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光大证券南宁金浦路营业部存在向客户介绍人支付报酬,在开展两融业务中为客户“绕标套现”提供便利等违规行为; ②银河证券作为实际出资人参与“定增+融券”套利,构成变相违规减持不当交易行为。
在“外贸优品中华行”江苏站的展会现场,说到美国滥施关税造成的影响,做出口服装生意的孙青用“彻夜难眠”来形容:做好的订单被叫停,200万件服装积压,六七百万美金的货款收不回来,来参加展会也是想看看国内市场的机会。
“出口转内销”要真正“转”起来,外贸企业需付出多方面努力:从批量接订单、做订单的生产模式转变为直接面对消费者的零售模式,加上国外国内市场定位不同、质量标准不同、消费者喜好不同……其中最紧迫的是如何在“一片空白”的国内市场打开销售渠道,以解燃眉之急。
这个时候,多项政策如同“及时雨”般出台。各级商务主管部门提供内销“直通车”,积极联动协会、平台,开展巡回采购、专场招商。孙青参加的展会,正是商务部“外贸优品中华行”在江苏举办的采购会,国内80多家大型商超、电商平台、批零企业针对外贸产品进行现场采购,为外贸企业拓宽国内市场。已有采购商有意向让孙青的服装进驻大型商超售卖。而这样的活动,近期还将在福建、湖北、湖南等地举办。
与此同时,在商务部的组织下,有关商协会、大型商超和流通企业研讨策略后,也都开始发挥各自优势行动起来:线下大型商超“忙铺货”,打开绿色通道,专人对接,大大压缩采购洽谈周期,实现外贸商品“极速上架”;线上电商平台“帮吆喝”,设立“外贸专区”给予流量扶持,邀请优质“达人”开展专场直播,为企业制定针对性的营销策略等。截至4月23日,已有6家电商平台建立了内销专区,对接超6000家次外贸企业,超600家次入驻。
出口转内销并不是应急之策,而是长久之道。2024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48.8万亿人民币,是中国对美国出口额的10多倍。面对如此广阔的国内市场,“内外兼修”成了大趋势。据统计,2024年我国有出口实绩的数十万家企业中,接近85%的企业同时开展内销业务,内销金额占销售总额的近75%。内外贸一体化,有利于外贸企业充分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而这也是我国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
我国有14亿多人口,市场规模巨大,现在人均GDP超过1.3万美元,正处在消费升级的关键阶段。这个比出口美国大10多倍,又充满成长性的市场怎么做好?关键仍要回归到商品本身。在自身产品过硬的同时,还要找出符合消费者需求的产品创新方向。为国内市场开发的研磨冲泡一体咖啡杯成了热销款,窗帘企业乘上“以旧换新”国补的快车做大规模,纺织企业调整生产线后做出的披肩将出现在你五一游玩的景区里……这么多把“外贸优品”转化为“内需精品”的机遇,就在当下。
“未来或者是一种新的尝试,可能是很好的机会,反而帮助我们的企业更有成长性,因为我们的韧性更强了。”上海一位国际贸易公司总经理的这番话,道出了“出口转内销”正在成为外贸企业应对外部挑战、实现转型的重要突破口的现状,无论“从0到1”的突破有多难,有企业的创新韧性,再加上政策的精准扶持、市场的巨大潜力,希望的种子已在国内市场的沃土中生根发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