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华源证券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9.96亿元,同比由负转正,实现归母净利润1.69亿元,扭亏为盈。 ②华源证券经纪业务手续费净收入2.76亿元,同比增279.1%,自营收入为3.14亿元,该业务实现扭亏。
财联社4月29日讯(记者 王晨)根据天眼查信息显示,就在4月28日,瑞银证券的市场主体类型已由“中外合资”正式变更为“外资独资”,成为继摩根大通证券(中国)、高盛(中国)证券、渣打证券(中国)及法巴证券(中国)之后第五家外资全资控股券商。
瑞银集团持股比例由67%提升至100%,通过收购北京市国有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所持33%股权实现全资控股,标志着中国金融业开放再进一步。
自2006年进入中国市场以来,瑞银多次增资并借助2020年取消外资股比限制的政策红利加速独资化进程,最终于今年3月28日获证监会备案许可。瑞银亚太区总裁表示,全资控股将助力其抓住中国财富管理及跨境业务机遇。
当前,外资独资券商阵营扩容至五家,国际投行正依托全球资源布局细分领域,而政策持续优化也为外资机构在华展业注入更强信心。
不仅外资券商扩容,截至目前,已有9家外资独资基金公司获准在华开展业务,其中贝莱德基金、富达基金、路博迈基金、施罗德基金、联博基金、安联基金等6家为2020年取消基金公司外资股比限制政策出台后新设的公募基金。
历时多年终圆“独资梦”
瑞银证券的独资化进程早有铺垫。早在2006年,瑞银集团便通过重组北京证券,以20%的持股比例进入中国市场,成为首家通过直接注资获得国内券商牌照的外资机构。此后十余年间,瑞银通过多次增资逐步提升股权比例。2020年4月,中国证监会取消证券公司外资股比限制后,瑞银加速推进独资计划,最终于今年3月28日获得中国证监会对全资控股事项的备案许可,并于一个月内完成工商登记变更。
此次股权交易的核心,是瑞银集团从北京市国有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手中收购其持有的33%瑞银证券股权。交易完成后,瑞银证券成为继摩根大通证券(中国)、高盛(中国)证券、渣打证券(中国)及法巴证券(中国)之后,第五家外商独资券商。业内人士指出,瑞银证券的独资化不仅是其自身战略布局的关键一步,更映射出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坚定步伐。
瑞银亚太区总裁Iqbal Khan表示:"全资控股瑞银证券标志着我们在亚太区开展一体化战略取得了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他进一步指出,“这不仅让我们抓住中国金融市场开放带来的巨大机遇,还可进一步参与中国的财富创造。中国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只要政策保持稳定,国际投资者的参与热情不会减退。”
政策红利助推外资加码
近年来,中国金融领域开放政策密集落地,为外资机构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2018年以来,中国证监会陆续取消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和期货公司的外资股比限制,允许外资独资经营。2023年,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优化外商投资环境加大吸引外商投资力度的意见》,明确提出支持外资金融机构依法合规开展业务。
政策东风下,国际投行加速“落子”。摩根大通、高盛等机构率先完成独资化转型,渣打证券和法巴证券则分别于2023年初和2024年获批成立独资券商。瑞银证券的加入,进一步壮大了外资券商的阵营。分析人士认为,外资机构通过独资模式可更灵活地整合全球资源,提升在华业务竞争力,同时也将推动中国资本市场与国际规则接轨。
瑞银中国区总裁及瑞银证券董事长胡知鸷表示:“近二十年来,瑞银逐步拓展业务范围以满足和服务客户的需求,尤其是在跨境业务领域。通过瑞银证券,我们将持续为投资者提供进入中国市场的便捷渠道,同时也为中国客户提供连接国内外市场的机遇。我们期待未来在华业务取得持续成功。”
外资独资券商阵营扩容至五家
目前国内已有五家外资独资证券公司,分别是摩根大通证券(中国)、高盛(中国)证券、渣打证券(中国)、法巴证券(中国)以及瑞银证券,这些券商丰富了国内证券市场的竞争格局,也体现了外资机构对中国市场的长期看好。不同于早期合资券商聚焦投行业务,新晋外资独资券商正依托母集团优势,在财富管理、跨境服务、衍生品等细分领域展开错位竞争。
摩根大通证券(中国)作为中国首家外资全资控股的证券公司,凭借摩根大通在国际金融市场的经验和资源,积极拓展中国市场业务,在证券承销、财务顾问等领域表现活跃,为国内外企业和投资者提供专业的金融服务。
高盛(中国)证券是高盛集团的全资子公司,高盛(中国)利用高盛集团的全球网络和专业优势,为中国企业提供跨境融资、国际业务拓展等服务,同时也为国际投资者参与中国资本市场提供渠道,在高端投资银行服务领域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渣打证券(中国)由渣打银行(香港)有限公司全资设立,业务范围包括证券经纪、证券自营、证券承销以及限于从事资产证券化业务的证券资产管理。渣打集团首席执行官温拓思曾表示,把握中国机遇一直是渣打集团的核心战略。
法巴证券(中国)有限公司成立于2024年4月15日,由法国巴黎银行全资出资设立。2025年是法巴证券展业的第一年。公司将结合集团在国际市场的丰富资源和经验,推动跨境证券服务,为境内外客户提供多元化的金融服务。
值得关注的是,外资独资券商并非“高枕无忧”。中国资本市场具有独特的监管环境和投资者结构,外资机构需在合规、人才本土化、客户资源拓展等方面持续发力,部分外资独资券商虽拥有国际投行的基因,但在国内投行业务的市占率仍相对有限。如何将全球经验与中国市场实际结合,将是其未来发展的关键。
三家外资券商正在申请设立中
近年来,中国逐步放宽外资金融机构准入限制,从合资到控股,再到独资,政策门槛的降低为外资机构提供了更清晰的发展路径。越来越多的外资机构纷纷将目光投向中国,积极寻求在华业务拓展的机会。
日本瑞穗证券株式会社独资设立瑞穗证券(中国)有限公司的申请在稳步推进中。2024年9月6日,证监会披露对其申请文件提出反馈意见,这意味着瑞穗证券进入了审批的关键阶段。
1月17日,城堡证券(中国)有限公司的设立申请材料获中国证监会接收,这一动作显示出全球知名的高频交易机构对中国证券市场巨大潜力的认可,并期望通过设立本土券商,深入参与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
花旗证券(中国)的申请也于2月4日获得证监会反馈。花旗证券(中国)有望借助花旗集团的全球平台,为中国客户提供全方位的跨境金融服务,包括跨境投资银行、全球市场交易等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