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航发动力Q1实现归母净利润约751万元,同比下降95.15%; ②公司业绩大幅下降主要因较高研发投入、财务费用压力; ③公司将毛利率下降归因为新产品利润贡献尚未显现等因素。
财联社4月29日讯(记者 王宏)近日保险公司陆续公布了偿付能力报告。2024年受益于投资市场回暖,财险业经营状况有所好转。但财联社记者注意到,海峡金桥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海峡保险”)偿付能力报告显示,其2024年延续净利亏损局面,全年累计亏损7738万元。
据统计,海峡保险成立9年以来累计亏损超10亿元。营收方面,2018年跨过4亿规模收入大关后,近两年来其营收规模徘徊不前。持续的亏损下,海峡保险急需补充资本金,财联社记者注意到,2024年公司已在股东大会上提出了增资扩股的议案,但有五分之一的股份投下反对票。业内人士指出,当前行业处于转型深水区,中小财险公司的竞争还会进一步加剧,中小险企承保压力依然较大。
财联社记者就公司经营问题先后联系了海峡保险偿付能力报告联系人、公司行政部,均未得到回复。
2024年季度收入越高,净利润亏损越多
财联社记者注意到,2024年一到四季度,海峡保险净利润分别为-2433.78万元,-772.59万元、-1297.95万元、-3233.86万元,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亏损,季度保险业务收入越高,净利亏损越多。
实际上,2024年财险行业受益于资本市场表现,经营状况有所好转。在已有数据统计的85家财险公司中,有67家盈利,占比超七成。
综合成本率、综合费用率以及综合赔付率均是反映财险公司经营效益类指标,其中综合成本率是财险公司经营成本的综合体现,高于100%意味着公司处于亏损状况,能全面反映公司在承保业务方面的成本控制和盈利能力。
业内人士指出,对于财险公司,综合成本率在95%至100%之间是相对合理的范围,大型财险公司具有较强的风险管理能力和成本控制能力,综合成本率一般接近于95%;小型财险公司由于业务规模较小,固定成本相对较高,综合成本率可能接近100%,只要不长期大幅超过100%,仍可认为处于合理经营状态。
据不完全统计,2024年已披露的74家非上市财险公司四季度综合成本率平均值为107.34%。财联社记者注意到,2024年一季度到四季度,海峡保险综合成本率分别为113.93%、112.96%、114.95%和115.46%,均超过了110%,呈现攀升趋势,并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金融监管总局数据显示,2024年四季度末,保险业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为199.4%,财产险公司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为238.5%,海峡保险均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成立9年累计亏损超10亿,增资扩股计划股东意见不一
海峡保险于2016年8月23日获批开业,是福建本土首家也是唯一一家国有法人全国性保险公司,由福建省投资开发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联合福建发展高速公路股份有限公司等7家大型国有及民营企业发起设立,其中国有资本占比80%。
海峡保险首期至今的注册资本均为15亿元,成立以来,海峡保险还没有发生过持股5%以上的股东及其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关联方、一致行动人变更的情况。
2015年福建省保险业累计实现保费收入777.6亿元,规模居全国第12位;保费比上年增长19.3%,增速全国第八。开业时任海峡保险董事长的王非曾表示,将发挥地方法人主体保险公司决策链短、机制灵活的优势,提供更接地气的现代保险服务。依托股东在福建基础设施开发、大中型项目建设中的探索积累,为福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一系列专属风险解决方案,填补市场空白。
业务收入方面,开业初期海峡保险2016年和201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0.4亿元和2.19亿元,到2018年营收规模翻倍至4.6亿元,后面逐年攀升,到2020年达到5.97亿元的规模。但从2021到2023年营收规模开始徘徊不前。
净利润方面,海峡保险开业以来累计利润亏损超10亿。2016年-2024年,海峡保险净利润分别为-0.15亿元,-1.16亿元、-1.12亿元、-0.9亿元、-0.86亿元、-2.77亿元、-0.99亿元、-1.37亿元以及-0.77亿元,累计亏损10.11亿元。
持续亏损会导致资本金消耗,补充资本金成海峡保险的当务之急。财联社记者注意到,通过外部融资补充资本金已经在海峡保险规划之中,但股东并未达成统一意见。
2024年4月29日,海峡保险召开了该年度第一次股东大会,审议了海峡保险关于《资本规划(2024-2026)》的议案、海峡保险关于增资扩股计划的议案以及海峡保险董事会换届选举议案。
值得注意的是,关于资本规划议案和增资扩股计划的议案出现了反对意见,反对票代表的股份数为3亿股,占15亿股总股份的比重达到五分之一。
有保险业人士对财联社记者表示,2024年财险业整体来看综合成本率有所改善,整体盈利水平受益于资本市场有所提升,但行业整体还处于转型深水区,头部聚集加剧,中小公司的竞争还会愈发激烈,新的业务转型方向和模式还在摸索之中。
“今年财险行业的存量竞争还会进一步加剧,尤其体现在车险及传统非车险业务上;财险公司的经营业绩分化会继续加剧,中小险企的承保压力依然巨大,承保端改善的空间有限”,上述业内人士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