯疱疹病毒2型IgG抗体测定试剂盒、单纯疱疹病毒1+2型IgG抗体测定试剂盒、单纯疱疹病毒1+2型IgM抗体测定试剂盒、血管紧张素Ⅰ测定试剂盒等新产品。截至2025年3月31日,迈瑞医疗化学发光免疫试剂NMPA已上市产品90个,CE已上市产品94个。在生命信息与支持领域,公司推出了肠内营养泵、等离子电切专科方案、中央监护系统BeneVision CMS等新产品与解决方案。在医学影像领域,公司推出了Vetus E5动物专用便携式彩超等新产品。
截至2025年3月31日,公司累计申请专利11977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8605件;共计授权专利5973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2979件。
迈向全球TOP20:双循环增长引擎已启动
可以看到,迈瑞医疗的长期发展战略已清晰呈现"双循环"特征——在国内医疗新基建与国际市场突破的双重驱动下,公司跻身全球医疗器械前20名的目标具备扎实支撑。
国内市场方面,多重政策红利持续释放。
今年1月,《关于2025年加力扩围实施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的通知》明确加力推进设备更新。一季度,广东、河北、江苏、辽宁、甘肃等多省推进县域医共体设备更新采购工作,海南、福建、安徽、广西、河南、苏州、呼和浩特等多地设备集采项目也正常推进。
根据企业预警通的数据,地方专项债、尤其是用于支持医院新改扩建和设备采购的医疗专项债,其报告期内的发行规模同比实现较快增长。据企业预警通的统计,2025年3月医疗专项债规模为253.57亿元,同比增加42.18%,环比增加34.46%;2025年第一季度,医疗专项债规模为565.12亿元,同比增加29.10%,环比增加174.06%。
这些资金将主要用于支持医院新改扩建和设备采购,为医疗设备行业注入强劲动能。
与此同时,医院仍有大量新改扩项目,根据瑞达恒和公司统计,2025-2027年预期竣工的项目数量仍有超过2800个,考虑项目执行节奏和新动工医院仍有增加,医疗新基建周期逐步延长,将形成持续的设备采购需求。
据公司统计,从迈瑞可及市场的角度来看,截至一季度末,国内医疗新基建待释放的市场空间仍有超过200亿元。而这有利于迈瑞这样具有全产品线优势的龙头企业扩大市场份额。
国际市场的发展空间仍然很大。
迈瑞医疗认为,今年国际市场有望延续快速增长的趋势,其中占国际收入三分之二的发展中国家将引领增长。即便剔除高潜力种子业务,目前公司三大产线在发展中国家的平均市占率也仅为高个位数,远远低于国内市场的市占率水平。发展中国家市场本身仍有庞大的增长潜力。为了抓住这一风口市场的历史性机遇,公司仍在不断倾斜资源,全方面加大投入,预计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发展中国家都将是拉动公司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去年公司国际收入占比实现了明显提升,预计未来几年国际收入占比有望持续提升。
据悉,经过二十多年的国际化发展,迈瑞已经搭建起涵盖营销、用服、研发的海外本地化平台,并将持续加强海外本地化生产能力,拓展全球本地化网络布局和全球仓网布局,公司已在全球13个国家布局了本地化生产项目,这对于加快迈瑞在海外公立市场和中大样本量客户突破上有着重要意义。
除此之外,AI技术的应用将成为重要增长杠杆。启元重症大模型在中国顶级医院的成功实践,为公司踏入生命科技的更多领域,例如探索大模型在急诊、麻醉科、影像科、检验科等科室的智能应用奠定了基础。
从全球排名来看,迈瑞医疗从2020年的第36位提升至2023年的第23位的排名跃迁,不仅是一个企业的成长故事,更是中国医疗器械行业整体崛起的缩影。从一季度数据观察,迈瑞医疗正展现出强者恒强的发展态势。在国内医疗需求持续释放、国际市场结构性机遇的背景下,随着医疗数智化转型浪潮的深入,迈瑞率先构建的"设备+IT+AI"生态系统有望重新定义行业标准,为全球医疗体系提供更具价值的"中国方案"。
展望未来,随着三季度国内业务拐点的到来,以及国际市场本地化、高端化战略的深入推进,迈瑞医疗正向着全球前20强的战略目标大步前进。而其在医疗AI领域的前沿布局,更可能为公司打开全新的成长空间,值得投资者长期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