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
财经通讯社
打开APP
在上海车展见证全球汽车业“双向奔赴”热潮:跨国车企扎根中国 国产供应链企业迈入国际舞台
①2025上海车展聚焦智能电动,外资车企加速融入中国供应链,本地创新力量崛起。
                ②合资品牌强化本地创新链协作,中国供应链企业加速主导全球智能电动产业。
                ③整体来看,随着智能电动化加速演进,上海正从“全球汽车制造基地”跃升为“全球汽车创新供应链核心”。

《科创板日报》4月26日讯(记者 唐植潇) 在智能电动化加速演进的大潮中,上海车展除了成为各大车企首发新车型的舞台,更成为跨国车企布局全球创新链条的重要节点。

一方面,奔驰、大众、宝马、福特等跨国车企纷纷展示与中国本土供应链企业的深度协作成果:从智能座舱到高阶辅助驾驶,从电驱动系统到大语言模型集成,技术融合全面提速。

另一方面,国产供应链企业加速走向全球市场。宁德时代、黑芝麻智能、地平线等供应商在整车展馆中与主机厂同台亮相。

丰田深耕中国市场

在这其中,丰田的表现尤为引人注目。其不仅首发搭载城市NOA高阶智能驾驶方案的铂智3X,还在本届车展期间宣布将在上海金山区建设独资电动车及电池研发制造工厂,计划2027年投产。

通过深化与中国创新链的协同,丰田试图以独资模式加速融入这场新能源与智能化的产业周期。而跨国企业对中国市场的坚定押注,正成为穿透全球贸易迷雾的一股确定性力量。

而丰田这一布局背后,或由于其面临的切实压力。

2024年5月,丰田在中国市场的产量同比暴跌21.7%,成为全球主要市场中跌幅最大的区域。全球层面,丰田已连续四个月产量下滑。

丰田首席执行官佐藤恒治(Koji Sato)在今年一季度沟通会上表示:“我们正以雷克萨斯品牌为先导,加速面向全球电动化的转型,尤其是在关键市场深化本地布局。”

根据丰田规划,到2026年,电动车年销量目标为150万辆,2030年则要达350万辆,雷克萨斯被赋予突破中国市场的关键任务。

丰田此次选择在上海金山区设立独资工厂,正是多重动因叠加的结果。

首先是供应链能力。根据丰田官方在车展期间发布的信息,该工厂计划实现95%以上零部件本地采购率。上海及周边地区已形成涵盖电池、电驱动系统、智能驾驶传感器等在内的完整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为丰田在华本地化制造、成本控制和技术适配提供了坚实支撑。

据了解,丰田中国智能电动部门(IEM by TOYOTA)正加速本地研发体系建设,以应对中国市场智能驾驶技术创新速度远超全球平均水平的趋势。

彭博新能源财经(BNEF)分析师认为,“对跨国车企而言,中国供应链已不再是简单配套,而是全球创新链条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摩根士丹利亦在报告中表示,外资品牌普遍通过“在华研发+供应链协同”来提升电动化、智能化竞争力。

其次是政策链保障。上海市委书记陈吉宁在车展期间调研时表示,上海将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支持跨国企业将更多新技术、新布局落地上海,带动本地产业链深化协作。

作为中国首个外商独资整车制造项目,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自2019年建成投产以来,不仅实现了“当年开工、当年竣工、当年投产”,更通过95%以上的本地供应链整合,将单车制造成本降低30%以上,极大提升了全球产能与盈利能力。

特斯拉全球副总裁陶琳曾在公开场合表示,“本地化95%的供应链,是特斯拉上海奇迹的核心,早期布局决定了后续竞争优势。”

有消息称,丰田此次在上海设立独资工厂,也在寻求类似特斯拉的待遇,包括税收减免、土地支持及100%控股等政策扶持,以确保在新一轮转型周期中掌握产能主导权与供应链协同优势。

跨国车企加速绑定国产供应链

过去数年,外资车企在中国市场的布局逻辑正发生重大变化:从“满足本地消费”到“依托中国创新力量反哺全球体系”,从“单点产品引入”到“技术、供应链、生产一体化嵌入”,跨国车企不再单纯将中国视为销售市场,而是升级为研发、制造、出口的全球战略支点。

这一趋势在本届2025上海国际车展上尤为明显。

其中,宝马展示了基于阿里巴巴与DeepSeek联合开发的大语言模型打造的新一代智能语音交互系统,并宣布与华为深化鸿蒙生态融合,相关成果将率先应用于宝马新世代车型。

宝马集团董事长齐普策在车展期间表示,“宝马始终坚持‘在中国、为中国,以中国速度创新’,中国市场在全球创新版图中的战略地位日益提升。”

大众则通过与地平线合资成立的酷睿程公司,开发了专为中国路况打造的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并在ID. AURA、ID. ERA概念车上首发应用。

大众汽车集团(中国)董事长贝瑞德表示,“中国不仅是全球最大的单一市场,也是我们智能化技术落地最重要的生态。”

日产展出了首款为中国市场设计的插混皮卡FRONTIER PRO,并宣布接入DeepSeek大模型及540°透明底盘L2+智驾系统,N7车型则基于全新本地开发的新能源架构打造。

日产汽车公司中国区主席马智欣表示,“智能化、电动化转型,中国市场的发展速度远超全球,需要与本地科技企业深度协作。”

奥迪则通过与上汽合作,发布了首款量产车型奥迪E5 Sportback,并全球首发搭载华为乾崑智驾技术的燃油车型奥迪A5L Sportback。

奥迪中国CEO安世豪表示,“上汽奥迪合作项目,展示了奥迪品牌与中国本土创新生态的深度融合。”

国产供应链企业加速走向全球

随着跨国车企深度融入中国创新生态进程,上海本地供应链企业正迎来更多机遇。

在本届上海车展上,上述趋势体现得更为直观:宁德时代、Momenta、黑芝麻智能、地平线等供应链企业在整车展馆中有着与主机厂同等规模的展示区域,成为“聚光灯下的新主角”。宝马、日产、奔驰、大众、本田等车企纷纷宣布接入中国高阶辅助驾驶、智能座舱与大模型生态,进一步强化本地创新链条。

与此同时,国际传统供应链巨头也在加快智能化转型。博世集团董事会成员马库斯·海恩表示,中国政府对汽车安全的新规举措令人欣喜,博世将在今年底推出一段式AI端到端辅助驾驶方案。博世智能交通业务中国区总裁王伟良表示,“博世始终保持良性竞争,不参与价格战,未来行业将在法规驱动下趋于整合。”

此外,全球零部件企业国产化、本地化成为另一条“风景线”。安波福中国及亚太区总裁杨晓明表示,“我们正在全力推进本地化战略2.0,支持全面芯片国产化,打造完整中国方案。”伟世通全球副总裁、中国区总裁韦巍亦表示,外资零部件企业在中国生存,必须同时应对“速度挑战与成本挑战”,并加速制造环节国产化、零部件本地协作。

曼胡默尔集团全球乘用车事业部总裁徐捷坦言:“中国正在引领新能源与智能出行革命,全球供应链格局正被重新定义。”

整体来看,随着智能电动化加速演进,上海正从“全球汽车制造基地”跃升为“全球汽车创新供应链核心”。正如博世中国总裁徐大全所总结的那样:“创新而稳健的供应链体系、产业链上下游协同与合作,是中国汽车产业持续成功的关键。”

在这场新一轮全球产业链发展进程中,中国供应链企业正从“配套角色”转变为“技术策源地”,并在全球市场版图中占据越来越主动的位置。

新能源汽车
财联社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合作
专栏
相关阅读
评论
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