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清华人工智能医院已完成内测和上线,最快将于今年上半年向公众开放; ②后续该医院将依托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及北京清华长庚互联网医院试运行; ③中信证券表示,建议关注能够获取医院诊疗数据实现AI模型能力提升的厂商。
《科创板日报》4月27日讯 近日,在清华大学2025年医学院全体教职工大会上,清华人工智能医院(Tsinghua AI Agent Hospital)正式揭牌成立。
据此前报道,清华人工智能医院已完成内测和上线,并最快将于今年上半年向公众开放。按照官方最新规划,该医院后续建设将分阶段进行:
初期,将在清华AI全面布局和多学科医工交叉的基础上,建设AI医院系统。
随后,依托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及北京清华长庚互联网医院试运行,以全科医学科和眼科、放射诊断科、呼吸科等专科为试点。
未来,将构建“AI+医疗+教育+科研”生态闭环,促进优质医疗资源的高效扩容与均衡布局。
严格意义上来说,人工智能医院并非实体,而是具备虚拟医院设施和流程的AI系统在真实医院的应用。据清华大学智能产业研究院执行院长刘洋此前透露,Agent Hospital项目已涵盖经由构建的42位AI医生,分别分布在儿科、耳鼻喉科等21个科室,覆盖了300余种疾病。
人工智能医院的关键,在于海量的患者数据。刘洋介绍,他们同时构建了超过50万个来自不同国家地区、覆盖各个年龄段、患有不同疾病的AI患者,这些AI患者可以是人类患者在虚拟世界的数字化“分身”,也可以由人工智能大模型结合权威医学知识库和少量公开人类患者病例自动合成。
据悉,凭借庞大的患者数据,AI医生仅需几天时间即可积累完毕5-10年的临床实践经验。刘洋团队指出,随着诊疗病人的增加,AI医生在各个疾病上的诊断准确率均有大幅提升。其中,在高发的呼吸道疾病领域,在诊疗近万名病人后,AI医生在医学呼吸道疾病问答准确率可高达93.06%。
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的应用长期以来备受关注,目前已有众多探索。例如上海就有中山医院的AI电子病历辅助书写、AI医健助手,东方医院的医生伴侣、科研助理,上海电信的就医小帮手等。据中信证券统计,目前国内发布的医疗垂类大模型数量已超50个。
事实上,AI技术可以赋能医院诊疗的诊前、诊中和诊后众多环节,应用场景包括临床诊疗辅助决策、处方辅助审核、临床用药智能辅助、文书质控辅助、智能医疗质量管理、智能患者服务等。财信证券指出,AI技术的应用有助于提升医院诊疗效率与精确度、强化医院运营管理、优化医疗资源配置。
政策面上,国内持续鼓励AI+医疗融合。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门印发《医药工业数智化转型实施方案》,其中提到,开展“人工智能赋能医药全产业链”应用试点,鼓励龙头医药企业与医疗机构、科研院所、上下游企业、大用户等组成联合体,面向医药全产业链形成一批效果显著的标志性应用场景。
中信证券认为,结合高等级医院真实诊疗数据是医疗垂类大模型能力提升的关键。从海外来看,Tempus AI凭借庞大的高质量临床及检测结果数据支持垂类AI诊断模型开发。国内讯飞医疗积累了亿级高质量脱敏诊疗数据,结合医疗专业知识增强、专家反馈强化学习等技术,实现幻觉问题的大幅降低。预计院内数据流通将为医疗垂类大模型能力提升提供基础。
投资方面,该券商表示,建议关注能够获取医院诊疗数据实现AI模型能力提升的厂商;长期来看,伴随AI能力普惠化,在医院客户中存在信息化卡位的厂商也值得关注;C端AI慢病管理/健康管理、诊后管理年理论市场空间近千亿元,互联网医疗公司有望在应用模式探索上取得积极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