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此次活动中,深市上市公司呈现的三大亮点值得留意; ②参与活动的外资机构普遍表示,A股优质上市公司代表了中国经济发展潜力,在当前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增加的背景下,成为更有投资价值的标的。
财联社4月25日讯(研究员 李响)证券业协会近日公布了2024年券商经营数据,从中可以窥见过去一年来,券商资管的经营概貌。
财联社注意到,在去年银行理财手工补息等高息揽储行为整改,叠加资产端债市走牛,券商资管业务资金端和资产端均出现企稳回升,2024年券商资管规模为54656.87亿元,同比增速达到3.04%,集合资管计划规模首超单一资管计划,反映了券商资管主动管理转型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与此同时,在去年较好的行情下,券商资管投资收益出现明显高增,其中资管“一哥”中信证券投资收益高达324.86亿元,同比高增71.76%。不过,券商资管仍以头部券商规模增长为主,仍有近半数券商资管收入出现不同程度下滑,在面对愈发临近的大集合资产公募化改造下,未取得公募基金牌照的券商资管产品预计面临更大的波动,预计会对金融信用债市场行情有所扰动。
集合资管产品发行提速规模首超单一资管计划,券商资管行业主动管理能力提升
根据中基协统计数据,2024年券商资管规模为54656.87亿元,较去年同比增加1611.02亿元,增速达到3.04%。较年中来看,2024年券商资管规模老产品规模有所回落,致使券商资管保有规模较年中共计缩减3320.07亿元。
“这一变化主要是去年4月以来监管层面对手工补息等高息揽储行为进行了严格整改,大量银行表内活期存款流入资管市场,券商资管市场规模再度出现明显增长,其中固收类集合资管计划构成了主要增量”,有机构人士表示。
据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数据,截至去年年末,证券公司及其子公司私募资产管理产品共21649只,规模6.1万亿,其中集合资产管理计划9799只合计28952.92亿元,单一资产管理计划10323只合计25703.95亿元,证券公司私募子公司私募基金1527只合计6351. 40亿元。
从券商资管的绝对规模看,中信证券2024年末资管规模突破1.5万亿元,大幅领先同业,且同比提升11%,规模在高位仍实现稳健增长。从同比变化看,广发券商资管规模提升明显,同比增长24%,这主要系集合资管规模同比增长30%。从券商资管净收入来看,各家券商增速分化,但整体表现相对稳健,大券商合计资管净收入同比小幅下滑5%,其中广发证券依托广发基金优势,资管净收入仅次于中信,位列行业第二。
业内人士指出,从券商资管业务营收数据表现来看,仍有近半数券商资管收入出现不同程度下滑,在券商资管公募化改造的收官之年,部分中小券商资管业务发展仍将承压,在公募牌照资源受限的当下,背靠券商母公司的综合优势寻找差异化路径或成突围关键。
图:券商资管规模排名前十情况
数据来源:Wind,财联社整理
值得注意的是,对比2023年数据来看,券商资管规模从5.93万亿增至6.10万亿,其中集合资产管理计划贡献了3025.41亿元,而单一资产管理计划则出现了1414.39亿元的下降,这也是集合资管计划规模首次超过单一资管计划。
在业内人士看来,集合资管计划规模提升反映了券商资管主动管理转型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依靠主动管理赚取的超额收益相较于单一资管计划的类通道业务,盈利空间更高,是券商资管未来的转型方向。
所谓集合资产管理计划,简单来说就是证券公司针对中、高端客户开发的一种理财服务,与定位大众群体的公募基金不同,集合资产管理计划一般都有较高的门槛要求。同时根据资金和人数要求等,业内还分为大集合资产管理计划和小集合资产管理计划。据法询金融团队测算,目前无牌券商资管共计管理约2000亿元的大集合资产管理计划。
券商资管作为配债大户,部分机构产品面临清盘危机或波及二级市场行情
财联社据Wind数据统计,截至4月25日,债券型资管计划7886只,合计8529.08亿元,占比78.88%,是券商资管支柱性产品,较今年年初7274只、8466.55亿元仍在增加,但已较去年同期增速有所减缓。
图:截至4月25日券商资管产品分类明细
数据来源:Wind,财联社整理
据中信证券相关研报分析指出,信用债是券商资管债券配置的绝对主力,债券型产品偏好配置金融信用债和同业存单,混合型主要买入利率债和可转债;期限方面,债券型和混合型对非银信用债和金融信用债的配置多集中在1-3Y品种,对利率债则主要买入7-10Y的长端进行交易,但混合型整体的期限偏好更长。
与去年重仓债市投资的银行系机构相似,券商资管在去年债券牛市中也获得了丰厚利润。
如券商资管“一哥”中信证券在年报中披露,去年全年公司投资收益高达324.86亿元,同比高增71.76%,其中金融工具的投资收益占大头。财联社梳理发现,中信证券的金融工具投资收益主要来自持有期收益和处置资产收益,其中交易性金融工具持有期收益高达211.10亿元,同比高增81.86%,是主要的获利来源,尽管未进一步披露金融工具明细,不过债券持仓规模预计不低。
图:中信证券2024年投资收益明细情况
数据来源:中信证券年报,财联社整理
据上证报报道,中国保险资管协会特邀研究员卜振兴表示,近年来债券市场扩张迅猛,券商资管配置了大量信用债。券商资管也有许多‘红利+’理财产品,多数采取‘固收+高股息’策略,在控制波动的前提下较好地平衡了收益性与流动性。借助券商资管的投研能力、精细化操作,这类产品有望在低利率环境下成为资管明星产品。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没有公募基金管理牌照的券商资管产品而言,或等不到成为资管明星产品的那一天。据财联社此前报道,监管部门目前并没有像以往批准大集合产品延期至2025年年末,而是至多予以半年的期限,这或意味着以往依靠延期、更换管理人的大集合资产计划面临清算的局面。
“接下来的两个月可能会出现更多的更换管理人或清盘的大集合,尤其是至今未能成立资产管理子公司的券商,这或对于重仓债券市场的金融产品产生一定的扰动,尤其是对于金融信用债品种”,有分析人士透露。