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鹏扬基金前总经理助理、首席经济学家陈洪斌加入汇泉基金,将在履行相关流程后担任总经理职务; ②陈洪斌拥有多年绝对收益投资经验,他的加盟也有望与汇泉基金现有投资团队形成互补,补上公司固收业务的短板; ③今年以来,公募基金高管变动频繁,许多机构通过引入外部高管人才谋求新的发展活力。
财联社4月27日讯(记者 闫军)在公募基金整体规模略有下降的一季度,固收+以1500亿元的增量逆袭。
相关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一季度,全市场公募固收+规模达到1.55万亿,单季度增加达1531.45亿元,74家基金公司在该品类规模上涨,其中,中欧基金、中银基金、景顺长城基金、永赢基金、富国基金以及汇添富基金单季度增长超百亿。百亿规模增量无疑让行业艳羡,这些公司做对了什么,下文将选取几个公司详细分析。
在公司排名上,易方达基金旗下固收+整体规模超2000亿元,领跑同业,招商基金和富国基金突破700亿元,分别为732.68亿元、717.52亿元。
在单只固收+产品规模上,有31只基金规模超百亿,其中不乏王晓晨、华李成、董晗、张翼飞、董辰、侯杰等耳熟能详的基金经理。
自2024年“924”行情以来,固收+产品规模随着业绩提升再次获得关注,基金公司也纷纷看好这一品类的未来表现,不论是在产品新发还是持营上多有动作,这份共识推动了行业规模的上涨。
16家公募固收+规模增幅超40亿元
今年一季度,谁在固收+上最为吸金?
先来看排名,中欧基金以177.37亿元领跑,也正是因这一增幅,中欧基金以455.6亿元的固收+总规模跻身固收+江湖的第8名,座次较2024年底提升了6名。众所周知,越是排名靠前,排名座次越是稳固,6个身位跃升的含金量不言而喻。
背靠中国银行大渠道,中银基金单季度规模增长161.11亿元,而向来稳扎稳打的景顺长城基金也获得157.91亿元的增长,分列第二、三名。今年一季度在权益业绩上大放异彩的永赢基金固收+也跟上了步伐,规模增长134.97亿元,排名第四。大厂富国基金和汇添富基金同样增量超百亿,分别为120.1亿元和104.62亿元。
全市场固收+规模增长超过40亿元的公司有16家,除了上述6家之外,还有包括易方达基金、中邮创业基金、南方基金、鹏华基金、光大保德信基金、工银瑞信基金、华商基金、广发基金、国泰基金以及西部利得基金。
从一季度的排名变动来看,也有基金公司的固收+规模出现下滑,但是头部相对增长动辄百亿体量而言,规模下滑的规模最多超20亿元,下滑靠前的有信达澳亚、交银施罗德以及嘉实基金等公司。
如何胜出?
固收+座次表上,虽然易方达、招商、富国等非货大厂坐镇前列,但是从增量来看,远不如ETF“强者恒强”的效应明显,大厂有优势,但是中小基金公司依然可以有不同路径实现突围。
不妨从几个典型代表公司来分析:
先看增量冠军中欧基金,“策略清晰,业绩好。”是接近中欧基金人士的回答。
中欧将其总结为:一套“资产多样、策略多元”的新投资方案,而且是可以实现资产管理“从单一策略到多策略,从单一基金经理到工业化生产”转变的创新工作模式。
简单来说,中欧基金把产品进行了策略划分,给到不同需求的投资者。比如一级债基中有“纯债+转债”策略,二级债又分为低波、中波、中高波债基,分别对应“纯债+量化转债”、固收+价值均衡、+红利、+红利和价值、+ ETF交易、+四因子股票、+价值均衡、+沪深300精选、+港股、+科技等策略,不同策略对应不同基金,这些基金再去匹配零售与机构客户的不同需求。
抓住了固收+机会的还有永赢,其打法又和中欧基金不同。“多点爆发”是公司人士的总结。
回归到公司战略层面,永赢基金这几年正在“强固收”的外界印象,在固收加强的同时,发力,主动权益、绝对收益、被动指数内部叫“四轮驱动”,团队将不同成员各自擅长之处汇集到能够适配不同市场风格的组合中,在股债搭配类混合资产方向大展拳脚,针对不同风险偏好的投资者,推出定位低波、中低波、中波的波动循序产品线。按每个基金经理的背景、投资风格,来决定管理的固收+产品特性。从结果上看,永赢鑫欣、永赢添添悦、永赢稳健增强因收益与回撤表现在客户中人气颇高。
有着鲜明量化标签的西部利得基金在固收上实力也不俗。规模增长居前,西部利得汇享贡献最多,单季度增长34亿元,固收总监严志勇与李安然管理,这只一级债基,可转债仓位可以配置到20%,受到险资等机构客户的认可,另外,王汗青上任公司副总经理分管市场后,在银行打开了to C渠道。
来看单只固收+基金方面,华夏稳享增利6个月滚动和中欧丰利2只产品单季度规模增超60亿元,中银国有企业债、易方达岁丰添利、中银淳利三个月持有等3只产品增加了50亿元。一季度合计增长40亿的单只基金有12只。
更有固收+基金从几千万或者2亿左右的小基金实现了规模的逆袭,比如中银永利半年从2024年底的6500亿元增加至47.12亿元,富国优化增强从2.35亿元一个季度增至34.79亿元。
从客群来看,对于固收+一个季度规模激增1500亿的原因?零售客户和机构客户均有贡献。
可以说,在零售端,固收+成为实现了对投资者资产配置理念的心智占领;在机构端,借用中金公司的研报结论,在宏观能见度较低的环境中部分固收+基金作为配置工具为机构提供了流动性。
易方达基金固收+规模突破2000亿元
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全市场固收+基金规模达到1.55万亿元,成为基金产品重要的品类。全市场仅有易方达基金规模超过2000亿元,遥遥领先同业。38家基金公司固收+规模超百亿,而超200亿元规模的基金公司仅23家。
来看基金公司整体规模排名,非货大厂居前。固收+规模最大的是易方达基金,截至一季度末,合计规模为2001.1亿元,招商基金和富国基金分别以732.68亿元、717.52亿元排在第二、三名。此外,固收+规模超500亿元的还有景顺长城基金、华夏基金、天弘基金、广发基金。
从基金经理管理规模来看,31只产品固收+规模超百亿,不过,固收+基金中,双基金经理或多基金经理共管模式较为多见。因此,基金经理则远多远产品数量。包括王晓晨、华李成、董晗、张翼飞、董辰、侯杰等知名基金经理均在榜单。
管理规模前两位基金基金经理均来自易方达基金,王晓晨以575.64亿元管理规模排在第一,其次是易方达的胡剑,管理规模为382.44亿元,中欧基金的华李成管理规模排在第三,为249.43亿元。此外,包括华夏基金的范义、景顺长城的董晗、李怡文,天弘基金的姜晓丽、张寓等管理规模也超过2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