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
财经通讯社
打开APP
主动与指数投资如何动态平衡?乔迁、申庆、黄勇、邓虎共议2025年市场趋势展望
①在“投资·可为:2025年度中国投资人峰会”圆桌论坛中,乔迁、申庆、黄勇、邓虎围绕“主动管理与指数化趋势如何演绎”展开深度对话;
                ②多位嘉宾分别从市场周期、投资风格到机构进化,为投资者提供了多维度的思考框架。

财联社4月28日讯(记者 吴雨其)2025年4月28日,由兴证全球基金、腾讯新闻与财联社联合主办的“投资·可为:2025年度中国投资人峰会”上海场圆满落幕。

当前全球经济格局正经历深刻重构,资本市场在波动中不断寻求新的平衡。在这一背景下,主动管理与指数化投资如何协同发展?科技浪潮与宏观不确定性交织中,投资机构又将如何把握机遇?

在会上的圆桌讨论中,兴证全球基金投资总监乔迁、基金经理申庆、上海常春藤私募基金黄勇、申万宏源证券邓虎等嘉宾围绕“主动管理与指数化趋势如何演绎”展开深度对话,从市场周期、投资风格到机构进化,为投资者提供了多维度的思考框架。

主动与被动:在动态市场中寻找可为空间

面对外部环境的持续扰动,主动管理机构的核心竞争力在于捕捉结构性机会。乔迁指出,当前中国作为成长型经济体,正处于短周期底部,市场估值水平处于低位,这为主动投资提供了显著空间。

“各行各业的量价水平、库存水平都在传统产业周期底部的状态,但市场可能用短周期底部的盈利水平为长周期定价,这种偏差恰恰是主动管理的机会。”她强调,中国在科技创新领域的突破——如AI技术、新能源汽车、自动驾驶等——正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而创新药、消费品出海等领域的进展,则进一步验证了内生创新能力的持续性。

与此同时,危机中孕育的结构性机会不容忽视。乔迁认为,全球秩序重构加速了产业洗牌,“一些企业通过全球布局和组织迭代脱颖而出,进口替代从政策驱动转向企业自发需求,传统行业也在追求更有质量的增长”。乔迁特别提到,部分企业从高速增长转向注重股东回报,高分红资产的潜力仍待挖掘,“当增速放慢时,给股东回馈的能力反而增强”。

被动投资的快速发展则呈现出另一幅图景。申庆坦言,指数化浪潮的推进远超预期,“新‘国九条’明确促进指数化发展,个人养老金投资目录纳入85只指数基金,中证A50、A500等新指数不断涌现”。

申庆认为,指数产品以低成本优势成为承载长期资金的重要工具,但指数增强产品面临持续超额收益的挑战,“长期跑赢基准需要专业性支撑,跟踪误差控制与投资者申赎影响使得指增产品的管理难度不亚于马拉松。”

针对主动与被动孰优的争议,邓虎从量化视角提供了新思路。他援引美国市场经验指出,主动权益基金跑输指数并非一蹴而就,“2000年互联网泡沫后主动超额一度回升,真正持续跑输始于2012年”。

对于国内市场,邓虎认为行业结构差异是关键,“沪深300金融权重达25%,主动权益普遍低配金融,导致两者收益差易受风格切换影响。”此外,量价因子驱动的市场环境对基本面投资形成压制,“红利低波等因子有效性提升时,主动投资可能阶段性承压”。

成长与价值:投资主线的辩证统一

成长与价值的边界在讨论中被反复探讨。乔迁直言,其投资理念本质是“价值成长型”,“任何成长股最终需回归价值,我们以3年为周期评估企业能否收敛为价值股。”

黄勇进一步阐释,成长与价值并非对立,“价值股中需蕴含成长基因,纯粹的价值标的除非极度低估否则难具吸引力”。他以巴菲特的观点佐证,“真正成长股的高估值会被长期回报摊薄,市盈率并非核心矛盾。”

申庆则强调风格选择需与专业能力匹配。“价值型投资遵循分散均衡原则,长期收益稳健;成长股投资则需更强的风险控制能力。”他以中证红利指数为例,指出价值风格的底层逻辑在于安全边际,“即便成长股长期占优,缺乏专业能力的投资者仍应坚守价值原则”。

邓虎还从量化因子角度补充,“成长因子经历2022-2023年回撤后,2024年回暖趋势明显,当前更看好成长因子表现。”

科技股的价值转化路径成为焦点。乔迁指出,科技企业需经历“效率提升-需求激发-财务回报”的三阶段验证:“初期资本推动股价先行,成长期需验证社会效率提升的真实性,成熟期则需兑现股东回报。”她强调,唯有真正提升社会效率的创新才具备持续创造财务价值的能力,“费用先行与需求激发必须形成闭环,否则难以跨越周期”。

机构进化:应对新趋势与宏观不确定性的策略

面对工具型产品的爆发式增长,邓虎指出组合配置的重要性:“行业指数覆盖率已超90%,投资者从‘买产品’转向‘用产品组合’的需求迫切,投顾服务与FOF业务将成为连接工具与收益的关键桥梁。”

申庆则聚焦长期资金动向,认为个人养老金Y份额指数基金规模快速增长,反映监管引导长期资金入市的成效。银行股等价值品种的配置价值需结合资金动态重新评估。

黄勇以对冲基金视角提出风险应对之道,“衍生品工具在控制回撤中不可或缺,但需严守止损纪律。做空本质是筛选输家的艺术,需警惕极端波动带来的非线性风险。”他举例美股某事件警示,“2%的空头头寸若失控上涨50倍,足以导致基金清盘。”

乔迁总结机构迭代的逻辑:“主动管理需在效率与结果间动态平衡,通过组织性能进化应对不确定性。”她以播种与收获的季节差异作喻,强调耐心与适应性,“每个窗口期的迭代积累,终将转化为系统性的进化能力。”

市场的波动性与趋势性始终并存。主动管理通过深度挖掘结构性机会展现生命力,指数化投资凭借低成本与工具属性开辟新战场;成长与价值的辩证统一要求投资者兼具视野与定力,而机构的进化则需在工具创新与风险控制间找到平衡点。正如黄勇所言,“阳光下没有新鲜的东西”,回归简单、可理解的商业本质,或许是穿越周期迷雾的最终答案。

公募基金动态
财联社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合作
专栏
相关阅读
评论
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