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4月25日,各类具身智能机器人纷纷亮相:它们或是彩虹跑道上的“钢铁侠”;亦或是绿茵草上的足球战队。 ②今天,机器人从实验室走向赛场,继而迈向未来广阔的产业应用。动作与姿态虽还显生硬,不够灵活流畅,但这些探索与尝试,已成为机器人 “前行” 路上的每一小步。
《科创板日报》4月25日讯(记者 陈美)从首届具身智能运动会前一天实探,到今日比赛正式开幕,两天时间匆匆过去。
在这两天探访中,《科创板日报》记者看到,各类具身智能机器人纷纷亮相,尽显“十八般武艺”:它们或是彩虹跑道上的“钢铁侠”,在发令枪响后迅速启动,以稳健的步伐跑向终点;亦或是绿茵草上的足球战队,通过微型电机驱动关节,运用平衡算法应对急停变向,稳稳推进迷你足球……
这些在赛场上不断突破的机器人们,展现的是当下的技术实力,也预示着未来应用前景的广阔。
会上,一位技术团队负责人告诉《科创板日报》记者,今天这些看似笨拙的动作,或者不协调的姿态,或许就藏着改变未来的密码,在为机器人技术的突破蓄力。
像越野跑这样的项目,既要拼电池续航、关节散热硬件,还得看机器人遇到障碍时核心算法能不能让它精准“走位“。而足球、篮球等项目则更有意思,比赛中情况瞬息万变,机器人得根据实时赛况做出决策,就好比人类运动员在赛场上的战术思维,机器人也必须要有“战术头脑”。
在这位技术团队负责人看来,只有在这些看似笨拙的动作,或者不协调的姿态中,不断积累、优化,通过做足够多的测试,让出现的问题都能被机器人想到,并给出解决方案。那么,机器人自如地在真实场景中行动,就是一件“可以想象”的事。
未来,耐力好、复杂地形穿越能力强的机器人,可能在火场救人、地震废墟里寻人,提高救援的效率和安全性。抗压能力好、视频采集清晰,以及续航能力强的机器人,则可以潜入150米深水域,连续多个小时工作,完成超4000米的水下巡检长度……因此,机器人将代替人类做最危险的工作。
正是基于这样的技术发展逻辑,未来机器人在诸多领域的应用充满想象。
在智能化技术持续演进中,创业企业分别选择强化学习、模仿学习、真实数据预训练等不同技术路径,但对机器人技术的持续探索,是推动行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在跑完竞速跑后,一位人形机器人公司负责人对《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我们希望未来在动态环境适应性和自主学习能力上做进一步提升,探索如何让机器人更高效地调整步态,以适应不同的地形、坡度甚至气候条件,最终推动仿生机器人产业化。
“实验室中的技术突破需要产业化落地,这样才能真正改变现实生活。通过和产业界的合作,可以加速技术转化,让机器人从实验室走向市场,真正发挥社会价值。”该负责人谈到。
今天,机器人从实验室走向赛场,继而还将迈向未来广阔的产业应用。它们的动作与姿态虽还显生硬,不够灵活流畅,但这些探索与尝试,已成为机器人 “前行” 路上的每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