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
联想、云锋投的派格生物要港股IPO了 账上现金只剩2656万 核心产品面临GLP-1“大混战”|IPO直通车
科创板日报记者 余诗琪
2025-04-28 星期一
原创
①派格生物先后完成了10轮融资,公司估值从最初的40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2924万元)增长至40亿人民币,估值增长超过百倍。
②公司最接近商业化的是核心产品PB-119,这是款GLP-1受体激动剂,已于2023年获中国国家药监局受理新药上市申请,预计2025年一季度正式上市。
生物制药
关注

编者按:在资本市场的浪潮中,首次公开募股(IPO)一直备受瞩目,它是企业发展的关键里程碑,也是投资者关注的焦点。

自2025年3月开始,由财联社与《科创板日报》联合出品的创投日报正式开启“IPO直通车”栏目,我们将对话企业创始人、天使创投人,为您全方位呈现IPO的台前幕后;我们将搭乘“直通车”,深入企业、奔赴路演现场,第一时间为您带来最鲜活的IPO进展、最专业的解读分析。

不管您是企业家、投资者,还是资本市场的关注者,“IPO直通车”将是您洞悉IPO市场的重要窗口,共同见证资本市场的风云变幻 。

《科创板日报》4月28日讯(记者 余诗琪)日前,派格生物医药(杭州)股份通过港交所聆讯,计划发行不超过1.405亿股境外上市普通股,由中金公司担任独家保荐人。

值得注意的是,这不是派格生物首次通过港股聆讯。在今年1月28日,派格生物曾通过港交所的上市聆讯,但之后却无疾而终。在此之前,派格生物的的IPO之路也是十分曲折。2021年,公司曾准备在科创板上市,计划募资25.38亿元,但经历两轮问询后在2022年4月IPO被终止,才转战港交所。

10轮融了13亿

和曲折的IPO之路不同,派格生物在一级市场上算得上是“明星公司”,背后不仅有联想之星、云峰基金这样的互联网资本,还吸引了苏州BioBay旗下的元生创投,以及产业资本天士力医药、泰格医药等,在10轮融资中募资超过13亿元,估值达到40亿元。

派格生物在一级市场的成功与创始人的经历分不开关系。公司创始人徐敏出生于医药世家,从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毕业后,去到哥伦比亚大学医学院担任分子识别中心及生理与医学系研究员,攻读生物物理学博士学位。

在1996年博士毕业后,徐敏加入新加坡汇亚集团担任上海代表处首席代表,负责医药行业的风险投资和项目孵化,当时国内的医药产业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

派格生物的起源可追溯至2001年,徐敏当时将研究方向聚焦于代谢紊乱等慢性病领域,但受限于融资环境,公司发展一度举步维艰。转机出现在2008年,名信中国成长基金通过一次路演注资120万美元,加上苏州生物医药产业园(Biobay)提供的50万元启动资金,派格生物正式落地,成为Biobay最早一批入驻的企业。

值得注意的是,名信中国成长基金不仅是派格生物的首个外部投资者,还通过早期的多轮融资巩固了其第一大外部股东的地位,累计出资约1470万元,获得了公司9.5%的股权。按照最后一轮40亿元的估值粗略计算,账面回报已超3亿元。

此后,联想之星、君联资本等机构相继入场,其中联想之星在2014年的B轮和C轮融资中分别投入100万美元,这也是联想之星重点布局医疗健康后的第一个医疗项目。

随着研发进展的推进,派格生物的融资规模持续扩大。最大的一轮融资是在2020年11月,云锋基金联合盈科资本、泰福资本、元禾控股、前海母基金、元生创投、等多家机构完成7.83亿元的战略投资。云锋基金还曾公开表示,看好公司在慢性代谢疾病领域的长期潜力。

从2008年到2023年,派格生物先后完成了10轮融资,公司估值从最初的40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2924万元)增长至40亿人民币,估值增长超过百倍,也来到了IPO的关键节点。

核心产品“混战在即”

需要注意的是,派格生物的发展相当“烧钱”。招股书显示,截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公司已动用89.76%的融资资金。

作为一家专注慢性病创新疗法的生物科技企业,派格生物目前还未有产品获批上市,目前已开发一款核心产品及其他五款候选产品。

最接近商业化的是公司的核心产品PB-119,这是一款用于2型糖尿病(T2DM)及肥胖症一线治疗的自主开发、接近商业化阶段的GLP-1(长效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已于2023年获中国国家药监局受理新药上市申请,预计2025年一季度正式上市。

GLP-1类药物因兼具降糖与减重功效,已成为全球药企竞逐的热门靶点。在中国市场,这一赛道正陷入白热化竞争。原研药司美格鲁肽(诺和诺德)的核心专利将于2026年到期,目前已有华东医药、丽珠集团、齐鲁制药等20余家企业布局生物类似药,其中4家企业的上市申请已获受理,首仿争夺战一触即发。

与此同时,创新药企业加速推进差异化研发:信达生物的玛仕度肽作为国内首个GLP-1R/GCGR双靶点药物,在24周临床试验中减重效果达15.4%,显著优于部分同类产品;甘李药业的双周制剂博凡格鲁肽已进入III期临床;恒瑞医药则同时布局双靶点、口服小分子及三靶点激动剂,试图覆盖全管线竞争。

整个GLP-1市场硝烟弥漫,派格生物的商业化能力同样面临考验。作为尚未有产品上市的生物科技公司,其销售渠道和市场经验相对薄弱,而竞争对手多为已具备成熟团队的头部药企。

且值得关注的是,公司目前的资金链相当紧张。招股书显示,派格生物2023年、2024年其他净收入分别为1464万元、701万元;经营亏损分别为2.77亿元、2.81亿元;期内亏损分别为2.79亿元、2.83亿元。截至2025年2月28日,公司账面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仅为2656.6万元。

在诺和诺德与礼来的GLP-1药物凭借品牌效应和规模化生产优势,长期占据全球市场主导地位的背景下,国内GLP-1仿制药和创新药“混战时代”即将到来,留给派格生物的时间不多了。

特别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相关企业家
联系Ta
联系企业家
为保护双方个人信息请联系您的专属助理进行接洽
我再想想
点击复制
复制成功,请去微信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