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
财经通讯社
打开APP
长期叙事与中级趋势中寻找投资机会?杨东、杜昌勇、赵枫最新研判
①宏观叙事对投资的影响越发重要,如何研判?
                ②在变局中最为关心什么?投资大咖从望远镜到显微镜的的全新视角;
                ③投资又该围绕哪些主线展开?

财联社4月28日讯(记者 闫军)在全球不确定风险升高的当下,“动物精神”被放大,宏观经济政治变化对微观投资的影响愈发显著。

4月28日,兴证全球基金、财联社、腾讯新闻共同主办的“投资·可为:2025年度中国投资人峰会”上海场圆满落幕。在这场汇聚了国内顶尖投资人的思想盛宴中,“长期叙事与中级趋势”圆桌讨论成为全场焦点之一。

在圆桌讨论环节,宁泉资产执行董事杨东、睿郡资产执行董事杜昌勇、睿远基金董事总经理赵枫三位投资界重量级人物,与财联社编委李桂芳展开了一场关于如何在变局中把握投资机遇的深度对话。

“可为”的深层含义:在迷雾中寻找确定性

当主持人抛出“如何看待可为这一主题”时,三位投资人从不同维度给出了言简意赅的解读。

以稳健著称的投资老将杨东的开场白直击本质,他认为“可为”,就是要在看似混沌的市场中找到那些确定性更高的机会。当前中国股市的投资价值已经显著优于传统固收资产。“各种可投资资产中,未来股市投资取得结果比存款、国债、银行理财都要好。”

杜昌勇则从市场周期的角度进行了补充。他特别提到,经过三年多的持续调整,A股估值已回归合理区间,而港股更是处于历史低位。无风险利率的持续下行为权益市场创造了有利环境,杜昌勇分析道,更重要的是,在复杂的外部环境下,国内政策刺激的可预期性正在增强。

赵枫则从四个维度拆解了“可为”的内涵:

首先是宏观层面,中国经济经过多年结构调整已初见成效,政策工具箱依然充足。中央政府在杠杆率、货币宽松度、财政赤字水平等方面都非常克制,还有很大的空间,这些都使得我们的宏观经济能够稳定在一个水平上;

其次是行业层面,虽然当前“内卷”严重,但产能出清后优质企业的盈利能力将显著提升;

再次是估值层面,市场整体处于低位;

最后是企业层面,中国企业的全球竞争力并未减弱,甚至还在加强,只要企业的竞争力还在,给投资者创造回报的能力是不会改变的。

变局中的核心关切:投资人的望远镜与显微镜

在这个充满变局的时代,关于科技创新、国际环境变化、经济产能过剩、资本市场的变革等讨论颇多,投资大佬们最为关心哪些议题,三位投资人展现了从望远镜到显微镜的不同的观察视角。

杨东将目光投向了国际贸易格局。他认为,中短期来看,贸易摩擦的演变轨迹至关重要。要观察此后会如何演化,最终双方达成何种新平衡。此外,他也关注国内刺激政策的出台节奏,提振内需的政策力度,将直接决定很多行业的基本面走向。

“回到微观,内需是主线,我们现在正围绕怎么提振内需,哪些方面会面临政策发力等方向来寻找标的。同时也会适当地回避一些出口占比比较高的,尤其是低端的、过剩的出口产能的企业。”杨东进一步表示。

杜昌勇则对宏观经济复苏保持乐观,但是结构会调整。比如出海会发生变化,内需方面在提振消费上会有大力度刺激政策预期,提振内需方面,地产是一条绕不过的主线。单单就地产而言,过去三年多的调整过程中,地产对于经济负面拖累的峰值已过去,无论是现在每年的销售量,还是从库存去化角度来说地产对于经济负面的作用有可能已经到底了。

此外,对于兼具成长与分红属性的公共事业领域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以电力行业为例,随着利润分配格局的改变和政策调整,分歧还是挺大,共识很弱。随着电力价格体制的调整,电力的成长与分红更为明确。

赵枫的投资关注点则落在估值差异上。他对港股的“价值洼地”现象进行了深入分析,当一家公司的股息率远超银行理财收益时,这种背离不可能长期持续。因此,他认为港股的回报率非常有吸引力。

在A股方面,他提醒投资者要注意估值的结构性差异,有些公司账上现金就占市值的70%,虽然这些公司不派息,这是很大的缺陷,但钱还是在那儿,还是值钱的。所以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掘金未来,从消费升级到科技创新的投资路线图

谈及具体投资机会时,投资大佬从消费升级的长期逻辑、科技创新的辩证看待以及多元工具的风险管理等多个角度,勾勒出一幅清晰的路线图。

赵枫表示,自己的投资组合侧重在内需消费上,他看好的原因在于有用一组对比数据揭示了消费领域的巨大潜力,2018年至今,中国GDP增长44%,出口增长50%,但社零总额仅增长22%。他认为,这种结构性失衡必然需要修正,消费占比提升是大势所趋。内需消费大概率是未来还能有持续增长的一个方向。他也特别看好服务性消费的发展,当制造业面临转型压力时,服务业往往能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在投资上,杜昌勇近年来一直在关注两条主线:一是无风险利率下行过程中,高分红的价值;二是科技创新、自主可控和国产替代,同样有结构性机会可以挖掘,半导体设备领域可能出现产能过剩,但耗材环节却可能孕育长期机会。

在投资工具方面,杜昌勇重点分析了可转债市场的特点,虽然整体估值偏高,但仍有四成转债的到期收益率为正。他建议投资者关注条款博弈带来的机会,当下修条款被触发时,往往能带来超额收益。

此外,杨东则分享了“种田式投资”的心得更看重企业自身的价值创造能力,比如分红能力,而不是短期交易机会。“对应的就是打猎,打猎就是一种交易,通过赚别人的钱。”那些高分红、经营稳固、商业模式清晰量化的公司,在杨东眼中,就是值得投资的良田。

宏观环境的复杂会使得对企业盈利的理解、估值的定价、投资组合的调整都变得更为复杂,如何应对变局?赵枫表示,外部环境让犯错成本增加,之前市场较为宽容,犯错还是有机会可以跑出来的,现在的市场“一旦犯错误,可能就会亏大钱”。因此,对企业判断也要更严格一些,投资人也更为务实,当无法判断的时候,“二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能确定的收益先算出来”,当下最好的投资是保持住本金的同时再获取回报。

公募基金动态
财联社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合作
专栏
相关阅读
评论
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