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QDII基金经理普遍对欧洲股市的走势较为乐观; ②日本股市短期内将持续震荡,但中长期可能迎来反弹; ③印度、东南亚等新兴市场未来走势仍面临较大不确定性。
财联社4月28日讯(记者 闫军)价值投资如何拥抱市场的风云变幻?
4月28日,兴证全球基金携手财联社、腾讯新闻主办的2025年中国投资人峰会上海场圆满落幕。峰会以“投资·可为”为主题,杨东、张忆东、杜昌勇、谢治宇等投资大咖齐聚峰会,带来一场酣畅淋漓的思想盛宴。
过去一年,DeepSeek颠覆了大模型的传统逻辑,中国在科技创新领域也会持续成长出类似于美国M7这样大型领袖级的科技公司,这些公司将持续推动科技创新,带动产业链持续增长,引领中国科技创新革命,实现中国科技强国梦想。
旧世界分崩离析,新时代正在光速到来。科技如此,世界政治和经济格局同样如此。比如,特朗普关税政策带来的逆全球化为投资带来新的挑战,中国的政策纵深空间决定了我们应对冲击的韧性,在这一背景下,如何寻求有为?
今年是中国投资人峰会举办的第15年,上海场率先开场,投资大咖们继续分享了自己的投资经验、投资智慧,以及看好中国的资产的理由。在峰会线上,投资大咖们更是更是金句频现。
如何看待周期趋势?宁泉资产执行董事杨东表示,股市投资把握周期是很重要的,就是你对整个周期的感知,也可以说是一种态势感知能力;睿郡资产执行董事杜昌勇说,预测未来固然危险,但不恰当追逐趋势同样危险。
如何看待技术发展?兴证全球基金党委书记、副总经理陈锦泉认为,中国在科技创新领域也会持续成长出类似于美国M7这样大型领袖级的科技公司,而且好公司不论在顺境和逆境中都能够持续成长。兴业证券全球首席策略分析师张忆东则直言:技术裂变,将颠覆传统估值锚点。兴证全球基金副总经理谢治宇则引导与会者思考,技术浪潮会把企业的未来带向哪里?
如何看待中国资产的韧性?张忆东说,短期“螺蛳壳里做道场”,中期坚定看多。新秩序正在悄然拉开帷幕,而中国是全球治理新秩序的受益者。内因才是决定中国资本市场重估的核心变量,中国资产中长期大有可为,只是短期会遭受外因导致的一些扰动。
两场主题演讲,三场圆桌论坛,近20名投资人、学界专家共同为投资者厘清“可为”与“边界”,洞察“新经济”与“旧引擎”的投资机遇。
陈锦泉:中国科技领域也会出现类似美国M7的领袖级企业
在峰会上,兴证全球基金党委书记、副总经理陈锦泉在致辞中表示,始于2011年的中国投资人峰会,至今,已坚持了十五年。往届峰会主题都是随着经济和市场情形变迁,从“未来”,到“变局”;从“韧性”,到“潜能”。过去峰会上超百位投资人、企业家、学者,都有一个坚定的信念,那就是:没有什么时候是真正不可为的。所以,这一届峰会的主题定作“可为”。
“希望在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为广大的投资者在复杂市场中锚定航向,共同见证中国经济的深层变革与长期价值。”陈锦泉从中国经济、中国科技、中国企业“有为”阐述了他的理解。
他认为,从中长期的基本面来看,A股和港股市场的整体估值相对低,分红率相对高,一些盈利能力持续增长的公司还持续进行回购,那些竞争力强的公司在竞争中处于更有利的地位。整个市场的慢牛就是由这些公司来驱动的。
此外,陈锦泉也坚信,中国在科技创新领域也会持续成长出类似于美国M7这样大型领袖级的科技公司,这些公司将持续推动科技创新,带动产业链持续增长,引领中国科技创新革命,实现中国科技强国梦想。
刘兴祥:破局而立,在变局中锚定“可为”
在财联社副总编辑刘兴祥看来,站在这个充满挑战与机遇的历史节点,2025中国投资人峰会以“可为”为主题,既是对世界大格局变化的理性认知,也是对未来穿越周期的自信研判。
刘兴祥表示,面对巨大的外部冲击,A股和港股展现出超乎预期的抗风险能力,表现相对稳定。表现出超乎寻常的“定力”。
其背后的底层逻辑是,我国的应对基础、资本市场的相对位置等,都出现了明显的蝶变。对比中美两国,当前我国在股市估值水平、地产周期位置、通胀约束、货币与财政空间等多个维度上,呈现出更强的韧性和更大的空间,众多储备政策也将有助于较好抵御外需的冲击。
刘兴祥还指出,经历了四十多年的风风雨雨,整个社会已经取得了越来越广泛的共识:无论世界形势如何变化,都要坚持更加市场化,建立更加统一的大市场;更加开放,积极拥抱更加广阔的全球市场;继续推动改革,从生产型为主加速向消费型为主转型,提升老百姓享受更多的发展带来的红利。
张忆东:短期“螺蛳壳里做道场”,中期坚定看多
峰会上,兴业证券全球首席策略分析师张忆东带来《革新巳火,逐浪前行》主题分享,围绕着关税摩擦这一宏观变量,张忆东从关税政策预判、世界秩序重建以及投资建议三个维度,生动有趣地进行了详细研判。
贸易摩擦何时能达成协议?张忆东直言:很难快速达成协议。
“改变一个人的思维很难,一定是他疼了才会改变。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贸易摩擦没有赢家,美国经济乃至于全球的经济都会受到贸易摩擦的影响。”张忆东表示,贸易摩擦很难快速达成协议,只有到“疼了”,只有当贸易摩擦对美国的经济产生了显著的质的影响,特别是三季度,有很大的可能性看到美国的通胀压力显著提升,同时经济衰退的风险也显著加大。那时美国当局可能才会真正诚心实意地和我们做一些有实质性突破的谈判。
与此同时,张忆东表示,新秩序正在悄然拉开帷幕,而中国是全球治理新秩序的受益者。内因才是决定中国资本市场重估的核心变量,因此,中国资产中长期大有可为,只是短期会遭受外因导致的一些扰动。一方面现在美国施行孤立主义,放弃了自由贸易旗手的角色,开始以邻为壑。但是中国恰恰要打造普惠包容的国际体系,也就是新的全球化,以及平等有序的多极世界。在这种情况下,下一个阶段中国构建双循环经济发展的格局将会落到实处,从而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稳定的锚。
张忆东认为,2025年美股很可能走出典型的“熊市”;A股方面,短期“螺蛳壳里做道场”,中期坚定看多。短期防御上,等待逢低布局战略性资产,比如科技、新消费,以及黄金、军工将会是战略性、传统性的避险资产。
谢治宇:强大的政策定力带来了显著优势
兴证全球基金副总经理谢治宇以“可为之年”为题,对当下权益市场观点进行分享。
谢治宇认为,身处变革中,当下的自信很大程度上来自于走在正确的路上。比如城投债务的化解,实现了以时间换空间,使经济结构发生转型;地产企稳,未来几年,只要房地产行业未对中国经济带来较大拖累,就是非常大的正向作用。去产能亦有相应的正向变化。
更为重要的是科技的创新,“卡脖子”领域近年突破显著。和2018年相比,研发投入占GDP比例提升0.5个百分点以上,即便是目前较受外部环境约束的半导体行业,也出现相似的迅速提升。以半导体为例,除了最先进工艺制程,传统制程的高端产品也持续迭代,形成差异化。此外,过去几年大量企业在海外布局,分散了风险。
更为重要的是,政策定力带来的显著优势,谢治宇谈到,“过去两年,我们政府应对经济的持续压力,一直保持强大定力,现在是政府可以开始兑现这些定力的时候,我们的工具箱里还有非常多的工具。”
在权益市场的机会上,谢治宇认为,有两股力量对这个市场非常重要:
一股是以科技为代表的力量,当下始终处在一个科技创新的重要周期里,面对着AI带来的对于每个行业的改变,这部分能够带来的是未来可能的向上期权。
二是红利类资产,如果一个公司能够长期给投资人提供稳定的分红回报,并且分红回报率有一定的吸引力,其价值在过去多年已经开始慢慢体现。并且如果这样的分红率能够持续,市场也会给出定价。
圆桌一:杨东、杜昌勇、赵枫热议长期叙事与中级趋势
第一场围绕“资本市场变局”,财联社编委李桂芳与宁泉资产执行董事杨东、睿郡资产执行董事杜昌勇、睿远基金董事总经理赵枫一道,共同探讨市场长期叙事与中级趋势,从宏观角度为投资者厘清全球变局迷雾。
变格局中应该关心哪些“可为”?
杨东的开场白直击本质,他眼中的“可为”,就是要在看似混沌的市场中找到那些确定性更高的机会。当前中国股市的投资价值已经显著优于传统固收资产。
杜昌勇则从市场周期的角度进行了补充。他特别提到,经过三年多的持续调整,A股估值已回归合理区间,而港股更是处于历史低位。“无风险利率的持续下行为权益市场创造了有利环境。”
以深度研究见长的赵枫从四个维度拆解了“可为”的内涵:首先是宏观层面,中国经济经过多年结构调整已初见成效,政策工具箱依然充足;其次是行业层面,虽然当前“内卷”严重,但产能出清后优质企业的盈利能力将显著提升;再次是估值层面,市场整体处于低位;最后是企业层面,中国企业的全球竞争力并未减弱。
圆桌二:主动管理与指数化趋势如何演绎?
在当前市场环境下,主动管理有哪些可为空间?指数化浪潮又将如何演绎?如何看待当前科技趋势的价值与机遇?
在第二场圆桌讨论上,自由投资人丁昶与兴证全球基金投资总监、基金管理部总监乔迁,常春藤基金创始合伙人投资总监黄勇,兴证全球基金经理申庆,申万宏源证券研究所金融工程部总监、首席分析师、执行总经理邓虎同台,在可为浪潮之下,探讨主动管理的价值与指数化投资的趋势。
兴证全球基金投资总监、基金管理部总监乔迁从三个维度阐述了主动投资机会:
首先是周期位置与估值优势,中国作为成长型经济体处于短周期底部,当前市场处于历史估值底部,其次,科技领域、创新药、服务出海等创新驱动带来结构性机会。第三,在危机中依然有机遇,比如全球秩序重构带来的产业机会,进口替代从政策驱动转向企业自发需求以及传统行业向高质量增长转型等。
兴证全球基金经理申庆分享了他对指数化投资的观察,在政策推动层面,新“国九条”明确促进指数化发展、85只指数基金纳入个人养老金投资目录等利好促进行业发展创新产品层出不穷;但是与此同时,以指数增量型产品来看,也面临着专业挑战,比如长期稳定超额收益难度大、需平衡跟踪误差与超额收益、费率优势与业绩持续性的双重考验等。
申万宏源证券研究所金融工程部总监、首席分析师、执行总经理邓虎从主动与被动表征关系来为投资者做出不同视角的解答,他认为,从美国经验来看,主动跑输被动是漫长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资金更多从场外转向场内。而国内市场也有自身的特点,行业结构差异导致可比性有限,量价因子驱动市场影响基本面投资。
常春藤基金创始合伙人投资总监黄勇从对海外对冲基金角度带来分享,他介绍,在控制回撤上会花了比同行更多的时间,也会运用各种金融衍生品工具去控制波动。对于如何应对不确定性,黄勇表示,阳光下没有新鲜的东西,以不变应万变,永远要去找简单、易于理解的好生意。
圆桌三:全球宏观环境高通胀、高利率、高波动应对之举
第三场圆桌同样重磅,兴证全球资本的投资经理朱垠光将和荒原投资创始人兼投资总监凌鹏,民生证券研究院副院长、金属与材料首席分析师邱祖学,兴证全球基金基金经理季伟杰以及兴证全球基金投顾组合主理人张济民畅谈多资产配置,洞察财富增长的本质。
当前全球宏观环境呈现出“三高”的状态,即高通胀、高利率、高波动,同时地缘冲突加剧,各类“黑天鹅”事件频出。荒原投资创始人兼投资总监凌鹏指出,少去预测或应对,应不断审视你组合的安全边际,以不变应万变;与此同时,高风险、高波动也蕴含着很大的投资机会。
兴证全球基金投顾组合主理人张济民则建议投资者,高比例权益资产带来的高波动(如 A 股、美股的单日波动)对心态带来较大影响,而多元资产配置可显著改善持有体验。
对于配置层面,民生证券研究院副院长兼金属与材料首席分析师邱祖学建议关注黄金,如果投资者目标追求高收益率,那么黄金在资产组合的比例需要较低;而如果出于财富保值、避险的目的,黄金资产配置比例应该较高。
兴证全球基金基金经理季伟杰表示,往后看,政策推进的节奏可能对市场带来较大影响。除了股票类资产,“固收+”类的产品也可以作为一个投资选择。股债跷跷板效应将对净值起稳定器的作用;同时,动态的股债资产配比调整,也可以避免一些特殊时点的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